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苹果“吃老底”、华为“忙复苏”、小米“再扩容”

500

配图来自Canva可画

随着产品功能的创新,可穿戴设备不再被简单地视为手机的延伸,而是被当成一种独立的、具有独特功能和优势的产品,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一方面,技术的进步使得可穿戴设备在功能、性能和使用体验上得到显著提升,吸引更多消费者的关注和购买。另一方面,可穿戴设备厂商不断创新产品、优化用户体验以及加强市场推广力度,使得可穿戴设备渗透率不断提高。

苹果、小米、华为等终端巨头意识到可穿戴设备市场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将其视为一个重要的产品品类,保持稳定有序地开发迭代节奏。

Canalys研报指出,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可穿戴腕带设备的出货量达4120万台,出货量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厂商方面,2024年第一季度,苹果持续两位数的下滑,但依旧以18%的份额稳坐第一;小米同比增长38%,以15%的份额位列第二;华为同比增长46%,以13%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三。

可穿戴腕带设备整体出货量同比不增也不减,意味着市场步入“存量竞争”阶段。而市场竞争激烈,苹果、小米、华为等终端巨头也在积极寻找新的增长点。

苹果“吃老底”,欲拓产品线

提到苹果的可穿戴产品,不得不说苹果手表(Apple Watch)。过去几年,苹果手表凭借其出色的性能和用户体验一直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霸榜智能手表市场多年。

根据市场调查机构 Watch Faces 数据,苹果 Apple Watch 在 2022 年的年销量达到 5390 万块,首次突破 5000 万大关。自 2015 年发布以来,Apple Watch 的总销量已达到 2.293 亿块。时至今日,Apple Watch市场份额依旧可观。

苹果可穿戴设备凭借其强大的产品力、品牌影响力和用户忠诚度,保持了强劲的销售势头。

一来,苹果手表采用精致的设计和高品质的材料,提供丰富而强大的功能,稳坐高端龙头宝座;二来;苹果手表是苹果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与其他苹果设备(如iPhone、iPad、Mac)紧密整合,使得苹果手表获得更便捷和一体化的使用体验;三来,苹果作为全球知名的科技品牌,具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用户忠诚度。

不过,随着各大科技公司如小米、三星、华为等,不断推出创新产品抢占市场份额,可穿戴市场环境发生显著变化。从苹果的数据来看,可穿戴腕带设备(主要是智能手表和智能手环)在今年一季度的全球市场份额下降了12%,在拉美地区,苹果智能手表的市场份额甚至下降了约40%。

苹果可穿戴腕带设备整体销量不升反降,某种程度上算是在依赖已有的市场优势,俗称“吃老底”。为了改变当前现状,苹果欲升级Apple Watch,同时新增更多可穿戴设备产品,增加可穿戴产品品类。

据了解,苹果正积极探索未来可穿戴设备的各种可能,2024年的计划包括:推出首款混合现实(MR)头显Vision Pro;对Apple Watch进行全面升级,增加新的健康功能,包括血压测量和睡眠呼吸暂停检测;研发智能眼镜以及智能戒指等等。

对于苹果来说,随着市场的成熟,消费者对可穿戴设备的期望不断提升,需求不断增长。这时推出多样化且功能更强大的可穿戴产品,有望扭转穿戴设备业务销售额下滑以及停滞不前的发展趋势。

这也意味着,苹果需要在技术创新、产品以及生态系统建设方面持续发力,以期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体验,从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竞争优势。

华为“忙复苏”,强化高端形象

2023年是华为终端业务的“复苏元年”,智能手机业务回春,可穿戴业务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华为方面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华为智能穿戴产品全球累计出货量已超1.5亿,连续5年稳居中国智能手表市场第一。另据市场研究机构GfK数据去年10月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智能手表5000+价位超高端市场销量份额中,华为从年初的0%增长至30%。

华为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份额逐年增长,并在高端市场取得显著成就,证明了其高端化策略已经奏效。

首先,华为手机业务的复苏对可穿戴设备业务,产生了积极影响。用户在购买华为手机时,倾向于购买同品牌的可穿戴设备,华为突破芯片技术手机业务回暖,直接带动了可穿戴设备的出货量。

在硬件方面,华为在智能手机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实力,将这些硬件优势延伸到可穿戴设备市场,保证其高端产品品质;在生态方面,华为鸿蒙操作系统不仅应用于智能手机也覆盖了可穿戴设备产品,这些产品可以数据同步和共享,能够互相支持和强化。

其次,华为在智能穿戴设备领域的产品线非常丰富,多元化的产品线能够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扩大了市场覆盖面。

以最具代表性的华为智能手表为例,华为智能手表主要分为四个系列:FIT系列、D系列、GT系列和WATCH系列,不同系列各有特色。值得一提的是,华为在2024年第二季度继续增加产品家族成员,全球发布了包括WATCH FIT 3和WATCH 4 Pro太空探索版在内的多款穿戴新品。

再有,华为具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依托华为“国货之光”的品牌力以及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在中国高端可穿戴设备市场成功占据了一席之地。

华为可穿戴设备不仅在国内市场表现出色,在国际市场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通过在欧洲、东南亚、拉美等地区的市场布局,华为可穿戴设备逐渐赢得了全球消费者的认可,这种国际化布局进一步提升了品牌的全球影响力。

未来,华为将基于对技术的投入和对市场的深入理解,继续以超高端的品牌形象持续攻占全球消费者的心智。

小米“再扩容”,猛攻海外市场

从一季度全球可穿戴腕带设备市场占比来看,苹果以18%的份额稳坐头把交椅,小米以15%的市场份额紧随其后。两者的差距越来越小,小米的市场份额的增长势头不可谓不强劲,反映在财报之上,小米IoT业务呈现增长态势。

小米集团财报数据显示,IoT业务收入204亿元,同比增长21%,主要由平板、智能大家电和可穿戴产品拉动,且公司主动调整产品结构、聚焦高毛利率产品,IoT业务毛利率达到19.9%,同比提升4.2个百分点,超出预期。

结合当前行情来看,小米可穿戴设备业绩上涨趋势或将持续,这得益于小米在技术创新、扩大产品组合、海外市场拓展等多方面的综合努力。

一方面,小米产品在多元化、高性价比等方面下足功夫,已经在中低端市场树立了技术领先的形象。

在价格方面,小米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和大规模生产降低成本,使得其能够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价格,这种成本控制策略使得小米在价格敏感的市场中占据了优势地位。

在产品方面,小米通过创新心率监测、睡眠追踪、活动记录等核心功能,以及扩展智能生态系统,使得可穿戴设备与其他小米产品形成更紧密的互联互通,提升产品的功能性和使用体验。此外,小米在手表、手环等各种产品布局较多,从低端的Redmi Watch系列到中高端的小米手表系列,囊括了多个价位段的消费群体。

另一方面,小米加速全球化布局,通过本地化运营和营销,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快速占领全球市场份额。

全球数据调研公司Canalys“2023 年第三季度全球可穿戴腕带设备”报告显示,小米在非洲市场份额达到24%,同比增长202%;拉丁美洲市场份额20%,同比增长98%;在墨西哥市场份额28%,同比增长197%。

总之,高性价比的产品、有效的海外扩张策略以及品牌影响力,这些综合因素不仅巩固了小米在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的领先地位,也为其未来的持续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AI趋势下,两个关键词:技术创新、产品差异化

任何产业的发展都会经历一个从快速增长到逐渐稳定的过程,可穿戴腕带设备市场也不例外。

目前,全球可穿戴腕带设备市场增速趋于稳定,市场已经进入存量竞争阶段。据Canalys预测,全球可穿戴腕带设备市场在2024年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同比增长率预计将达到7%,仅个位数。而到2025年,全球可穿戴腕带设备市场的出货量有望达到2.17亿台。

与此同时,生成式AI大行其道,终端巨头不断探索终端产品与AI结合的方式,以期释放更大的产品潜力。在此背景下,可穿戴设备市场的竞争围绕技术创新和产品差异化徐徐展开。

一来,技术创新是可穿戴设备品牌保持产品性能和功能领先、提升用户体验和解决技术瓶颈的关键。

对于可穿戴设备厂商而言,技术创新是保持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因为新技术的应用不仅能提升产品竞争力,还能引发新的市场需求。随着生成式AI技术的深入融合,小米、苹果、华为的可穿戴产品,将展现出更卓越的系统性能和更广泛的应用场景。

二来,产品差异化是可穿戴设备厂商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提高用户忠诚度和增强市场竞争力,来避免同质化竞争的重要手段。

随着市场的发展,用户需求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可穿戴设备品牌需要不断推出新品,以吸引新用户和留住老用户。同时,通过产品差异化,可以开发出针对不同用户群体的产品,比如:运动爱好者、健康监测需求者、商务人士等,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也拓宽了商业化渠道。

综上所述,在竞争激烈的可穿戴设备领域,持续的技术创新可以帮助品牌保持市场领先地位。小米、苹果、华为等品牌商可以通过深入研究用户需求,寻找新的创新点,挖掘潜在的市场机会,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