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加征关税就能使制造业回流?

500

这个问题问的不是很准确,因为想通过某种办法使制造重回美国不是从特朗普开始的,这个事从拜登政府时期就开始了。拜登是想通过财政和税收的相关补贴使制造业回流。而从特朗普开始则是想通过加征关税使制造业回流。美国政府在搞这个事时我就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首先我得说明我对这个东西是外行,但这并不影响我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我首先想问的是美国的考虑是什么?我觉得无论是特朗普政府,亦或是拜登政府要么是把这个问题想得太简单,要么就是太急于求成了。这里尤其是特朗普政府心情似乎更加迫切。

是的,加征关税,通过增加商品的价格,迫使制造商们在美国设厂,这样就能降低商品的成本,这样就能避免关税的加征成本压力。理论上确实如此,加征关税可以促使企业将生产转移至美国。

但问题也就在这里,某个产业链的形成仅仅是成本效应吗?做了一辈子商人的特朗普是这样简单的思考和处理问题的吗?他是否想过以下这些问题:

 

1、就是再简单的制造业的形成也需要数年时间,搬迁就这样简单吗?想没想过该产品制造在转移到美国后供应链怎么重组、工人应该怎么培训等等,仅仅依靠关税就可以快速改变全球产业链布局问题。真不知道究竟是特朗普太聪明了,还是他的前任们太笨了。

 

2. 除了供应链问题外,美国制造业的回流还有两个最关键的问题,别说特朗普了,目前美国还没有出现能解决这两个问题的人。

一个是劳动力成本问题:美国制造业工资显著高于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工人成本约为美国的1/5,这还只是说中高端制造业,至于说到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回流则更是难上加难。

另一个是产业生态缺失问题:比如电子产品等它需要庞大的配套产业链,美国本土缺乏类似中国的集群效应。例如,越南虽承接部分产能,但核心零部件仍需从中国进口。

苹果想不想把产业链搬回美国?我认为它想,但它做不了。为什么?全部电子元器件到哪去找比中国更全面的产业链体系?又到哪里去找类似中国如此熟练且工资如此低廉的产业工人。所以它想也是白想。

所以,在美国加征政策的感召下,一些企业权衡再三,要么选择支付关税,要么选择搬迁至成本(土地、合规、人力)更低国家去。如哈雷戴维森为规避欧盟报复性关税,就将部分生产移至海外而非美国。

再说拜登政府的补贴与税收优惠政策,如《芯片与科学法案》提供520亿美元补贴,促使台积电在亚利桑那州建厂,但如此巨额的政府投入,美国政府能一直维持吗?如果真有一天制造业大规模回流美国,美国政府还要举多少国债才能把这个政策支撑下去呢?

我觉得在这些方面,中国真的不是有意为难美国,资本的流动有自身的规律,它无需谁来教怎么做,资本的本性是逐利的,它清楚知道哪里可以赚钱,哪里要赔钱,它们自然会用脚投票。

不仅如此,特朗普政府恐怕得准备好如何处理这种高关税所带来的高通胀,而且这个高通胀可能与特朗普的愿望正好相反,它会推高制造业成本,加速制造业的外流而不是回归。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