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我国科技不能够支撑运10发展
隔一段时间,运10就出来一下,
很多是责怪我国没有坚持运10项目。
作为过来人,对80年代国家的科技水平,工业能力,感触太深了。
80年代引进汽车工业的过程,技术水平的艰难提高过程,相信大家应该都熟悉。
讲一个身边的事情。
我们单位在80年代末期,提了一辆国产“上海牌”轿车,
时间已经是上海桑塔纳国产好几年以后了,按道理技术水平应该已经提高很多了。
汽车到了单位一年以后,仪表盘,车门装饰等等,全部起翘,
车门玻璃乱响,底盘起锈,发动机仓到处是油迹,
上海牌轿车是我们国家仅次于红旗牌的轿车,
当时的红旗牌也没有好到哪里去,
当时国家的机床,加工设备,材料能力没有一样能够支撑运10,
何况运10是民用飞机,是需要天天高强度值班,不允许经常掉链子的,
汽车出故障可以靠边停车,飞机呢?
经常出故障,
怎么盈利?
哪一家航空公司敢飞?
哪一个旅客敢坐?
如果硬着头皮上,早晚出大事情。
回过头,看看今天国家的工业能力,恍如隔世,
再讲一个事情。
株洲南方动力,
好多个国家第一,第一个喷气式发动机,第一枚空空导弹等等,
90年代生产南方摩托,
老一点的湖南人可能都听说过,
南方摩托
踹一万脚
(qva 一万 jvo)长沙话读音,qva读四声,踹的意思。
是因为南方摩托刚刚出厂还可以,
时间一久,踹不发。(当时只有脚踹启动,没有电启动)
国家龙头军工发动机企业,航空发动机企业,
现在认为当时应该坚持运10,是不知道当时国家的真正水平。
现在国家能力够了,坚决支持大飞机。
请相信国家决策。
我们平常人干好自己工作就🆗,
别一天到晚瞎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