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良厚:研究生教育,有必要宽进严出了

 

 

研究生教育,有必要宽进严出了

                               达良厚 

据《湖南日报》报道:“兰州大学日前发文宣布,2024年,在校研究生总量首次超过本科生总量。”“浙工大对外发布的2024级新生大数据,研本比首次超1:1。”而“2023年北京高校预计全日制毕业生数量约29.6万人,其中研究生16万余人,多出本科生3万人。”上海则“早在2021年时,就有将近1/3的大学研究生毕业人数超过本科生”。还有南京大学、中山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也早已出现本研“倒挂”现象(湖南日报2024-09-16 15:07https://baijiahao.observersnews.com/s?id=1810335526749472527&wfr=spider&for=pc)

这组数据直接意味着我国研究生进出机制面临新契机,需要新改革了。最大意味着我国学生进出机制,正由严进宽出趋向宽严协调状态,且全面向宽进严出过度

小学、初中早已实现免费义务教育,宽进严出成了当然。但当下初中的严出,即使就文化知识考试一项来说,合格的严出依然水分不少,至于思想品德、心理人格的全面合格严出则任重而道远;

高中进出是宽严参半。普高长期严进严出,当下依然入学竞争残酷;职高、中职则历来宽进宽出,而且生源不足长期困绕着进出机制,甚至影响着办学质量;

大学自恢复高考以来就是严进宽出,但当大规模扩招后,严进已大大轻释,超过80%的升学率,实际已说明大学已进到宽进宽出状态,尽管大学经常采取措施加大严出力度;

研究生呢?做为最高阶教育阶段,历来严进严出。严进是招生指标有限,严出是获得硕博学位的论文写作并非易事。

那到底什么样的学生进出机制才是合情合理的?才是教育期盼的呢?毫无疑问是宽进严出。

宽进的原初理由,是每个人都有平等选择、享受各种教育的权利,是整个社会进步的重要诉求和标志之一。整体上的严进,是教育资源有限拘束的。但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比如当下中国,便基本可以承担起宽进的基本保障了。至于局部、个体的严进,比如地方、学校、专业等的严进,是必然必须的,大平小不平、大和小争才有活力,才有特色。

严出并非人人优秀才能出,而是出的标准必须统一,出的程序必须严格。普遍认知的出之标准是合格,这看起来要求不高,有宽出味道。但实际上做到全员全面全程合格,也并非易事。特别是这底标的严守严操,那是非得各方付出巨大心血不可的。别拿当下我们的学生毕业比较轻松来看轻合格底标,那是我们偏重了文化知识所致,偏重了书本知识所致。如果放眼保底不封顶的合格体系,如果把见识与知识并重、把品德与文化并重,如果全面全程落实智慧人格培养诉求,你去试试看,单就评估一项便会累得够呛。

所以,如果说长期的严进比如高考,已够兴师动众、工程浩大,但它毕竟关键是抓好考试一关便大功告成。而严出要付出的,则是全员全程毫不松懈的全副精神和行动。

当下小学生的文化知识合格严出轻松,但心理思维发展合格容易吗?良好习惯养成合格容易吗?思想品德培育合格容易吗?

当下初中生整体文化知识合格率不高,思想品德、心理人格合格率更不高,学校家庭、老师家长管教更是焦头烂额,几乎没有一项可以轻松严出的。

当下高中生毕业升学整体都不难了,难的是苦读的过程、竞争的氛围、背负的期盼,一点都不比上世纪纯应试教育时容易。至于思想品德、心理人格依然被分数、被高考掩盖得死死的,即使各方想突破,依然实质压力重重。

当下大学生的严出主要不是抓学业品德合格与否之严,而是毕业论文之痛之严、毕业就业形势持续严峻之严。

当下研究生严出之严主要有两个:一是学位论文,一是就业选择。学位论文,不要只看做获取学位的手段,而应主要提升成创造创新的要求、契机和平台,而且必须全面全程严把关口。就业选择,主体上应专业专职、对口就业。虽然这样做的难度越来越大,但我们也得坚守。好在前不久,中央教育工作会议已明确中学教师必须研究生学历了,这可是个较为庞大的研究生专业就业渠道。

至于研究生的长期严进机制,随着大学招生本研倒挂的大范围出现,已是尽快建构宽进机制的时候了。

首先, 可以全面建立起自由读研机制了。除了重点委托资助培养的研究生必须严进严出,而且是公开公正的严进严出(私企委托的除外),其他情况一般采取宽进机制,只要申报就可以读研,只要课程合格、修满学分就可以毕业,而且课程合格可以有比较宽裕的时间安排,至少不合格科目可以补考几次,学位获得的时间可以延长甚至考虑无限延长。

但为了避免人满为患,全局的宏观导控是必须的,局部也可以考试严进。而且整体上采取自费读研,就像风行几十年的自学考试一样。

其次,严出机制不可松懈。(1)在职学习——脱产学习、课程班——学位班、结业——毕业等机制应更明晰、更完善。在职学习、课程班、结业可以相对宽松,但脱产学习、学位班、毕业则需严格得多。(2)课程合格、学分修满,不能有半点松懈放水。学位论文务必严格把关。(3)待遇必须严格管控。课程合格、学分修满、学位论文通过,才能毕业,享受研究生所有待遇。学位论文不通过或不写学位论文,最多只能研究生课程结业,不是毕业,享受研究生部分待遇,承认研究生学历,但不承认学力。在经济等各种待遇上,毕业与结业应有明确差别。

研究生机制这样宽进严出一来,不仅人人可读研,人人可成硕成博,人人的学识水平能提到一个空前的专业化层次、研究型层次、学术化层次,而且能促发我们的整个教育水平、教育体系,上升到研究型层次、学术化层次,进而臻至高质量教育、新质教育的全新境界

 

                               (2024年9月22日-28日)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