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出现明显问题的时候,不应该“补课”,应该补基础,但补基础不容易市场化

【本文来自《最近正在为升学辅导的事发愁,有人能支支招吗?》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我家三个娃,基本就是孩子妈妈全职带娃。

孩子多了,可以形成规模效应,就相对不那么心疼大人的职业发展了。

经济上,一个人再怎么 996 挣钱,也挣不出来三个孩子高质量辅导的培训班钱,别提接送和时间安排了。

孩子他妈 985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硕士,爱好书法和绘画。所以文理学科都能极为专业化地解决。

报班只报了游泳,钢琴和舞蹈(女孩)。

游泳是三个孩子每周同一个时段一起去,游泳学校安排不同年龄进度进不同的班组,消耗精力,强制洗澡,锻炼身体,学习技能都有了,老大老二游了四年多了,老三也快两年了。

就这样,也还是需要用 excel 排日计划、周计划,时不时要熬夜写“家长作业”到凌晨四五点。

其实就学习而言,补课,这个行为本身就是有问题的。

学习应该是知识的积累,前驱知识不学会弄懂,糊弄过去,后面就听不懂学不会,是必然的。

而学校教育又按部就班地按照时间表在走,不会顾及这些。

所以学习出现明显问题的时候,不应该“补课”,应该补基础。

但补基础不容易量化,不容易市场化,就只能按部就班“补课”,哪怕是智能化的在线平台,也顶多是按照知识点来计算。

我个人的观点是,按部就班跟不上的时候不如另起炉灶。

英语这个科目是最容易另起炉灶的。

不按照教学进度补课,直接报一个托福、托业、甚至是考研的三个月到半年左右以考证为目的的培训班。

一般这种面向社会的培训,不会特别限定参加者的基础,也就必然要从最基础讲起。

然后一群各种各样的人,为了一个明确且有时限的目的,一起学习,氛围也很好。

最主要的,从基础走,从零开始,可以重塑金身。

从基础讲起,已经会的自然很容易就过去了,不会的正好可以补一下。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