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小米汽车的车祸,为何会引发舆论狂潮?
3月29日晚,在安徽铜陵一条高速公路上发生一起交通事故,造成3人身亡。
但非常蹊跷的连锁反应就像火山喷发一样爆发了。3人死亡的交通事故,在国家交通事故的等级中属于较大事故,低于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等级,但却引爆全网。
于是,小米公司成了千夫所指的目标,一些人大有一副不打垮小米公司不罢休的架势。几天时间,小米股值蒸发3000亿元,大量股民损失惨重。
这让我想起了2024年3月19日,呼北高速公路发生重大交通事故,造成14人死亡、37人受伤。但全网却几乎无视。这难道不奇怪吗?这3人的生命要比那51人还要高贵吗?怎么就没人如此执着地追究事故责任方的责任?
我同样为那3个鲜活的生命终止感到痛心,也非常理解她们父母和亲属的悲痛,同情他们的遭遇。换谁都会悲痛欲绝。
但一些大媒体和自媒体,却在通过采访报道并发表评论,设法利用遇难者父母的丧女之痛,激发他们的悲愤情绪,并把他们的情绪传播到网络上,挑起更多的民众对小米公司的仇恨,来达到他们的个人目的。这简直就是吃人血馒头的行径!
这个社会到底怎么了?私利之争、利益之争,需要用这样龌龊而残酷冷血的方式来展开吗?
为什么那些造成数十人甚至上百人伤亡的重大和特大事故,都没有这起造成3人死亡的事故被网络热炒?并且还有愈演愈烈之势?大量的网民去雷军的账号下发布攻击谩骂的言论,逼得他只能关闭评论。
为什么会有很多网民和自媒体账号表达出来的悲痛与愤怒,甚至超过了遇难者家属?他们真有那么悲痛那么愤怒吗?
这本是一起单方面的事故,原因也非常简单。因为驾驶员没有遵守小米车辆使用说明书的智驾功能仅仅是辅助驾驶,必须保持人工介入等等提醒,以及驾驶途中的警示,太过依赖“智驾”功能,遇到道路施工方使用水马隔离道路,而来不及处置引发的事故。
有的人抨击碰撞后车门打不开,有的人抨击撞击后电池起火。但他们怎么无视了燃油车也会一样呢?有谁因为燃油车自燃和撞击后燃烧去追究中石化中石油的责任了?能追究吗?
严格来讲,家属应该向道路管理维护机构索赔,而不是找小米公司索赔。因为这是道路管理维护部门在道路施工当中,没有在合理的距离上提前放置警示牌引发的问题。
如果肇事车辆是“全自动驾驶”功能,明确了无需人工驾驶,那当然是小米的责任。但现实并非如此。
我知道,很多水军因此又会诽谤我是小米公司收买来发布节目的。诽谤污蔑,那是他们的基本手段。但天地良心,迄今为止,我没有用过小米的任何一件产品,更不认识小米公司的任何一个人。
我多次驾驶过同事的奥迪电动汽车,那还只是自动跟车和保持车道功能,不如小米的L3级智驾。但无论在城里还是在高速上,我也非常喜欢使用这个功能。这一功能会在我分心的时候代替我紧急处置情况。不过,只要车辆提示“接管车辆”后,我一定会接管车辆。
作为一名理工科大学生,我的知识告诉我,机器犯错的概率远低于人工犯错,但人工智能缺乏灵魂,离不开人工的控制。
国家消防救援局2023年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自燃率为 0.0072%,燃油车为 0.01%-0.02%。
事实上,燃油车的车祸少了吗?导致的死亡人数少了?自燃率低了?
但只要发生一辆电动车自然,网络上必定会有一大波人会大加炒作,说新能源汽车不安全。
其实,研究国际战略的人都知道,那是因为,美国和欧洲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已经远远落后于中国,并且已经被中国的上百万项从电池到汽车,再到智能驾驶等方面的专利技术,堵死了他们的新能源汽车发展之路。本想借助于“巴黎气候协定”打压中国经济发展的美国和欧洲,给中国挖了一个“气候合作大坑”,结果是反而把他们给埋葬了。
于是,他们疯狂攻击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不安全,甚至危害国家安全,还禁止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进口或者加征高额关税。
因此,这波借着事故炒作小米汽车“责任如天”的舆情,背后不过是美西方的水军在忽悠中国网民推动而已。因为,小米汽车可以算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旗帜企业之一,打垮了小米,也就打垮了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乃至整个产业链,比如有人开始借机攻击中国的全球新能源电池宁德时代,就是典型的证据。
想借这起事故,以小米作为目标,扩展突破口,助力美欧打垮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这就是那些人当中一些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