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港口费”是否落地,美国在这一领域的长期动向和意图都已更加清晰
有一个大背景,是近年来美国尤其是现在特朗普政府对中国海运业、造船业快速发展的阻击。特朗普或许正在回归控制、垄断、占有全球关键性物质要素资源的“原始底层逻辑”。
--2 月 21 日,特朗普上台一个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宣布,拟对中国船只增收“港口费”:对中国海运公司拥有的船只,每艘征收最高 100 万美元的单次港口准入费,或是对进入美国港口的每艘船舶的净吨位货物收取 1000 美元的单次费用;对中国建造的船舶,每次停靠美国港口需缴纳高达 150 万美元的费用;对船队中哪怕只有一艘中国建造的船舶或在中国船厂订购的船舶,船舶运营商也需缴纳至少50万美元的费用。USTR就上述拟采取的措施向公众征求意见。
--特朗普政府此举有一个“前情”:去年4月,还是拜登在任时,美国就府针对中国在海事、物流和造船业发起“301 调查”。今年1月16日,拜登下台前4天,他任下的USTR发布调查结果,声称中国在海事、物流和造船业领域的地位“对美国商业造成负担或限制”。可以说,这一调查结果为特朗普上台USTR的后续动作铺平了道路。
--在美国国会,五花八门的针对中国海运业的提案被提出,除了“港口费”,还有对与中国有关的船舶征收更高的“吨位税”“灯塔费”等等。值得注意的是,上面说过的USTR希望对中国船只征收的“港口费”,获得了来自两党议员的支持,也得到了许多工会组织的支持。
2月11日,美国众议院国土安全委员会运输和海事安全小组委员会开了一场听证会,主题就是“研究中国在西半球的战略港口投资及其对国土安全的影响”,讨论中国对美国港口等基础设施的所谓“安全威胁”。一些议员公开叫嚣,“美国不接受中国控制对美国本土安全、军事准备、经济稳定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的局面”,呼吁“西半球国家对中国‘去风险’”。
--与此同时,美国内部也在推动“振兴美国港口”的议程,比如加强对港口基础设施的投资,激励美国国内制造更多集装箱起重机,把货物处理设备进口“友岸外包”等等。
--在舆论上,美国也在对中国的海运业进行“捧杀”,塑造“中国威胁”“中国控制世界航运”的形象:USTR的调查称,中国控制着全球 95%的航运集装箱生产和 86%的多式联运底盘车供应;全球交付的船舶中,有一半以上是由中国船厂建造等等。
--如果“港口费”等措施落地,当然会对中国的海运业、造船业乃至出口造成冲击,但也会对美国的进口商、出口商、承运人等造成冲击。此外,全球航运的效率和成本也会受到负面影响,因为太多的船队中都有中国建造的船只。
世界航运理事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乔·克拉梅克认为,如果实施“港口费”,将对美国供应链所有部门造成广泛的经济损失,“这些费用将导致停靠美国港口的次数减少、美国消费者价格上涨,并对出口商、特别是美国农民造成严重冲击”。也有美国学者认为,一些航运公司未来可能将尝试把船停靠到墨西哥和加拿大港口,然后把货再通过卡车运到美国。
不过,“港口费”究竟能否落地,怎样实施,都还有很大不确定性。
--无论“港口费”是否落地,美国在这一领域的长期动向和意图都已更加清晰:《金融时报》一篇文章认为,特朗普对全球贸易的广泛改革,并不仅限于商品或关税。美国正试图重塑全球贸易力量平衡,尽管这能否成功远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