编译 | 印学者:印空中军事困局怎么破?针对中巴这么搞,性价比超高…

编者按

面对中国迅速扩张的歼-20、歼-3隐形战机群及巴基斯坦潜在的J-35采购计划,印度正陷入空中军事安全困局。本文指出,印度短期内难以通过自研第五代战机(如AMCA)或扩大四代机规模弥合差距,转而强调以反介入及区域拒止(A2/AD)战略应对挑战。该战略主张整合多层防空系统、无人机蜂群、电子战、高超音速导弹及太空反制能力,构建非对称防御体系,削弱敌方制空权。同时,依托美、法、以等国的技术合作,加速弥补自身短板。然而,A2/AD战略虽为印度提供了一条高性价比的替代路径,但其成功依赖多领域技术的深度整合与快速落地。此外,过度依赖外部技术可能削弱印度战略自主性。本文为印度国防转型提供了务实思路,强调了非对称对抗在现代战争中的关键作用。南亚问题研究小组特编译本文,供各位读者批判参考。

 

500

图源:网络

当下,中国军事现代化的高速推进正促使地区力量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对印度安全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在此情形下,印度亟需向多域防御战略转型。

中国两款第六代战机的亮相,震惊全球。与此同时,中国第五代歼-20隐形战斗机机群规模持续扩张,目前数量已超300架,预计到2030年将达800架。加之中国第二款第五代隐形战机歼-35入列,这些新型战机对印度防空体系构成了重大挑战。

据报道,巴基斯坦计划采购40架歼-35战机。一旦计划落实,巴基斯坦空军在技术上有望超越印度空军,极大地增加印度应对潜在两线冲突的难度。

面对这一局面,印度急需制定兼具效能和成本的策略,以弥合与对手在装备数量技术层面的差距。发展第五代和第六代战机对印度仍然至关重要,除此之外,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战略不失为一种切实可行之策,可有效阻止对手对领空的控制。

一、为什么反介入/区域拒止至关重要

现阶段,印度空军主要装备为第四代战机,涵盖“阵风”(Rafale)、苏-30MKI(Su-30MKI)、幻影-2000(Mirage-2000)、米格-29(MiG-29)以及光辉Mk-1(Tejas Mk-1)等型号。然而,印度空军飞行中队数量已从核定的42个,降至31个,随着米格-21和“美洲虎”战机(Jaguar fighter)的逐步退役,中队数量还将进一步减少。受供应链问题以及MkII型号研发影响,光辉Mk1A战机的列装进度严重滞后。尽管这些第四代战机具备一定作战能力,但与中国的歼-20、歼-35以及新推出的第六代战机相比,缺乏隐形性能。此外,印度自主研发的第五代先进中型战斗机(AMCA),预计至少还需10年才能正式服役。

在这一过渡阶段,推行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通过整合先进雷达、导弹系统、电子战设备、传感器、无人技术以及太空监视系统,能够有效拉平竞争差距。采用这一战略,印度无需在战机数量和性能上与对手进行对等竞争,便能应对潜在安全威胁。

二、印度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的关键支柱

多层防空体系:印度应着力打造具备多层防护能力的防空系统,提升防空作战能力。短期内,在现有S-400系统基础上,增加国产阿卡什导弹系统的部署,并加快中程地对空导弹(MR-SAM)和巴拉克8增程型(Barak 8 ER)项目的研发进程。同时,需加速国产远程防空系统(“库沙”项目)的研制,该系统据称能够探测并摧毁350公里范围内的隐形战机、无人机以及巡航导弹。从中期来看,印度需推进定向能武器(Directed Energy Weapon,DEW)的研发,以实现对空中威胁的有效拦截。从长期发展方向来看,应着力整合基于人工智能的指挥与控制系统,达成威胁的自动探测与响应。

无人机作战与反制能力:无人机的兴起,已使现代战争模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印度需迅速提升无人机作战能力,研发巡飞弹、能够突破敌方防御的无人机蜂群,以及用于精确打击并且可作为僚机协同作战的无人作战空中载具(UCAV)。加快推进“迦塔克”隐形UCAV等项目,引入印度本土私营部门参与大规模生产。与此同时,印度还需研发激光武器、干扰设备等反无人机系统。

电子战与网络防御:未来战争将在电磁频谱领域展开激烈较量。印度应研发先进的干扰系统,用以干扰敌方雷达和通信系统,同时开发先进的网络战工具,使敌方卫星以及指挥控制系统陷入瘫痪。此外,还需为第四代战机升级先进的电子战套件和传感器,通过对敌方传感器进行探测、干扰和欺骗,提升战机的隐身能力。此外,集成导弹预警系统(MAWS)、压制敌方防空(SEAD)行动,以及运用一次性诱饵等提升生存能力的技术,对于增强战机在战场的存活几率也至关重要。

传感器融合与网络化作战:印度需构建能够整合陆、海、空、天多领域传感器数据的系统,形成统一的战场态势图。网络化系统可实现实时信息共享,并助力协同作战响应,提升部队的战场生存能力和打击杀伤效能。将先进雷达、被动传感器、电子战系统和诱饵装置集成至现有的第四代战机中,使这些战机得以在网络化环境下执行任务,达成一定程度的隐身效果,确保其在高度对抗的复杂环境中仍能高效发挥作战效能。

高超音速和巡航导弹:高超音速导弹能够突破先进的防空系统,实施高速精确打击。印度应加快“普拉拉”(Pralay)“沙尤里”(Shaurya)和“布拉莫斯”II(BrahMos-II)等项目的研发。此外,加速高超音速巡航导弹和滑翔载具的研发,将“布拉莫斯”导弹的射程延长至 800 公里以上,实现对敌方纵深目标的打击。

太空监视与反制措施:太空资产在未来冲突中具有关键作用。印度应在“沙克蒂任务”(Mission Shakti)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反卫星(ASAT)能力,同时探索非动能反卫星手段,如对敌方卫星实施干扰以及发动网络攻击。强化卫星监视能力,以便获取实时情报,这将赋予印度显著的信息优势。此外,印度还应投入力量研发干扰敌方卫星导航系统的技术,以此削弱敌方针对印度资产的打击能力。

基础设施与抗毁能力:在冲突中保持作战能力,是印度国防建设的核心要点。为确保作战灵活性,印度应建设加固机库和地下掩体,保障飞机安全;同时,还需制定跑道快速修复方案,实施分布式作战策略,并部署移动发射平台。

战略伙伴关系:印度应充分借助与美国、法国和以色列的防务合作关系,获取自身短缺的技术。这些合作伙伴关系有助于弥补印度在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方面的空白与短板,加速技术创新与发展。

中国军事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正在重塑地区安全格局,给印度带来了安全挑战。这些变化推动印度向多领域防御战略转型。尽管发展第五代、第六代战机需要时间,但在反介入/区域拒止技术上进行投资,对于印度应对相关威胁将大有帮助。

作者简介:尤素夫·T·安贾瓦拉(Yusuf T. Unjhawala)是印度班加罗尔塔克夏西拉研究院(Takshashila Institution)的兼职学者。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