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员邂逅苍茫草原,这座传统能源城市的隐藏属性你发现了吗?

聆听了鸭绿江畔的历史回响,感受过十三朝古都的厚重与繁华。

6月28日,一支由19位观察者网忠实读者——“观察员”组成的小分队循着草原文化的召唤,从天南地北集结,来到了地处黄河“几”字湾怀抱里的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在这里,我们一同度过短暂却也难忘的三天两晚之旅。

500

作为资源型城市,鄂尔多斯因“羊煤土气”(羊绒、煤炭、稀土、天然气)富甲一方。然而,面对高碳困境,鄂尔多斯近年来“追风逐日”,在传统产业做减法的同时瞄准绿色发展。

为近距离让大家感受这座兴于煤但不困于煤的城市踏出的成功转型之路,集结日下午的首站,观察员一行来到了全球首个落地的零碳产业园——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

这里曾经是荒凉沙地,如今极简风的厂房林立,蓝色太阳能光伏板熠熠生辉,重卡们“氢”装上阵......在园区讲解员的带领下,大伙儿参观了自动化程度极高的智能电池工厂,主要生产方壳磷酸铁锂电池,用于储能、重卡等应用场景。该工厂拥有全球最大的2300L全自动密闭匀浆系统,还配有全球领先1600mm高速宽幅涂布机等先进设备。

500

500

不少观察员表示,虽然参观全程不能拍照录像有点可惜,但得以一窥前沿科技的魅力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我很感兴趣,回学校一定要找我的学霸同学讨教讨教。”还在读大一的观察员说。

目前,基于鄂尔多斯的成功实践,中国零碳产业园模式正走向世界,在英国、西班牙等国落地。

500

吸收完“绿色能源”的力量,“绿色草原”早已恭候多时。

人未至,曲先扬。在苏泊罕大草原游客中心外,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已越过车窗将观察员们“团团围住”。欣赏完一支节奏明快、豪迈的蒙古族舞蹈后,景区工作人员还为我们这群草原上的客人献上象征纯洁神圣的蓝色哈达、递上用雕花银酒杯斟满的下马酒。

500

一踏入草原,其独有的青草香就直钻鼻腔,让人忍不住深吸几口。放眼望去,蓝白相间的蒙古包宛若贝壳点缀这绵延的“绿色地毯”。

许是美景傍身,大家伙忍不住和随队前来的观察者网军事栏目主编、观察员们眼中的“快乐源泉”施佬互动。一位观察员单膝跪地,向坐在凳上的施佬双手奉上事先准备好的“扫码充观察员”旗帜,只见施佬单手接过,并中气十足大喊一声:“我册封你为观察员。”众人被逗得哈哈大笑,朗朗的笑声在草原上回荡。

500

500

置身广袤辽阔的大草原,抛开压力和烦恼的观察员们体验了一回“纵马驰骋”的肆意和放松,用户运营负责人竹子更是化身为百步穿杨神射手,拉弓射箭。

500

500

500

既然来到了草原,自然不能错过坐在蒙古包里品尝一顿正宗的烤全羊。烤全羊是从元代宫廷燕飨继承下来的一种整羊宴。在清代,受清廷青睐被称为“诈马宴”,常招待蒙古王公等身份尊贵的人,传承至今,是蒙古族肉食中最珍贵的上乘大菜。

烤制好的整羊在被推进蒙古包的那一刻就受到了观察员们的起立欢迎。为表达对施佬的喜爱,一位观察员还将羊头,连同羊头上系的红绸一同献上。

500

一旁的蒙古族大厨也没闲着,他挥刀将整羊分解开来,一盘盘端至观察员们的桌上。食用烤全羊的顺序也相当讲究,酥脆的皮和鲜嫩的脂肪肉块先上,最后再上连着瘦肉的肋骨。只见大家伙纷纷夹起羊肉放入嘴中,任其滑进肚里,肥而不腻,唇齿留香。

忽然间,高亢的蒙古族歌声响起来了,一曲气势磅礴的马头琴独奏又将观察员们推入万马呼啸奔腾来的场景之中。

“真是太有氛围了,还吃上了烤全羊。平时如果是自驾游或者以家庭为单位的出游是不会有这种体验的。”一位资深观察员兴奋地说道。

500

许是妒忌蒙古包内飘出的快乐音符,雷声轰隆隆地赶而来,将观察员们拽回了现实世界。紧接着,狂风大作,一道闪电划破长空,像是要把蒙古包撕出一道口子。一时间,层云蔽空,暴雨似乎随时都会倾泻而下。眼看情况不妙,大家迅速坐上大巴离开,不一会,瓢泼大雨就重重地砸了下来。

500

500

一夜过后,鄂尔多斯艳阳高照。观察员们迫不及待地走进了市博物馆,试图追寻历史在这里留下的足迹,领略马背民族咤叱风云的雄风。

500

展厅内,一鹰顶金冠使得多数观察员驻足。该金冠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套“胡冠”实物。它的顶部有一只雄鹰,其头、颈、尾由金丝连接,随着佩戴者的移动,会呈现跃跃欲飞之姿态。雄鹰脚下的半圆形球体上浮雕狼噬咬盘羊的图案。最下方的冠带则雕刻着老虎、马、羊的图案,一场猎杀似乎一触即发。

500

一位资深观察员说:“和咱们上次去的西安博物馆不同,这里的青铜器、配饰相对较小。”他猜测应该是受当时手工业能力的影响。

500

在自由活动时间,一些观察员被这里的古生物化石展吸引了去。他们在展柜边侃侃而谈,引得一旁的路人停下脚步聆听,对于他们提出的疑问,观察员们也很热情地给出回答。一圈下来,路人才舍得离开观察员的队伍。

500

500

午饭过后,观察员一行来到了位于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的成吉思汗陵。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生前正是在此地,留下了“花角金鹿栖息之所,戴胜鸟儿育雏之乡,衰落王朝振兴之地,白发老翁享乐之邦”的赞美之词。

成吉思汗陵史称“成吉思汗八白室”,是由八座可以移动的毡帐组成。现今的成吉思汗陵经过多次迁移,直至1954年才辗转回故地伊金霍洛旗。

500

然而,这里并非是埋葬成吉思汗金身之地。由于蒙古族盛行“密葬”,至今真正的成吉思汗陵究竟在何处始终是个谜。

“如果不是和观察者网的小伙伴们一起来,我可能只知道这里是一个衣冠冢,今天听到了很多以前的故事,非常有意义。”来自安徽的观察员说。

500

成吉思汗陵内还有一个用石头垒成的堆,蒙古语为“敖包”。敖包是内蒙古最独特的建筑形式,是用来祭祀的地方。于蒙古人而言,敖包是虔诚,是信仰,是庄严,是庇佑,是心灵的路标。在解说人员的介绍下,观察员们按顺时针方向绕敖包转三圈,以祈祷天下安泰,福满人间。

500

带着美好的祝愿,观察员一行来到了鄂尔多斯文化产业园。这里的历史建筑散发着一种厚重的气息,彷佛时光的积淀一点一滴渗透其中,犹如一部立体的历史画卷。

500

500

傍晚时分,橘红色的晚霞铺满天空,观察员们来到游人如织的乌兰木伦湖广场,等待着欣赏最高可达209米的音乐喷泉。随着夜幕降临,20点30分,这个集声、光、水、色于一体的音乐喷泉便开始伴随着不停变化的音乐摇曳生姿。音乐喷泉光影秀将这个城市的夜晚装点得炫彩夺目,为观察员们带去了一场难忘的视听盛宴。

500

500

鄂尔多斯本地的观察员说:“这已经是西北景点里比较好的了,也是咱们鄂尔多斯比较能拿得出手的,本地人是很骄傲的。可能在一些外地人眼中这不算什么,但我觉得对鄂尔多斯人来说我们已经很满足了。”

500

如果说这震撼了感官,那临时起意增加的“羊头茶话会”环节又给这次的观察员们补给了精神食粮。

“羊头是次要的,主要是大家在一起聊天,交流想法,大开脑洞。”“没错,重要的不是酒,是故事和朋友。”观察员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道。

聊至深夜,大家伙才依依不舍地放施佬离开。

500

鄂尔多斯之旅的最后半天,观察员们走进了目前内蒙古西部地区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王爷府——郡王府。

500

500

郡王府的前后两大院连成一个整体,为四合壁院落。其整体建筑属砖、木、石结构的硬山顶与平顶结合,融蒙、藏、汉风格为一体,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

500

500

逛完精致肃穆的郡王府,观察员们迎来了此行的重头戏——读编交流会。开在郡王府隔壁的“王爷的茶”让这次交流会,实现了从施佬房间至天幕下的巨大跨越。

500

随着一锅锅热气腾腾的内蒙古锅茶被端上桌,观察者网新闻编辑冬晓和施佬开始和观察员们从足球聊到电影最后聊到台湾问题。虽然从年龄上看,最年轻的观察员是04后,最年长的是67后。但在这一刻,我只看到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品着几百年来的经济文化融合,谈笑风生、肆意挥洒。

500

“每个人都有真知灼见,亲眼目睹大家激烈的思想碰撞,真的很棒。”曾和观网一起探访过华为总部的观察员说。

04年的观察员也表示,能和从荧幕中走出的施佬聊天,真的太满足了。“观察者网的‘言’是正的,比那些阴阳怪气的媒体好多了。”

这位最小观察员是鄂尔多斯本地人,他特意从学校(天津)辗转回到这个他生长了18年的地方和观察员们汇合。他称,这几天的景点他都去过了,但“我在乎的不是玩什么,而是和什么人玩”。“我喜欢和你们一起玩,喜欢大家在一起的氛围,像许久不见的老朋友一样非常聊得来,很开心。”

从上海来的观察员坦言,“如果要我自己来鄂尔多斯旅游,我肯定是不会来的,但因为是和观网一起,我毫不犹豫就报名了。虽然大家在一些事情的想法上有些差异,但大家非常能聊得来。”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午饭过后又到了要告别的时候。观察者网工作人员的一句“下次再见”,收到了观察员们沉甸甸的信任与承诺:一定, 你们快想想下次去哪。

500

本次观察员们的鄂尔多斯之旅得到鄂尔多斯市委网信办、伊金霍洛旗宣传部、康巴什宣传部、苏泊罕大草原旅游区的鼎力支持,观察者网对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也感谢远景能源有限公司的热情接待和耐心解说,让大家感受到这个能源大市的零碳雄心。

欢迎全国各地的朋友来到鄂尔多斯,探索这个多民族和谐共生的家园。当然如果你想解锁别的城市,又不想在设计编排路线上花时间,就请关注我们下一期的活动,和观察员们结伴出行吧。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