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成绩是真的,姜萍是否是天才,依然是一个问题
首先,要定义什么是偏科、什么是天才、什么是取舍学习。
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一个人一天只有10个小时学习,要学“语数外物化”五门课程,他每天平均一门课程学2个小时,最终这个人的数学成绩跟其他4门课程一样,平平无奇。
如果还是这个人,每天用6个小时学数学(因时间充裕,可超前学习,学奥数,疯狂刷题等),其他4门每天各用1小时学习,然后这个人的数学成绩遥遥领先、奥数获奖。其他4门都不及格,那么这个人是数学天才吗?
那些正常学习的“普通”人,也这样学习,是不是也能成为“天才”?要是因为这样就能被名校破格录取,那这样对正常学习的普通人真的公平吗?
其次,国家已经尽力取消诸如奥赛这种可以绕开高考的捷径通道,所有人都只能去高考上竞争。
如果一个人违反既定规则,通过类似奥赛的方式重新走了特招通道,对那些放弃走特招通道的天才们公平吗?
如果所有人又重新回到奥赛特招通道上竞争,再疯狂内卷后,姜萍的成绩还会上榜吗?要是姜萍的赛道上又重新挤满了人,导致根本排不到名,姜萍还会被定义为天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