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来说说封神为什么不好看!

《封神演义》这本书算不上古典名著,众所周知,整本书文笔很差,大量的人物赞诗和景物诗就是直接抄的西游记,部分打斗和桥段描写和三国演义里一毛一样,整部书里神仙战力可谓崩坏,后续甚至玩了机械降神那一套,出了个莫名其妙的陆压道人。这本书唯一可取之处就是设定,法宝和截教、阐教等一众神仙妖魔的设定,可以拿它当设定集,现代很多玄幻洪荒流小说都来源于这本书。

所以乌尔善不是不可以改编,但是既然拍封神,观众心里要的就是神仙打架,就好比既然电影名字叫变形金刚,你就得在里面多加机器人打架。你改编神魔小说,神魔起码得有戏吧。结果第一部就玩了个封神榜与天下共主的戏份,我就好奇封神榜与天下共主有什么关系?

整本书里,凡人的商周之战其实就是作为背景存在的,目的就是借商周之战让截教、阐教之间的徒子徒孙们上榜封神,至于这个天子王位到底花落谁家不重要。结果乌尔善硬要把封神与人间天子之位绑定到一起就莫名其妙。直接导致了后续故事崩坏。其实看到现在,封神第一部电影其实就是来源于西方故事里王子复仇的架构,姬发被欺骗认贼作父—失去亲人—觉悟并认清真相—反抗逃脱。这一段其实就是一个普通人蜕变成士兵的过程。后续第二部应该是士兵如何蜕变为将军或国君的故事。结果硬生生给写崩了,首先,神仙战力的问题没法解决,东方神魔小说里,神仙打架动辄移山填海,凡人根本没法掺和,所以只能不断削弱神仙的战力和出现次数。第一部里阐教元始天尊和十二金仙只是开场给了姜子牙封神榜,让他寻找所谓天下共主。杨戬和哪吒的作用是随护左右,但是两大反骨仔在电影里几乎没体现什么战力,充其量是个五行遁术和飞行。而姜子牙就更没用,除了逃跑就是逃跑。原本第二部里我想着,这部起码能提现姜子牙的智计和杨戬、哪吒的战力了吧,结果还是逃跑加救百姓。魔家四将整个改成了类似西方魔幻电影里弱智山怪或巨人的角色。三清之一的原始天尊,更是在一开始就被区区凡人吸光了所有法力,就很扯。

好吧,你要体现姬发也行,结果呢,姬发第一部的蜕变在这部全部归零,整个一个优柔寡断之辈,更可笑的是,又写了一个邓婵玉的角色来抢姬发的戏份,我明白一般西方故事里一般要安排一个女性跟主角产生爱情,然后这个女性也会被敌人杀死,使得主角更加坚定,开始下一步蜕变为将军或国君做铺垫。但问题是邓婵玉这个角色在电影里完全喧宾夺主,不但没有帮助或辅助姬发完成蜕变,反而抢走了很多原本属于姬发的高光时刻,一开始与姬发搞暧昧,到最后姬发犹豫杀死闻仲,反而是邓婵玉上去真正补刀,更加凸显了姬发软弱无能。结果该高光时刻的没有高光时刻,该弱化的角色却没有弱化。至于被吐槽最多的殷郊,我感觉这个角色甚至在整个电影里完全没有必要出现,他的出现更加抢了原本属于姬发的戏份,而且让整个故事更加崩坏。你殷郊都这么厉害了,干嘛要到西岐战场上体现存在感,为啥不直接去朝歌找殷寿算账呢?

在我看来第二部的故事应该是殷寿命闻仲讨伐西岐,姜子牙辅佐姬发练兵应战,期间主要战场姜子牙与杨戬、哪吒对阵魔家四将。而姬发与中途倒戈的邓婵玉对阵闻仲,邓婵玉起辅助作用,而不能抢戏,姬发要在闻仲的十绝阵里起大作用,最好最后关头邓婵玉身死,自己奄奄一息,忍着痛苦的情况下杀死闻仲,获得一切战斗的高光时刻。这样才能真正完成故事里的蜕变,使得后续一切顺理成章。而另一条故事线里殷郊回到朝歌与殷寿对阵,又能顺理成章的引出申公豹及后续的通天教主线。(顺便说一下,通天教主完全是西方故事里黑巫师大魔王的造型,太扯了)整个故事这么拍,虽然老套,但是这也是在这个西幻设定故事里最好的解决办法了。结果没想到啊没想到,乌尔善能把故事拍崩成这样。我都不晓得真的拍第三部他怎么圆。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