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这几天,姜萍的名字一直在我的脑海里转,我一直在跟踪的她的消息。她先是用国内的最好的大学数学教材自学,后来用国外全英文版的大学数学教材自学,感受到国外数学教材的好处。早就有大学教授说过,我们引进的数学教材,我们现在掌握的数学定律,比如三角形重心定律,国外有几万种,我们只引进了几种,国外数学教材的系统性逻辑性全面性通俗性都比国内的教材强许多。我为姜萍身边有一位同病相怜的好数学老师感到高兴。对于她的自学能力我一点不感到惊讶,世界上这样有天赋的人的确不少。我自认为我从小也有数学天赋,只是被时代所耽误罢了。因为我曾经用不到一年的时间,自学完从小学六年二期到高中的全套数学自学丛书,我认为那套丛书很好,通俗易懂。我认为自学数学很容易,我只是在学复数的时候感到稍为有点难掌握,其余的都很容易,像代数、三角函数、数列、平面解析几何,集合、概率、立体几何,极坐标,参数方程等,我感觉都不难,打开书本,参照例题,都能做出来,只是不熟练而已。如果假以时日,多做练习题,拿高分,甚至拿满分也不难。事实上,我学六年二级的数学繁分数,一个学期的内容,我一天就学完学懂了,哪里需要一个学期的时间。我当时学了三个月数学,我弟是应届生,他对我说:“哥哥,从初中到高中,数学内容太多了,你短时间学不完,不要学了”,因此,我停止了学数学,就学了三个月数学,我第三次高考解了一道三元一次方程题,拿了8分。第四次预考,我大约花了七、八个月时间,自学了初等数学所有的知识,也就是前面讲的,从代数,一直学到极坐标和参数方程,感到一点都不难,但预考时,我只解了一道一元二次不等式应用题,拿了十五分。我的问题是开卷考试可以,闭卷考试,不熟练,一时找不到解题的钥匙,或忘了数学公式。我从未读过初中和高中的任何课本,我读的都是大部头著作,历史读的美国人摩尔根写的《古代社会》,中国人谁?写的《社会发展史》,范文澜写的《中国近代史》,杨荣国写的《简明中国哲学史》,还有《国际共运史》,《资本论》,《斯大林全集》,《毛四卷》,还有当时出版的所有的马、恩、列、斯单行本,还有当时马列主义经典作家的书,还有普列汉诺夫写的《论艺术》,还有张恩慈写的《认识与真理》,。。。。。。我学的地理课本是大学课本《世界地理》。我总共参加过三次高考,1978年第一次,我考四科,我总分296分,离湖南大专线差10分,我丢了地理最后一道综合题,南北地球气候相反的原理我知道,但我不知题目所列的几个地点的准确位置,因此,我反向猜题,全猜错了,如果我根据出题老师出题的目的,顺向猜题,那15分题我全拿了,便超出大专录取线5分,我便肯定能上大学。第二年我考上了中专线,比中专线高了2.5分,我填了耒阳师范和郴州卫校(现在的湘南医学院),我表弟是应届生,他也上了中专线,也填了耒阳师范,他被录取了,毕业后,教小学,后来到耒阳一中、郴州一中教语文,当班主任,后来又到深圳某中学教书,他文笔很好,发表过不少作品,还当了学校领导,他的人生之路算是比较顺利的,儿子现在也在美国从事博士后研究。我中专未被录取是很遗憾的,当时我迟迟没有收到录取书,我母亲要去地区找熟人问问,我阻止了母亲,我说我不想上中专,我明年还要考,我要上大学。后来我母亲去郴州,她参加全县中晋高考试,考取了妇产科医师职称,并到郴州地区进行复试,通过了,她是妇产科、小儿科两科医生。她在郴州见到了我小学的同班女同学,我小学同学对我母亲说:“王医师,好遗憾,我老公将一大包档案拿回家时,发现了冀章的名字,我当时惊呼,那不是我小学同学吗?我老公是负责卫校招生的,可是,那个时候招生工作已经结束了。”我母亲有恩于她家,如果她要是早点知道我的情况,她肯定会帮我的。我想,当时,我如果不阻止母亲去郴州找熟人的话,我有可能被中专录取的。因为当时开后门是客观存在的,我不去开后门,别人会去开后门,甚至有人弄虚作假,冒名顶替,我的分数比录取线高2.5分又有何用。再后来,又是我母亲告诉我的,我母亲说,我见到了你们搬运社胡支书,胡支书在四区政府的时候,我们就认识,他在政府,我和你爸在四区政府卫生所,胡支书对我说,我不知道李冀章是你的儿子,当时搬运社有个别领导不想让你儿子上大学(当时几个搬运社联合组成一个县运输公司,胡是从水泥厂厂长调运输公司当支书的,管城关、白石渡、梅田三个搬运社,当时我所在白石渡搬运社改为搬运大队,大队新任指导员姚正武也是搬运工刚刚脱产的,我也是因为第一次高考只差十分,出了名,公司领导认为我有文化,因此选我当了食堂总务,我也是从搬运工脱产当总务的,我去粮站核粮的时候,将姚正武的粮食定量从搬运工的47斤减为干部的27斤,他曾要求我不要减,他说他家里老婆孩子没有城镇户口还在吃“黑市粮”,我不为所动,坚持当时的粮食政策,得罪了姓姚的),我母亲这样转述胡支书的话,我就明白了我未能录取的原因,因为我已经通过了耒阳师范来人的面试,面试老师对我还是满意的,未能录取的原因我猜是姚正武签政审意见时搞了鬼,当时个人是见不到自己的档案的,单位签了什么意见,我也不知道。我得罪了他,他肯定是不会有好话的。因此,我失去了上中专的机会。如果我能被录取,虽然我缺了两科,数学和英语我会很快补上的,我的人生命运会有很大的不同,我可能会跟我表弟一样,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还记得,我第一次参加高考填的四所大学和四个专业,一个是北大国际政治系,一个是南开经济系,一个是武大中文系,一个是中山大学哲学系,都是我心仪的大学,都是有故事的。考中山大学哲学系,我是读了杨荣国教授的《简明中国哲学史》,才决定填中大哲学系的,因为当时杨荣国教授是全国很红的哲学教授。我上大学还有一个愿望就是选自己喜欢的专业和教授,像近现代以来的欧洲大学一样,学生可以选大学,选教授,喜欢哪位教授的课,就去听哪位教授的课。还有,人家的大学文化氛围好,不浮躁。像德国哥廷根市,只有十几万人口,只相当于我国的县级市,它所在地的哥廷根大学,先后出了几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就是因为那里的文化氛围好。我们的大学,直到现在还对西方的大学教材有所怀疑,特别是文科教材,生怕人家的大学教材将我们的学生带偏了政治方向。其实,无论文科理科教材,西方的教材都比我国的教材好,这是不能不承认的事实。这也是我国不少知识精英移民海外的原因,不为自己,也为后代着想,真的担心我们的教材将我们的后代教蠢了。我个人认为,理科教材可能不会将人教蠢,文科教材是肯定会将人教蠢的,甚至教成白痴。姜萍还有六天就参加决赛了,希望她能发挥好,取得好名次,并被名校录取。名校对于少数具有天赋的考生,应该不拘一格选人才,就像恢复高考后那几年。我记得当时只有初中文化的女生曹南薇,就是通过自学哥哥姐姐的大学教材,没有参加高考,直接考上了何祚庥教授的高能物理研究生的,何祚庥教授也是不拘一格选人才的。还有华罗庚,只有初中文化,结果也是被破格晋升为大学教授的助教,很快便独挡一面,成为举世闻名的数学大师。当然,华罗庚所处时代是中华民国时代。中华民国时代也是很重视人才的,也是不拘一格选人才的。中华民国办了很多免学费包吃包住的公学,我母亲我姨妈在桂林上过这样的公学,我认识的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的李蔚研究员也上过这样的公学,他是曲啸的老师辈。中华民国的建设成就是不可抹杀的。

这几天,姜萍的名字让我有些激动,也有些伤感。激动原因是因为天才是可遇不可求,一个人即使有天才要脱颖而出也不容易,要有机遇,要有运气。像姜萍哪样,如果没有这样的数学比赛,是很难被人发现的。伤感的原因,我想到了自己的人生道路,其实,我小时候,我的数学成绩一直是最好的,几乎总是一百分,少数几次九十几分是因为我的疏忽大意,没有算错,而是写错答案。我到现在还认为,我具有数学的天分,我继承了我母亲的数学基因,我母亲曾经连跳两级从四年级跳班到六年级,与我姨妈上同年级的数学课。我二姐有,我二姐曾经获得过初中代数竞赛满分,全县第一名。我有,我能自学数学,不需要老师。我想,能借我四年生命时间,我两年巩固初等数学知识,我两年学完高等数学课程,应该是不难的。虽然今年我已69岁,但我现在仍然对数学感兴趣,我对所有的基础科学和前沿科学都感兴趣,我对量子力学,我对人工智能科学,我都感兴趣。我现在学的哲学,哲学的方法,其实是可用于人工智能科学的,比如人工智能科学,需要重构本体,重构本体,就是将本体(概念)形式化,因果化,成为机器可识别的“标准语言”。重构本体就是对事物概念进行精确描述,描述它们的本质和原因,确定它们的种类、子类和所属领域(形式化),确定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连接(因果化)方法,确定各个领域的词汇表,概念集,确定它们成为可通用可共享的知识,并使之成为计算机可识别、可处理的“标准语言”(通用化)。重构本体的方法,因而被广泛应用到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科学、信息管理科学等方面。我正在修改的《通俗哲学》,相信是有价值的。

我曾经写过《读书的遗憾》,发表在凯迪猫眼看人,有网友跟我交流,问我康德的时空观,我作了回复,我将康德的时空观与牛顿的时空观作了比较,并阐述了我对时空观的理解。神人无功先生在我的这篇文章中留言,写了四个字“佩服之至”,让我受宠若惊,因为他是一位哲学博士,我只是一名哲学爱好者,只是一名通过自学了解一点哲学皮毛的人。但,神人无功的留言鼓起了我的勇气,让我写完了《通俗哲学》。如果能够出版,能够被世人认可,我就心满意足了。我因此鼓励自己,不要伤感,不要气馁,生命还没有完结,我当努力不止。这个世界上,可能会少一个像我这样可能成为数学家的人,也可能会多一个像我这样可能成为哲学家的人。即使不能成为哲学家,只要我的某个哲学观点,某篇哲学文章,被人们认可,我也满足了,也不枉到这个世界上走一遭。

今年高考结束了,录取很快将要开始,有些考生发挥得好,有些考生可能发挥得不好,比如考前没有休息好,没有正常发挥,没有考出平时的成绩,可能留下遗憾。但这些遗憾可以轻轻地抹去,不要让这些遗憾阻挡你前进的步伐。考不上大学,考不上好的大学,考不上中意的专业,这些都不要紧,人生的路还很长,只要活着,通过自学,通过努力,一定可以将自己最擅长的一面展示给世人。就像姜萍一样,做裁缝是自己的爱好,学数学做数学题也是自己的爱好,只要努力,做任何一门事情,都会有收获,都会有成功的可能。

我记得,毛时代是反天才论的,马哲也是反唯心主义的。后来,学了康德哲学,康德通过哲学实验,证明人是有先天直观认知能力的,并创立了先验认识论。这也告诉世人,天才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应该承认天才和有天赋的人。一个蠢的人,没有悟性的人,你让他读一辈子的书,他也一无所获。特别是像数学这门功课,没有理解力,没有空间想像力,没有逻辑思维能力,没有对数学的兴趣,按着牛头他也是不喝水的,让他上大学,灌他数学知识,他也学不进去。有悟性的人,自学也能成才,自学也能成就自己,像姜萍一样,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上天对人最终还是公平的。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