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杯经济学:足球「救」德国?

500

对于挣扎不前的欧洲经济而言,这届欧洲杯的意义非同寻常。

文 /王帅

编 / 李禄源

欧洲杯正如火如荼,而点开这篇文章的你,想必已经从很多平台看到了大量关于「这届欧洲杯如何促进中国品牌和中国市场增长」的文章。的确,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经济引擎」之一,中国在国际大型赛事中以多种形式保持着相当的存在感,这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

但在另一方面,正因为欧洲杯是「欧洲的赛事」,所以身在大陆彼岸的我们,往往忽略了这样的超级大赛是如何刺激欧洲本身的经济发展的。

换个角度理解,无论世界杯还是奥运会,并不能保证总在欧洲举办,那么欧洲杯,就已经是欧洲周期性举办大赛的金字塔尖了。

所以在我们关注中国品牌之外也需要了解,这届欧洲杯,对欧洲本身真的很重要。

500

图源:欧足联官网

01

「信心」

身为欧陆第一经济体,德国最近的日子并不好过。

在内外部不利因素的叠加作用下,高企的能源价格使德国最为依赖的重工业陷入了巨大的困境。截至2023年底,德国整体经济已连续四个季度陷入零增长乃至负增长的境地,年GDP甚至发生了世界主要经济体里唯一的萎缩,今年一季度产出终于回正,但数据也只有可怜的0.2%。

领头羊如此表现,不难想象整个欧洲的经济有多挣扎。

拿一个行业举例:作为德国的「国民饮料」,啤酒消费是德国本土经济一个很直观的参考面。而在整个2023年,德国的啤酒销量下滑了4.5%,颓势难以阻挡——黯淡的经济氛围下,生活的压力让人不再有心思大快朵颐。因此,德国酿酒业尤其巴望着,欧洲杯能为整个行业带来提振和信心。

500

经济不景气,啤酒也不好卖 图源:德国联邦统计局

信心,这是一个看似和「钱」没有直接关系的词汇,但其实在经济学概念中,信心却是实现增长一个尤为重要的前置环节:人们对未来有信心,才会消费、投资、置业,然后经济就真的会被带动起来;反之,如果对未来丧失了信心,人们就会使用各种可能的经济手段「避险」,然后经济就真的陷入衰退。

而一届顶级的体育大赛,在直接影响经济之前,给国民最直接的刺激,就是信心。

这是一届回归传统办赛模式的欧洲杯,它意味着10座城市、51场比赛,以及随之而来的海外60万游客和总共150万次过夜住宿。单单是住宿、餐饮和旅游业,就会让德国经济今年第二季度的总产值提升0.1-0.3个百分点,这还不算附加产生的其它各种开销——还记得前面第一季度的0.2%吗?所以这个数字很宝贵。

如果百分比还是不够直观的话,那么在这里,0.1%就代表了大约10亿欧元的行业产值。

更重要的还是信心。德国酒店与餐饮协会主席圭多·佐利克(Guido Zoellick)就透露,承办城市的旅店、餐厅和酒馆,有半数对本届赛事的拉动效应持积极态度。反过来,他们就会更积极地为接待游客做出准备,而这些行为本身对于产业发展就足以带来正面影响了。

「即使不考虑直接的经济收益,被振奋的国民情绪也会带动消费。同时,赛事将为德国成为国际旅游目的地发挥积极作用。」佐利克说道。

500

德国餐饮住宿业对欧洲杯充满期待 图源:欧足联官网

当然,必须指出的是,东道主的国民情绪要想真的被激励起来,首先需要德国队在场上拿出良好表现。

而经历了前面连续3届大赛的惨败后,起码这次用两场完胜提前小组出线的日耳曼战车,应该可以给到德国人民多些信心了。

02

「赢家」

欧洲杯给东道主的经济带动作用了解的差不多,新的问题出现了——本届杯赛距离上届仅仅空了两年,这届欧洲杯,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那么,我们就来看看上届那充满了象征意义、却在落地过程中受到各种不利影响的「非典型」欧洲杯。

分散举办的方式的确放大了「团结欧洲」的噱头,每个国家只承办几场比赛、无需大动干戈也让欧足联省去了巨额成本,但结果就是,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真正吃到了红利。

连欧足联自己也「搬起石头砸了脚」。据Statista统计,上届欧洲杯的总收入较之2016年法国欧洲杯甚至还少了3300万欧元,在足球商业空前膨胀的今天,如此大赛的收入却下降了,几乎不可想象。

500

上届欧洲杯,象征意义大于经济效益

当我们抛开那令人迷醉的「欧洲大团结」的情感叙事,账面数字冰冷无情。

分散举办确实省掉了基建方面的投入,但跨越10国11个足协(英格兰和苏格兰)的组织协调、工作衔接和国际差旅同样耗费惊人,疫情也严重影响了票房和球迷消费。

一个直观的数字是:2019年,彼时正志得意满的欧足联给自己划了5亿欧元现金储备的标准线,在2020年初,这个数字一度达到了5.75亿欧元,但在2023年结束的时候,欧足联的现金储备已经只剩下3.6亿了。

「这是数年以来的历史最低点。」在今年2月的全员大会上,欧足联财务总监约瑟夫·科勒(Josef Koller)直言不讳。

不是还有欧冠、欧联、欧协杯吗?诚然,欧冠是个实实在在的金疙瘩,但本赛季35亿欧元的收入绝大部分要返给参赛俱乐部和用于各种花销,落在欧足联手里的盈余,最后不过只有2亿欧。

今年回归传统单国模式的欧洲杯,25亿欧元的预计收入看似马马虎虎,但可以拿走一半的欧足联意味着12亿欧元的利润落袋为安。有了这些钱,欧足联未来4年的扶持、发展和运营计划才有了「挺直腰板」的基础。

500

欧冠赚的钱,欧足联留不下多少

那么,总归得有个获益者,上届欧洲杯在经济上的最大赢家是谁?

冠军意大利。

据国际知名品牌咨询机构Brand Finance统计,意大利的夺冠给亚平宁带来的短期经济刺激高达40亿欧元,而罗马路易斯大学体育经济学者西蒙娜·卡莉萨苏洛(Simona Caricasulo)甚至认为欧洲杯的夺冠给意大利带来的综合经济效益达到了足足120亿欧元,把意大利2021年的GDP拉上去了0.7%。

有了对比就会产生要求和期待,德国队在这届欧洲杯需要肩负的担子实在不轻。

500

欧洲杯冠军给低谷中的意大利经济刺激巨大 图源:China Daily

03​

「老炮」

在检索「欧洲杯助力国家经济」的相关新闻时,我们发现有这样一个国家,不仅连篇累牍地从各种角度撰写了欧洲杯对整个国家经济的刺激,甚至于,他们的某一个大区、某一座城市的地方媒体,都会专门研究欧洲杯是怎么提振当地经济发展的。

这个国家,却不是德国。

其实在前面关于上届欧洲杯的经济叙述中,还有一个「隐形赢家」,那就是举办了包括所有半决赛和决赛在内的总共12场比赛(伦敦8场、格拉斯哥4场),断崖式领先其它主办国的足球「老炮」英国。

或者你也可以理解成,上届欧洲杯就是一届英国当了「半个东道主」的赛事。

500

上届欧洲杯决赛期间,球场外的英格兰球迷 图源:The Guardian

不得不承认「英国」和「足球」这两者之于彼此的特殊意义。由于英格兰队一路凯歌,到半决赛打完,整个英格兰在三狮军团的刺激下已经完成了包括彩票在内超过28亿英镑的额外消费;而在决赛的3个小时里,2000万球迷平均每人又「激情消费」了38英镑,把产出再次抬高了7个多亿。

现在,带着冲动和钱包,英国人回来了。

民调显示,今年欧洲杯,超过3000万人会「至少看一场球」,有13%的英国国民(约900万人)在零食、酒水和电子产品方面有增加消费的意愿,在千禧一代中这个比例则达到了24%。

光是买吃的、喝的和买一个新显示屏,消费潜力就有30亿英镑了。而前几天英格兰的首秀,直接完成了「业绩目标」的十分之一:3.02亿英镑的消费已经发生。

看转播还是不过瘾——从今年5月开始,在Trip上预定从英国到德国的旅行订单比以往暴涨了1492%;另据研究显示,这个大赛之夏(德国欧洲杯+巴黎奥运会),英国的体育迷们将「怀揣」着80亿英镑前往欧洲大陆进行观赛之旅。

500

说到足球,英格兰球迷永远狂热 图源:The Sun

做了「离岸平衡手」这么多年,恐怕也只有足球能让英国人心甘情愿地掏钱买单了——「不管你们谁办足球赛,我们大英一定帮帮场子!」

这个6月,大西洋的海风给整个西欧带来了湿润的雨水和适宜的气温,无疑是看球的好天气。在英国东米德兰大区(East Midlands)和伍斯特市(Worcester)的地方媒体上,政府和商业机构纷纷发出呼吁,「希望大家走出家门,和更多人一起享受欧洲杯的乐趣——酒吧、餐馆和商店已经准备好迎接你们了!」

想必类似的呼吁在德国各地也比比皆是。

500

图源:欧足联官网

其实对于普通人而言,我们不用搞清楚「三后卫和四后卫有什么区别」或者「由攻转守时前锋如何回防」这些无聊的问题,享受激情和热闹、忘掉焦虑和烦恼、高兴了再花点钱,这就是大赛的「经济学」意义。

最后说句「题外话」——国足世预赛18强赛的5个主场承办城市报名非常火爆。读完这篇文章,你或许也能更了解为什么这就是中国自己的「世界杯」了。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