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拒绝奋斗,但如果奋斗都是为了“你”,怎么可能让人家给你自愿奋斗呢?

#加班文化开始退潮##周鸿祎说加班要自愿才行#

主要的问题也不是加班吧。我感觉人家年轻人对工作的问题主要就是两个:稳不稳定、为谁奋斗。没有人拒绝奋斗,但如果奋斗都是为了“你”,不是为了“我”,不是为了集体,或只是在很小的层面为了我和集体,但大部分都归你,那怎么可能让人家给你自愿加班自愿奋斗呢。这不仅是一点加班费的问题。

周总说自己经常加班——你的回报跟一线员工一样吗?人家凭什么耗费自己的身体,向你看齐?你这个回报大可以一天工作二十六个小时,人家工作八小时就够了。

如果大家都觉得一家公司的受益百分之九十给若干合伙人,百分之十大家分都算“多”的(五到七正常),那就不要怪人家胖东来口碑好。

谁也没要求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但雇主还是应该有一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素质,可不能还不如成熟资本主义的一部分企业家懂行或要脸。

中国企业家的初步体面化,也是我们下一步发展的重要目标。野蛮发展已经差不多了。

而且什么叫自愿啊……

周六周日周一,我连续三天在办公室熬到一两点,是我自愿吗?

有一些工作的性质就是这样。突然来一个事情四天五天之后就要交,别的事情也不会因为这个停下来等。那就只能如此啊。

这几天学到很多:比如哪个门十二点之后还开、如何在半夜逆天停车,半夜两点学校门口的白衣老太太是人是鬼还是脑子生病了我到现在还没想明白。

不过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从读书到现在一直都是自负盈亏或计件式的工作,所以没有加班的概念——因为这里面的“分配”很清晰。

人家让我修改一篇文章——文章一旦能发要写我的名字——出现漏洞必须尽可能补上——补不好人家笑话我,所以自负盈亏。你不改可以,但是丢自己的脸。当然,这对各种考核有没有用,那都是建构出来的,因为标准并不明朗。但是,即便失业了,这种积累,目前换个地方也认,所以还是自负盈亏的。

至于计件工作则是,做多少给多少。过去网上兼职教托福之类就是:教一个小时给一个小时钱,如果人家只能约到十点,你也得教。要不然就不给钱。

这种情况是没有加班概念的。当初上学读书更是如此,总是为了自己能多懂一点,多写一点,多考一点。周末“加班”学习不是很正常?

问题就是,很多人的工作不是这样的。人家是为一个大大小小的集体工作的,但分配又不均甚至很不合理——关键还并不稳定,无固定期限合同跟要公司亲命一样。那人家当然巴不得到点儿就走人。多干少干跟我没关系,不是一个环节能决定的,也不会专门给我多少回报。

这种加班文化,只有在补偿文化也盛行之后,才值得恢复。

周总说“人工智能发展这么快,还是要加班”,翻译成正常的话仍然是“我还是希望雇一个人干两个人到三个人的活儿”。

因此,如果自负盈亏,我可以周末加班加点写东西;周末开会么,那是个人都要考虑考虑。

当初一起修红旗渠、一起开发两弹一星时,没有人考虑加班问题。通宵都无所谓。一个是因为为了所有人,另一个是相对平均,而且实质上人家还是看到了保障。

为自己、为大家才是奋斗。

500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