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形象好?

说来蹊跷哈,日本明明是二战罪魁祸首之一,对亚洲邻国犯下滔天罪行,一直以来又不好好反思侵略历史,怎么在不少地区和国家形象还挺好?

比如新加坡智库近期发布的《东南亚态势报告》显示,超半数东盟民众认为日本是“最受信任大国”。印度尼西亚智库《东盟民众对中美日印的看法》民调也指出,东盟民众对日本好感度最高,近七成受访者认为日本是“最值得信任”的国家。

意料之外,其实也在情理之中。日本人很会自我包装,讲故事、编故事、造故事都很溜。今天就来分析一下日本“认知塑造”四板斧。

500

 二战后数十年来,日本从未认真反省战争责任,而是不断美化侵略历史、为军国主义招魂翻案。(漫画丨刘蕊)

一、美化侵略历史

二战后,日本极尽美化侵略加害历史,对内宣扬“靖国史观”,为军国主义招魂翻案;对外否认南京大屠杀、强征慰安妇和劳工等反人类罪行,企图把因果孽障一笔勾销。

所谓“靖国史观”,简单说就是靖国神社所展示那套历史观。按照日本右翼保守势力的奇葩逻辑,当时日本文明“先进优越”而东亚其他民族“愚昧落后”,日本侵略殖民亚洲国家,是为了从西方殖民主义者手里“解放亚洲”,建立“大东亚共荣圈”;日本偷袭珍珠港,同美英开战也纯属“迫不得已”,是不小心陷入了同盟国设下的圈套,云云。

500

 靖国神社主要供奉的是在历次军国主义侵略战争中死去的日本军人1978年,日本偷偷把14名二战甲级战犯移到靖国神社中祭祀,加上以前就在神社中的乙级、丙级战犯,靖国神社中共供奉战犯超过1000人。

这不就是赤裸裸地扭曲篡改历史、宣扬军国主义思想,为侵略辩解、为战犯叫屈吗?

至于日本一些政客在靖国神社问题上的所作所为,更是人神共愤。靖国神社是日本军国主义发动对外侵略战争的精神工具和象征,里面供着14名二战甲级战犯。日本高官前赴后继高调“参拜”这种鬼窟,不仅是对历史正义的一次次亵渎,也是对受害国人民感情的一次次伤害,更折射出国家主导将侵略战争合法化、正当化甚至荣耀化的政治意图。

500

 2024年4月21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向靖国神社供奉名为“真榊”的盆栽祭品

右翼保守势力不光要祭拜前世的亡魂,还要通过不断篡改历史教科书,侵蚀后代的良知。经过几代人“努力”,日本的历史教科书中侵略历史已被大幅淡化。比如,他们将“侵略中国”表述为“进入中国”,将南京大屠杀轻描淡写为“杀害很多中国军民”,将朝鲜抗日民族解放运动“三一运动”界定为“暴动”。“日本随军慰安妇”、“强征劳工”等敏感问题的表述也比以往更加暧昧。

500

 截至2024年6月7日,中国大陆地区登记在册的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者仅剩7人

日本一些政客在公开表态上也对“以史为鉴”很抵触,往往片面强调“面向未来”。2015年安倍在发表战后70周年谈话中,就回避了直接表达“反省”“道歉”之意,而是用大量篇幅讲述战后日本做出的国际贡献及所谓“和平发展道路”,强调日本“不能背负继续谢罪的宿命”,意图结束对二战侵略历史责任的争论。

500

 2015年8月,时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发表战后70周年谈话,称战后出生的日本人不必肩负“谢罪的宿命”

二、模糊战争责任

日本总有一股势力不甘心接受二战失败的结果,极力掩盖、淡化、模糊其侵略战争责任,企图挑战战后国际秩序。

针对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一些日本政客顽固认为这一国际社会对日本军国主义进行的正义审判是“战胜国对战败国作出的裁决”,企图推翻历史铁案。

500

 日本右翼政客在采访中否认南京大屠杀

右翼保守势力还竭力混淆视听,压制正义力量。近年来,日本国内敢于反思侵略历史的声音本就不多,即便少数有良知的人士说出真相,也会立马被扣上“自虐史观”的帽子,成为右翼攻击的对象。

发表“村山谈话”的前首相村山富士,以及发表“河野谈话”的前官房长官河野洋平,就经常在现实社会或网络空间受到来自右翼势力的压力甚至攻讦。

前首相安倍在回忆录中自曝,曾将内阁成员河野洋平之子河野太郎叫到办公室,要求他决口不提“河野谈话”。2017年,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因在长篇小说《杀死骑士团长》中提到南京大屠杀,也招致右翼分子的猛攻。

三、捏造“受害者”形象

众所周知,为促使发动侵略战争的日本尽快投降,美军曾于1945年8月6日和9日向广岛和长崎空投原子弹。日本是世界上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遭受过核弹轰炸的国家,而这也成了日本大打“核爆受害者”悲情牌的最佳借口。

日本把广岛核爆遗址打造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每年吸引超过百万的游客。广岛市开设历史巡展,设立儿童和平营地,每年举办全球性的“和平信息音乐会”,向宣传和平的艺术家提供奖励。

每年8月,日本首相都会出席核弹爆炸遇难者慰灵和平祈念仪式。现任首相岸田文雄由于是广岛出身,更是将这张牌打到极致,从担任外相时期就不断推动美国总统到访广岛。

500

 当地时间2023年5月21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广岛和平纪念公园的原子弹受害者纪念碑前献花

不得不说,国际上许多善良人士受到了蛊惑。英国广播公司曾发文这样描述“广岛效应”:许多游客认为广岛居民不仅从战争的灰烬中重新站起,还将悲剧转化为推动世界和平的力量,在这里体会到“强烈的同情、悲悯和利他主义”。

不少日本人也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受害者”自我认知。2024年春,奥斯卡获奖影片、讲述原子弹之父故事的《奥本海默》在日本上映,引发轩然大波。一些日本观众悲叹,电影没有反映日本数十万原子弹受害者的悲惨经历。

500

 据媒体报道,日本正在将“出云”级驱逐舰改造为轻型航母。日本防卫费已连续12年增长,2024财年日本防卫预算同比增长16.91%,远超曾坚持多年的国内生产总值1%上限。

四、培植亲日力量

战后日本大搞“赔偿外交”和“经援外交”,力图塑造“友好使者”形象。2022年,日本对外提供政府开发援助174.8亿美元,排名全球第三。外务省称,要对所有国家搞“细致外交”,提供对方真正需要的援助。日本对东南亚援助长期占日本外援总额30%以上。印尼水力发电、菲律宾道路、柬埔寨港口等大量靠日本援建。

除了在基础设施建设等“硬件”援助外,日本尤其看重软实力输出。日本政府制定“酷日本”战略,以动漫、游戏、音乐、小说等流行文化为载体,进行IP化、符号化输出,并在其中潜移默化植入价值观,突出其民族性格“谦和乐观”“爱好和平”。

500

 2022年7月,马来西亚人和日本人一起在马来西亚当地举办的盂兰盆节活动中跳盂兰盆舞

日本提出同东南亚国家建立“心心相印”的友好信赖关系。从1970年代起实施互访交流、语言学习、文化艺术、观光旅游项目,举办影视、动漫、游戏等展览,大力推广日本文化,把“和平、可爱”的形象渗透到东南亚社会中。

日本还将培养“知日亲日派”作为认知攻势重点,广泛招揽、收买外国各界精英、意见领袖等宣传其正面形象,就负面问题为其“洗地”。当然在此过程中如果发展出“精日”,那可谓就是意外收获。

“认知塑造”要从娃娃抓起,长线人脉工作自然少不了。日本通过学生支援机构(JASSO)、人才育成奖学金计划(JDS)等机制,向外国学生提供留学实习机会,组织学成留学生回日探访或深造,建立长期影响。

由此可见,应当辩证看待日本的形象。对于日本公然否认、歪曲、美化侵略历史的荒谬歪论和伪善行径,要坚决揭批,坚定维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而对于日本那些有效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做法,倒是可以取其精华而自用。

路遥知马力。中国讲究的是知行合一,倡导的是大道与仁政。随着美西方舆论霸权的逐渐瓦解滑落和中国话语权、影响力的上升,中国的形象肯定会日益真实立体丰满,更加可信可亲可敬。一起加油!💪

500

 中国解决了挨打、挨饿问题,也一定能解决挨骂问题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