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在哀叹新闻业务的退化,但什么才是真正的新闻业务?

500

(图片拍摄于陕西华山)

1)我2002年大学本科毕业加入新闻行业,过去22年,是新闻行业面临巨变的一段时期。电脑、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算法、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大量涌现,彻底改变了新闻行业的“游戏规则”,也彻底改变了新闻行业的的基本面貌。

2)22年前,我作为新华社一个国际新闻的编辑,只需要坐在办公室,等前方记者传回稿子,然后进行编辑处理,之后再交由“代班人”和“终审发稿人”把关、签发即可。回头来看,那是一个专业新闻内容供应总体不足的时代,也是一个专业新闻内容生产和传播掌握在少数新闻媒体机构和采编人员手中的时代。那个时候,新闻媒体机构、记者、编辑之间也有竞争,但总体竞争并不激烈。只要遇上大事,只要及时写出那个年代的“好稿子”,我们从来不担心稿件的采用问题。我的一条稿子,放在新华网首页头条位置,动辄就是几百万、甚至是上千万的点击量。统计稿件的媒体使用情况,最多时有三四百家媒体采用。

3)过去22年,新闻行业所有变化的总和造成了一个结果——新闻向泛信息演进。技术变革带来泛信息生产门槛的极大降低,直接导致新闻/泛信息生产群体的急剧扩大,也导致了新闻/泛信息供应的严重过剩。今天,新闻从业人员面临的所有痛苦,或多或少都跟这一结果有关。

4)商业内容平台的涌现,不仅导致新闻/泛信息生产严重过剩,还导致了另外一个严重后果——商业平台逐利的本性,让它们更倾向于利用人性的弱点,去推广满足人们“贪嗔痴念”等低级需求的内容,而严肃、深度的内容则无人问津。这实际上形成了新闻/泛信息行业的“逆淘汰”趋势。

5)今天,作为一个曾经的新闻从业人员,我能明显地看到,新闻行业存在几个突出的“不分”:

第一,新闻与泛信息不分;

第二,新闻机构与互联网内容平台不分;

第三,严肃的新闻内容与泛娱乐化内容不分。

第四,阅读新闻与网络社交、网络娱乐活动不分。

6)今天,拥有最多用户、拥有最大社会影响力的互联网内容平台,本身是商业机构而非新闻机构。它们不能,也不打算做新闻机构。但是,在用户的心智和实际使用过程中,大家已经把它们当成了最主要的信息获取来源。这里存在明显的“错位”。

7)新闻/泛信息生产严重过剩、新闻传播渠道垄断性优势的丧失、商业机构追求“流量为王”,是压在今天新闻采编人员头上的“三座大山”。传统媒体的衰落和消亡还在加速进行,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正在从“大众媒体”退化为受众十分有限的“内部媒体”,或者从完整的媒体机构蜕变为商业内容平台上的账号运营者。传统新闻采编人员依然在努力工作,他们所生产内容的绝对阅读量可能比传统媒体时代还有所上升。但是,商业内容平台的出现,极大地拓展了受众和流量的“总盘子”。今天,绝大多数传统媒体和传统媒体人在各种“网红”、大V、博主、UP主面前,流量和影响力相形见绌。

8)在新闻行业“技术大爆炸”时代,什么是真正的新闻业务?传统的“技术性指标”,比如文字功底、把五个W和两个H写清楚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调研能力等,依然重要,但光有这些能力显然是不够的。

9)要改变过去22年新闻业务不断退化的局面,不仅个人需要改变,机构也需要改变,行业也需要改变:

——如果商业内容平台“伪装成”新闻机构的问题不能解决,那么,商业内容平台必须承担新闻机构的责任,至少在严肃的新闻信息领域放弃“流量至上”的商业逐利逻辑,重拾社会责任至上的逻辑。换句话说,商业平台必须要建立主动判断内容优劣的机制,至少在新闻信息领域,商业平台应该追求将优质内容“放大”、将劣质内容“沉底”。也许,商业内容平台在新闻信息领域也应该跟传统媒体一样,建立真正可以发挥“把关人”“守门人”“终审发稿人”角色的总编辑制度;

——对于新闻机构来说,也许有必要区分两种内容形态。第一种内容形态可以理解为“著史”,它的核心要求是严谨、准确,而不是生动、活泼、有流量,它是写给少数严肃的读者看的,也是写给后人看的,它承担的责任是记录时代;第二种内容形态可以理解为“传播”,它的核心要求是从传播的目标入手,让内容尽可能能触达和影响更多的人,它是写给一般人看的,也是写给当代人看的。如果不区分这两种内容形态,用同一把尺子要求所有人和所有内容,将会导致采编人员在新闻行业“技术大爆炸”时代不知所措、邯郸学步、举步维艰;

——对于新闻采编人员来说,可能需要选择自己的定位。如果选择“著史”,传统的新闻业务能力就是最重要的,而不要浪费时间追求“花花草草”的东西。如果选择“传播”,新闻采编人员的角色将不再是记者、编辑、终审发稿人,而是“网红工作室”“大V工作室”的工作人员,大家需要对内容的传播效果负责,要为在网络时代更好地发挥舆论引导和舆论斗争的责任努力。

10)不管技术怎么发展,但是,一个真正新闻人的核心职责并没有太大变化:

——提供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包括事实、分析和观点等,帮助所有受众更好地理解这个复杂的世界,为他们提供基础的选择和决策参考;

——在嘈杂甚至割裂、对立的舆论场,解疑释惑,激浊扬清,惩恶扬善,明辨是非,传递爱国、理性、科学、务实的声音,促进有意义、有价值的群体共识的产生,避免社会的“极化”和对立,不断强化舆论引导的能力和效果,不断提升舆论斗争的能力和水平;

——不忘新闻人的初心和使命,牢记新闻人的社会责任。唯利是图、流量至上,必然导致新闻业务的退化;

——注重问题导向,新闻人的所有工作都要为解决某个或大或小的具体问题服务,不能自娱自乐,也不能唯上不唯实,更不能为了刷存在感而工作,要有正确的新闻行业“政绩观”;

——从事高水平、有大局观、有社会责任感的舆论监督工作,发现社会运行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运用舆论的力量推动解决,及时化解社会矛盾,避免“小事拖大、大事拖炸”。杜绝用舆论监督谋取私利,反对用舆论监督激化矛盾、制造对立、收割流量;

……

“技术大爆炸”给新闻行业带来的冲击还远未结束。今天,我们对新闻行业变革的理解还远远不够,对新闻行业到底将向何处去的前瞻性研判还远远不够。期待更多的有识之士、有志之士加入进来,分析、研究问题,建言献策,共同寻找答案和方向。

本文旨在抛砖引玉,为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