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方金:微短剧如何短而精?这几点新思路值得注意

500

■ 本期轮值毒叔 

■谭飞&宋方金

500

500

谭飞:欢迎宋老师,其实最近我关注到方金是去给微短剧的编剧上课了,可能很多观众就特感兴趣,微短剧的编剧跟常态的编剧的区别在哪?需要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和写作方式?你给大家分享一下。

宋方金:其实咱们两人上次也就微短剧聊过一期,其实还产生了很大的反响,咱们聊的那一期各个微短剧的大群里。

谭飞:都在传。

宋方金:都在传、都在讨论,那么大家都在讨论的一个底层逻辑是什么呢?因为咱俩讨论的不是一个方法论,咱俩讨论的是短剧的本质应该是什么?咱们上次讨论说短剧的本质是它应该有自己的《麦克白》,有自己的《哈姆雷特》,那这就是说短剧它应该有自己的一个审美标准,有自己的一个规律,这样的话对于很多的短剧工作者是产生了很大的鼓舞的,他们现在迷茫在哪呢?迷茫在我很辛苦,我也很努力,我们的制作的成本现在一步一步在变高,原来从几千块钱能拍一集,一集当然可能是一分钟也可能是两分钟,那么到现在其实一部短剧可能现在也有一两百万的。实际上它的成本已经上去了,但是利润却没有上去。因为目前的微短剧实际上还是控制在投流公司的手里,咱们上次聊说微短剧公司应该有自己正常的盈利渠道,最后得拥有自己的独角兽公司。这是咱们上次聊的一个底层逻辑——微短剧的本质应该是什么?但是其实从去年开始一些政策的出台,包括总局也推出了一个活动。

谭飞:6月1日开始有新政。

宋方金:就叫“跟着微短剧去旅行”,那么现在我就觉得出现了一个新的很好的模式,各地文旅跟微短剧构成了一种合作,我们这边有很多风光题材,有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有很多日新月异的变化。

谭飞:就是类似城市营销。

宋方金:对,这样的话,微短剧嫁接了优质的内容,生命力就会变得非常的顽强,那么我觉得微短剧从今年开始应该是进入了一个正常的创作的一个年份。我最近在给他们讲课的时候提出了一个概念,就是万物皆可微短剧,但是不一定是万物皆可电视剧,或者万物皆可电影。微短剧因为它的微、因为它的短、因为它单位时间内信息量呈现一种瀑布流式的一种宣泄,它使得我们任何的一个事物,可能就是门前的一棵树,就是村里发生的一件小事儿,都可以把它微短剧化。那我觉得它是一个正在变得越来越锐利的艺术手段,一定是独有的一种题材,现在好多人还以为微短剧就是内容领域里的一个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一个小玩意儿,其实不是。它一定会生长出独属于它的审美逻辑,独属于它的一个领域。因为我在这里边已经看到了一些作品,用长剧表现是不行的,用电影表现也是不行的,只能用微短剧来表现。所以说我希望更多的人来关注微短剧,其实我也是个学习者,我也跟很多的微短剧的创作者在交流,微短剧的作品属性也是正在探索之中,但是我觉得不管怎样,你不外乎还是一个戏剧性嘛,你人物关系的一种反转,你台词的精准。另外微短剧真正的挑战在于你如何找到独属于微短剧的那个题材,其实就叫选材,其实电视剧和电影也是一样。因为电视剧、电影它的区别在于选到了一个题材,做到好看,然后你就可以拍电视剧;如果选一个题材,你只能做到好看,那你就不能拍院线电影,因为院线电影要在好看的基础上做到必看。

谭飞:对,这是刚需。

宋方金:刚需,必看,因为院线电影要花钱买票,从这个必看的基础上,假设你要成为一部经典作品,你就还得再加入一些人文内涵,做到耐看。所以说好看、必看、耐看,这是我们原来在长视频领域的一个逻辑,上一次谭老师的比喻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印象,你说长视频是正餐,短视频很多时候它像宵夜,余飞老师给谭飞老师留言,他说短视频特别像羊肉串,吃一串也能吃饱,所以我觉得这个比喻也非常精妙,就等于是羊肉串的色香味得很全,看似一个羊肉串,也有孜然,也有盐,实际上也经过腌制了,而且中间还有一个铁签子,虽然它短,但是它也是五脏俱全的,对于它的作品属性和审美属性的探索,应该还是个巨大的课题,我也在探索中。

500

谭飞:所以其实还是要把它的题材打开,可能不能只瞄着人性的优缺点,或者释放焦虑、制造焦虑着手,还有好多其他的可能,放眼望去除了人之外,其他的景、社情、民意都可以进来。

宋方金:我就非常同意谭老师的这个说法。而且现在对于微短剧的题材的选择比较狭窄,大都是制造焦虑,都是建立叫两性对立也好,叫婆媳对立也好,叫阶级对立也好。

谭飞:太同质化了。

500

宋方金:太同质化了。那么我觉得一个就是题材的拓展,比如说像《逃出大英博物馆》,还有像年轻人穿越到朝鲜战场,这些都是微短剧可以发力的领域,这是在题材的拓展上。另外一个就是类型的拓展,目前来看的话,有很多类型微短剧根本不触碰,其实你看现在像喜剧类型微短剧都没有触碰,它基本上触碰的都是霸道总裁。

谭飞:叫狗血。

宋方金:狗血甜宠,基本上都在这些领域去做,像悬疑、喜剧、历史其实都是可以去探索的,咱们其实也在节目上聊过郭有才,其实郭有才本人也可以短剧化。

谭飞:主演一个微短剧。

宋方金:也可以微短剧,就等于是他的烤腰子这个摊儿,每天发生的故事都是可以拍微短剧的。

飞:就叫“郭有才板画”。

宋方金:对,我觉得这个创意好。

谭飞:板筋的板。

宋方金:“郭有才大腰子”“郭有才板筋”,我觉得都是很好的,现在缺乏的是什么呢?缺乏的是有识之士的入场,就等于是大家都在这儿做这个事,因为有的时候需要外力来打破,就有这种“破局”。

谭飞:破局者。

宋方金:他需要局外人来破局,现在是当局者迷,观局者清。观战的这些人现在应该有人进来收拾旧河山,重整河山待后生。

谭飞:或者扩大它的信息量、可能性。

500

宋方金:可能性。我觉得是微短剧是大有作为的,现在目前它的好处在于虽然说它投资大了,但它毕竟相对于长视频的投资还是很便宜。那么这里边也有一个问题,在很便宜、很经济的预算情况下,你很难吸引到更好的编剧来入场。那么我觉得微短剧还得探索主创的分配模式,假设现在你一共就投资10万块钱,编剧可能也就只能拿到几千块钱,你就投资50万块钱,那编剧也就拿到一两万块钱。这样的话很难留住这些人才,因为目前微短剧的导演基本上都是微短剧的制片人和微短剧的投资者,那你如何留住你的编剧?我觉得这也是一个课题。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