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溪被炸,罪魁祸首是谁?
【战略】【国际】对俄乌战争的新观察 | 后注五十一2025-01-19 00:00:00
作者王孟源
2022年9月26日北溪被炸,一开始并不能确认罪魁祸首,也就不适合做过多逻辑推演。现在已经确认是CIA负责执行,美军、挪威、英国参与辅助。这个规模的国际合作行动,必然事先经过Biden政府最高层的反复战略筹划。那么自然就可以提出一个衍生问题:为什么选择那个时间点?毕竟Biden本人早在2022年2月7日就明确公开威胁要“终结”“end”北溪(参见《Biden pledges end to Nord Stream 2 if Russia invades Ukraine》),为什么不在2月24日战争爆发后就出手?这很可能来自Biden对主动攻击北约盟友战略资产的犹豫,那么问题变成是什么突发事件在9月打破他的矜持呢?我认为远远最可能的导火线,是当年的乌军秋季攻势成功抓住俄军志愿役士兵出境作战6个月后自动退役的兵员不足漏洞,在Kharkov前线获得大规模突破,引发Putin在9月21日宣布全国部分动员征兵,并且明显得到强烈民意支持。这如果动摇了Scholz的作战决心,甚至可能打电话向英美抱怨,就自然会导致Biden为了“帮助盟友”破釜沉舟而启动早已准备就绪的北溪爆破作业,刚好时间上与【后注四十三】所讨论的已知细节严丝合缝。
上述逻辑叙事有一个自动的系理Corollary:爆炸消息传来的那一刻,Scholz就心知肚明是怎么回事,一旦与内阁决定不能违抗美国意志,以后就只能百依百顺地全面配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