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姆林宫:谁也不能这么和我们的中国同志说话,就算美国也不行

一、俄罗斯:你们美国好大口气,敢和我们的中国朋友这么说话?

“我们很清楚,无论是威胁也好、勒索也罢,这些粗鄙之语对我们的中国朋友而言是不可接受。中国是一个主权国家,一个泱泱大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它不会允许任何人用这样的语气和它说话,就算是美国也不行。也许,并非所有的美国高官都能意识到这一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相信他们会明白的。”

500

“俄罗斯与中国站在一起,我们非常清楚,中国人民不喜欢这种打交道的方式,我们对此表示完全理解并支持。俄方认为,(美方)用这种语气和中国说话是绝对不恰当、不可接受的。俄罗斯和中国都是主权国家。中俄都在积极发展我们两国的关系。我们已明确表示,这种关系的发展不针对任何人,我们的合作只有一个共同目标:那就是发展互利、相互尊重,为两国人民谋福祉。”

我在这里给大家复述的,是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克里姆林宫发言人德米特里·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最近和媒体记者说的原话,信源是俄塔社在当地时间6月5日这天刊登在它们官网上的这篇文章——《克宫:美国的欺凌策略对中国不起作用》(US bullying tactics won’t work on China — Kremlin)

500

佩斯科夫的这番话很明显就是冲着美国政府说的,而他之所以会这么说,是因为近期好些个美国高官——特别是美国财长耶伦,在谈及涉华议题,尤其是和中俄关系有关的议题时,出言十分挑衅嚣张。

耶伦表示,美国财政部注意到,中国军民两用商品对俄罗斯的出口量似乎有所增加,美方对此非常担忧。还说什么“我此前在同中国政府高层会晤的过程中,已经非常明确地向他们传达了我们美方的观点,即中国的军民两用商品,有助于俄罗斯将这场冲突持续下去。这对美方而言是不可容忍的。我们计划采取相应措施,对有关各方加以制裁。”

除耶伦之外,在此前来华访问期间,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也曾就中俄两国的正常贸易往来说三道四、指手画脚。他说:“中国是当今世界上重要的机床、微电子和硝化纤维素的供应国,尤其是硝化纤维素,这种工业品对于制造武器弹药和火箭推进剂而言至关重要。我们不能坐视中国将此类军民两用商品继续出口到俄罗斯,因为这些商品势必会被莫斯科用来强化它们的国防军事工业。”

所以,佩斯科夫那一声“中国朋友”不是白叫的,耶伦和布林肯这帮美国政客冲我们说的这些垃圾话,已经对俄罗斯的切身利益构成实际威胁了。俄罗斯人那个脾气嘛……懂得都懂,那是受不了一点气的,稍微吃点亏就得给你怼回去,一点口头便宜都不让你占。你以为佩斯科夫是在帮我们说话?是,但又不完全是,他是在帮中俄关系说话。维持好中俄关系对现阶段的俄罗斯就是其外交事务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他说到底其实是在帮俄罗斯自己说话。

说到佩斯科夫那一声“中国朋友”,我在出本期节目查资料的过程中还找到了一些耐人寻味的东西。按照俄塔社的英文原文,佩斯科夫是用了“中国朋友”(Chinese friends)这个表述来指代我们,而到了路透社这里,同样的一桩新闻,在英国人的笔下却变成了寓意更为深刻的“中国同志”(Chinese comrades)。

500

起初我还以为这是西方媒体有意在用春秋笔法搞大新闻,于是又用俄语在网上检索了一下。结果,俄罗斯商业通讯网(rbc.ru)和《消息报》(iz.ru)两家俄媒在报道中用的都是“契丹 达瓦里希”(китайскими товарищами)这个说法,也就是“中国同志”。

500

所以,佩斯科夫的原话说的很有可能真的就是“中国同志”,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俄塔社在转述成英语时却把“同志”翻译成了“朋友”。我也不知道是为什么,难不成是你们俄罗斯人觉得“达瓦里希”这词儿是美国人的安全词?他们一看到就会跟住在白云黑土隔壁的吴老二似的,浑身打摆子?

我不知道俄罗斯人都是怎么评价佩斯科夫冲美国人说的这番话的,但这让我不禁想起了上个月中旬,普京在来华访问期间,除了北京不是还去了趟哈尔滨吗?完了他的总统专机在哈尔滨机场降落的时候,普京的随行安保人员——一个高大威猛的男保镖,和当时就站在他旁边的中方安保人员——一个同样高大威猛的男保镖,俩人在用警惕的目光打量四周的一切可疑目标的时候,一个不小心,四只眼睛就对上了。

500

大概是为了化解当时的尴尬氛围,俄方保镖先是冲我们笑了一下,然后点点头。完了中方保镖也冲他笑了一下,也点了点头。而且这两人还挺有默契,微笑的时候都是抿着嘴唇的。我寻思这大概就是标准的“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吧。

500

二、“俄罗斯猛男主动露出笑容,我就看过这么一次”

虽然这只是普京在访华期间发生的一个小到不能再小的插曲了,但是因为这个场景过于富有戏剧性,所以它后来一度在网上火得一塌糊涂——不光是我们中国的社媒,在推特(现在叫X)上也属于是现象级的顶流话题。最早发了相关动态的老外,他的那条推特到现在已经有超过823万的浏览量了,评转赞则各有近800条、6700多次和6.6万多个。

相关推特评论区里很多老外都在感慨,说这一幕让他们想起了上个世纪50年代,正处在外交蜜月期的中苏关系。很多人干脆还翻出了两国在当年友好期间制作的一系列“同志加兄弟”的宣传海报。

比如这样的:

500

这样的:

500

这样的:

500

这样的:

500

还有这样的:

500

完了还有个老外发了条这样的评论:

“俄罗斯猛男主动露出笑容,我就看过这么一次——这还是因为他和一个中国猛男对上眼了。”

虽然这些充满了无厘头式的“拉郎配”意味的段子基本都是冲着搞笑来的,但你也不能全怪这群老外脑洞大开。毕竟,就连普京那会儿在北京访问时都亲口说了:

“中俄两国的关系,就像那首苏联老歌《从莫斯科到北京》(Москва–Пекин)所唱的那样,我们永远都是兄弟。”

500

这话是普京在5月中旬来华访问时说的,完了俄罗斯《消息报》在报道佩斯科夫怒斥美国干涉中俄正常贸易的新闻又旧事重提了一遍,并且还在引用旧闻的时候补充了这样一段说明:

“普京的发言是对当今中俄关系一种高度概括。俄罗斯领导人相信,中俄两国之间的伙伴情谊将会继续保持下去,以兄弟般的精神,不断增强彼此的和谐关系。”

就……俄罗斯人这个反应吧……怎么说呢?我之前出过一期节目(从辰兄到老大哥,从大体老师到喀秋莎,中苏/俄关系,一部虐恋史),粗略地介绍了一下中苏/俄关系在过去几十年来的浮浮沉沉。在提到延安当年在电报中用“辰兄”一词来指代当时的苏联这段往事时,我是这样描述的:

“这已经是我能给予你的最大敬意了,其暧昧程度堪比朱庆馀当年写给张籍的那两句:‘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不能再直接了,再直接那就要变成庸俗土气的:‘我宣你(我喜欢你),你造吗(你知道吗)?’”

现在我的内心也是这个活动状态,也是“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只不过这次说这话的已不再是我们,而是变成了他们。他们用来寄托这层情怀的载体也不是我们的“北辰吾兄”,而是他们的“达瓦里希”。我想,这大概算是一种属于俄罗斯人的委婉表达吧?

幸好,我们没有当年的苏联人那么不解风情。我们管他们叫“北辰吾兄”他们听不懂,他们称我们作“达瓦里希”我还是能get到的。而且我也确实吃这一套——不管这种“兄弟关系”“同志关系”是建立在现实利益、还是意识形态,抑或是其他的什么层面的,总而言之,你能卖我这个面子这就是好事,最起码也不是件坏事。

500

我知道,可能不是所有中国人都乐见中俄关系发展到今天的这种状态。他们或许也希望中国能和外国拥有兄弟般的关系,但他们所期盼的那个“外国”通常都是美国,所以他们的期盼往往总会落空——这不是因为我们中国不愿意,而是美国根本就不可能同意。我还从未见过天下能有哪个国家能和美国做兄弟的,莫说是兄弟了,就连能做美国的朋友的我都没见过。对美国人而言,他们眼中的外国无非就是三种:请客、斩首、收下当狗。

我们是不用指望美国人请客了,中国现在已经发展得太大了,他们请不起了。收下当狗?我们又不愿意。那怎么办呢?所以他们现在可不就变着法子地要把我们给“斩”了呗,能不能斩得成另说,但是他们现在显然已经认准这条路子了。

既然美国都已经这样了,那我觉得中俄之间能维持同志关系还是不错的,做朋友也行。因为这种关系能在如今这个世道给人带来一种非常之珍贵、无法量化的、而且你用再多钱也买不到的东西——安全感。

在那条推特的评论区里,有位外国网民是这样形容负责普京安保的俄罗斯特勤的:

“我曾经和普京的一名特殊安保人员一起练过巴西柔术。我们都老讨厌和这家伙一起过招了。想象一下:一个体重88公斤、身高1.82米的大块头,压在你身上,用十字固和裸绞等降服技轮番招呼你……你要想不受伤是很难很难的。就连他也和我们亲口承认过:对不起,在我所接受过的所有训练之中,就没有一项不是用来杀死你的。”

500

同志们,自信点,能被这种人物点头、抿嘴、微笑,完了他还要三番五次地主动管我们叫“朋友”,叫“达瓦里希”,我们也不比他差。

在过去5000年来,在我们所接受过的所有训练之中,我们所掌握的技能并不都是用来杀人的。

但如果有必要,我们可以把它们全部都转化成杀人技。

无论是点头、抿嘴、还是微笑。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