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为什么“中国选择科举,欧洲选择贵族传承”两条不同的官员选拔制度

看了九边Pro的“关于科举,绝大部分人都误解了”文章,感觉作者只了解了一点皮毛,而没有闹清为什么“中国选择科举,而欧洲选择贵族传承”两条不同的官员选拔制度的根本原因。

中国和欧洲选择这两条不同的官员选拔制度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1. 中国是统一的大帝国,而欧洲历史上一直是混杂割据的小国群体。既然是小国,那些冒尖的人才精英们是很容易被国王,大臣或公爵等掌权者看见的 - 尤其是生产率低,识字率低下的古代欧洲,不管是能脱离生产一心练武的军事精英,还是能识字有文化的文人精英,大都是在贵族家庭里产生的。所以,欧洲各割据小国自然采取类似中国汉代的“察举制”来推荐选拔人才也就足够了。而中国自秦汉建立起统一大帝国以后,幅员广大,人口众多,各地风俗语言(口语)还大都不同,原先的依赖“亲眼所见”的察举制自然弊端丛生。也就逐渐产生不依赖主观“亲眼所见”,而转向“客观标准考试”的科举;

2. 欧洲既然是小国,相互战争就多,武官占比重就大。各个小国国王以及国家中的贵族,都是依靠武力军功得来的。武功只能靠打仗,而不能靠考试。而中国在统一大帝国时期,地方治理比重远超武力需要,甚至还要抑制武官,自然历来是文官选拔占绝对地位。当然,客观标准的科举也就更符合中国统治者的实际需求;

3. 中国自周朝转向”祖先崇拜“以后,宗教地位大为下降,而普及到普通富裕家庭的儒家”学堂教育“占主流。而欧洲一直是神灵崇拜,只是从多神教转向了一神教的同一血统的天主教,新教,犹太教和东正教。基本是所有文化传承,尤其重要的文字教育,一直是由负责祭祀的祭司们掌握和垄断 - 也就是一直在教会和修道院手里。欧洲历史上的不少国王都是不识字的 - 他们打下国土,再教给从教会里学会知识的文科人才帮助管理。这种以教会传承为主的文化和知识传承体系,自然受到各个不同宗教学派的影响,也就不可能建立统一标准的考试。

所有上述三条原因,其导向了最终一个根本原因:中国形成了统一大帝国,而欧洲一直是小国寡民的集合体。

因此,古代中国和古代欧洲选择各自不同官员选拔的根本原因就是一个:科举只适合统一大帝国。

至于为什么中国能够统一,而欧洲不能?原因有不少,最主要的还是因为两个:

第一是由于欧洲的地理条件,很容易形成割据;

第二是由于天主教的逐渐占主导地位:国王们都由教皇册封,欧洲在精神上和文化上实际上已经统一了。只是世俗世界还由不同国王统治而已。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