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要拍《三体》,是不是很大胆?

文 | 天书 褐色鸟群

万万没想到,网飞版《三体》带给中国观众的阴影还没有散去,今天在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又传出重磅消息:由光线传媒与三体宇宙联合出品的全新《三体》电影,将由张艺谋执导。

500

如果说在《满江红》之前看到张艺谋要拍三体,我可能只有一定程度的吐槽与不看好,那么在《满江红》之后,我觉得这个事情就属实有些膈应人了。

关于当时《满江红》的宣发,排片和票房的各种问题,我们在当时文章《春节档票房大战背后,两种价值观的对决》中有过详细分析。虽然时间很快就证明,靠着5亿投资成本带来的铺天盖地宣发与高排片和所谓“合家欢”的误导性宣传而获得23年春节档票房冠军的《满江红》,在春节档结束后就已经没什么讨论度,也不会在电影史上留下什么光彩的一笔;虽然《流浪地球2》的品质和意义远非票房数字能衡量,但明星+宣发+小成本制作获取高票房的模式又一次获得胜利也确实给国内电影的工业化之路带来了一丝阴影。

500

500

看了《满江红》的就知道这根本不是合家欢电影

说实话,当时对《满江红》的讨论与批判还是针对电影本身,以前一直觉得相比其他五六代导演,国师还算是有些底线的,可能是因为在票房动辄四五十亿的时代,他当时还只有《长城》和《悬崖之上》两部票房过十亿的电影,所以急于证明自己的市场号召力,被资本绑架导致晚节不保。

但后来看到张艺谋那个《我放弃了一镜到底》的采访后,我终于意识到国师终于是和其他国内大导一样,已经完全陷入了一种傲慢和固步自封的创作心态中。一个国际知名大导,对一镜到底拍摄方式的想法如同外行,从产生想法到放弃想法的过程如同儿戏,本来以为是要以雄心壮志拍个什么大作,在这个过程中放弃了一个牛逼想法,结果最后实际上就是只用几十天拍出来一个毫无诚意却投资五亿的四合院小品。

500

500

500

500

不要觉得我对国师有什么偏见。最起码,我觉得在《我放弃了一镜到底》这个采访中,虽然国师的状态有些神经质,但还是展现了他比陈导冯导之流要幽默和真诚得多的性格。国师的能力是实打实的,22年的冬奥开幕式仍在证明”国师“这个头衔当之无愧。这几年量产的《狙击手》、《坚如磐石》、《第二十条》等电影虽然口碑都没有多好,但对已年过七旬的导演来说,基本的项目能力还是没退化的。

500

只是,这些符合大家对拥有”国师“这个头衔的导演的期待么?本来不符合也没关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任务,国师毕竟也为中国电影工业化作出过重要贡献。但不管因为什么动机,仅从结果而论,《满江红》事实上对中国电影的工业化进程都起到了路障的效果。

500

而且,已有的事实已经一再证明包括国师在内,五六代导演的电影工业化能力不说比不上郭帆宁浩等新锐导演,甚至也比不过不少港导。

国师不是没有努力过,也不是没有取得过贡献。在老一辈名导中,国师已经是在电影工业化之路上走得最远的。《英雄》开启了国产商业大片时代,证明了内地市场大片高票房模式走得通。但随后《十面埋伏》、《黄金甲》等随即陷入张式创作怪圈。这些电影虽然和《英雄》同样给人以壮美的视觉冲击,但显然已经到了过犹不及的地步。究其本质,依然是“堆人力”的前工业时代思维。不少评论家讽刺为“大型团体操”,也不无道理。

500

在《长城》立项之后,我一度十分期待。那时候还没人知道将在同一年上映的《战狼2》会一脚踹开国内电影重工业时代的大门,更是没什么人看好立项没多久的《流浪地球》。当时由中国人出钱出导演,美国人出团队出技术的合拍模式看起来仿佛就是全村人唯一的重工业希望。

对好莱坞来说,《长城》是从《2012》开始的“中国特供大片”模式的最高峰;对中国电影业而言,这是中美合拍片路线最大规模的一次尝试,决定着这条路今后能走到哪。对张艺谋自己来说,既是又一次承担起了中国电影工业化的关键探索,也是迎来了一次超越《卧虎藏龙》影响力的机会。

结果《长城》最终名利双输,不光成了2017年全球最赔钱电影第四名,还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被主持人疯狂嘲笑。客观来说,好莱坞运作制度的掣肘让张艺谋受限颇多,能让景甜不和马特达蒙出现吻戏床戏就已经不容易了。但这部电影仍然重复了张氏大片“团体操审美”的老毛病,甚至到了《满江红》这种和大场面没什么关系的作品里,张导依然安排了浩荡的人马来复诵“满江红”。

500

诚然,优秀的创作者喜欢重复自己是在所难免,但国师真的重复太多了。就像到了《满江红》,仍然是和他以前的电影在内核上极为相似。

从故事上讲,还是在巍峨高耸、错落有致的北方深宅大院里,被压迫的正义小人物为了揭穿谎言、对抗反动势力,与阴暗的当权者进行交锋。四合院自然可以变成宫殿、教堂,时代也能从秦、三国、五代十国、宋一直到民国,那就成了《英雄》《影》《满城尽带黄金甲》《满江红》《大红灯笼高高挂》《菊豆》《活着》。

二十年前的《英雄》中,李连杰饰演的无名在最后关头不杀秦始皇,观众还能勉强接受,二十年后又来了一出以更别扭的逻辑让观众接受不杀秦桧,这算是导演自我创作的进步,重复,还是退步?而且,二十年前的《英雄》起码有众多实力派巨星,有壮观的大场面,有出色的打戏,《满江红》呢?

500

要知道,电影工业化绝对不是光猛砸钱和堆人头就可以,就像郭帆曾经在采访中说的那样,以前国内电影业对于大型电影项目在现场怎么发盒饭的流程都捋不顺,遑论其他。

500

虽然《流浪地球》前两部已经取得巨大成功,但想必大家的心里都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有朝一日能实现将《三体》进行媲美甚至超越好莱坞黄金时期水准的电影化改编,才能真正宣告中国电影工业彻底崛起。

由于郭帆导演已经在破球系列投入了巨大的心血和精力,我们很难忍心见他在球3之后还要付出更大的消耗去拍摄三体。但不论如何,这个量级的项目显然得交给一个有强烈使命感,充沛精力和坚强魄力的导演来完成。毕竟,《三体》第一部可能还好些,后两部需要的工业化水平比起破球系列来说肯定是只高不低。

让我们来看看《球2》在工业化上到底是什么水准吧。去年破球制作组推出了一本《流浪地球2电影制作手记》,看完这本书你就能体会到,《球2》的拍摄过程就是教科书式的现代化工业管理流程。

500

比如,“云端美术资产库”这一概念在拍摄中起到了统筹跨部门协作,降低冗余沟通和管理成本,推进高密度设计迭代的核心作用。片中场景如加蓬基地,涉及场景元素九千多万个,行星发动机,涉及素材元素七万两千多个。各种操作界面中的UI设计总共有1200种。其他种种场景和设计中的美术元素加起来,即使在好莱坞大片中也是顶尖水平。而通过云端美术资产库,访客可以观摩流浪地球2中的任何虚拟场景。

预拍摄概念也是《球2》能保期保质完成拍摄的关键方法。预拍摄是指运用当下各种技术手段,在虚拟场景里把全片先拍摄一遍,它包含了PreViz(视觉预览)、虚拟拍摄、分镜,有导演、美术、摄影、视效、剪辑和编剧的参与,动用了专门的虚拟拍摄演员,甚至有表演指导和动作指导。通过预拍摄,大家可以对一些初步的创意进行验证,及时进行调整。手册中提到,《球2》的预拍摄分镜头一共有9989张。

500

想维持前期工作和后期工作同步进行高速迭代,还要DIT(数字影像工程)的参与。手册中提到,创作团队的理念是:“让DIT全流程成为影片制作中承前启后的关键工具,帮助实拍成果以严谨的逻辑和科学的方式由前期部门向后期多部门进行传递。”现场工作生成的全部元数据(Metadata)都会没有损失地从DIT环节逐层向剪辑、视效、DI调色、声音等部门进行传递。每日元数据信息进行云端上传,组建成一个完整的拍摄数据库。

最终,《球2》的拍摄数据量达到了中国电影史的巅峰,总素材量超过1.37PB,单日数据超过30TB。

500

更不用提手册中那些大大小小,林林种种的项目管理理念,试错经验和细节心得,对于国内之前的电影小作坊模式完全就是降维打击。如同B组导演孔大山的感想——

“我感觉自己像是一个开烧烤摊的师傅突然被叫到五星级酒店后厨,没见过这阵势,完全不知道每个部门都负责什么。我第一天拍B组的时候,还刚进组没几天,让我拍了一场雨戏。群众演员一百多人,天上有无人机,地下有装甲车,那种大场面,我直接蒙了。刚开始肯定会被这个阵势吓到,太复杂了。但工作起来会发现其实很简单,因为剧组的每个部门都太完整了。

以往我们自己拍,恨不得自己上去吆喝各种群众演员,吆喝车、飞机,有很多这种你需要操心的点。但《流浪地球2》这种工业化电影具备了一种改天换地的能力,它的配置会让你真的就坐在监视器前看着监视器,你有什么想法就说,说出来之后立刻有执行导演去找相对应的部门给你解决。作为B组导演我在现场执行的时候,只要确保服化道、演员台词、各个部门的工作是按照我们既定要求执行的,周边一整套严密运行的机制就会尽可能让每一场戏的气氛、环境、演员等都在控制的范围内。”

想做到这样的工业化水平需要什么?需要主创人员有强大的执行统筹和学习能力,需要整个项目将钱实打实的花在制作上,而不是主要砸在明星片酬和宣发上,需要投资方出品方们有长期主义,能做到不急功近利不瞎掺和不乱塞人。

这几点要求,再回顾国师这几年的创作水准,尤其是《满江红》里明星流量宣发水军齐飞的操作之后,实在让人没法有什么期待。如果非要说在郭帆之外选一个导演来拍《三体》,个人觉得目前在能力上宁浩可能是那个合适的人选,虽然他这两年也处在低谷期。只能说国内的新生代导演基数还远远不够。如港导中的徐克和林超贤,也是国内少数摸到电影工业化边缘的人,但我们终究不可能到2030年还去指望已经断层的港导们发光发热。

不过,我相信国师起码在《三体1》里有三个地方能拍好,一是开头的文革戏,这个不用说,肯定能比网飞版好得多。二是统帅在齐家屯的那段情节,不过作为时长有限的电影,这类情节可能不会被保留。三是人力计算机,百万秦军练体操,这绝对是国师的强项,我相信会成为各版中场面最好看的。

500

500

当然,世事无绝对,如果国师真能一举打破我等的刻板印象,在职业生涯的末尾奋力雄起一把,成功以优秀的工业水平完成《三体》的电影化,那他绝对会再次来到中国电影第一人的位置,实现导演生涯的完美收官。届时我也将不悯赞美之词,并对自己今日图样图森破的言论进行深刻反省。

其实对于这些老导演来说,搞不了重工业电影真的没什么,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任务,他们早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当下应该做的更多是多扶持新生代力量,多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引导产业风气,而不是退而不休,被名利绑架着强行站在那个已经不属于自己的位置上阻挡后人前进。

500

希望张艺谋们能为中国电影作出更大贡献,把自己的名字留在不仅由自己人书写的电影史上。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