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短剧新政颁布十天后:在思考中前行,在检验中生存

文 | 布赫

微短剧的文化含义和市场价值该如何定义?对于观众来说是“电子榨菜”还是“值得珍藏的可视化网文”?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微短剧制作团队和引流平台的价值导向与经营策略。

500

从2018年微短剧初现雏形到2023年微短剧屡创行业财富神话,《无双》等多部微短剧上线几天内收入破千万元甚至破亿元的新闻,引爆了外界对这个行业的关注。仅仅五年,单集时长从几十秒到十几分钟左右的微短剧不仅成为热门议题,其蕴含的庞大消费市场已经成为任何资本都不容小觑的蓝海。

同时,随之伴生的诸多问题也切实地摆在人们面前:

微短剧在创作市场价值的同时是否就意味着一定要迎合低俗?什么样的微短剧既让人拍着“放心”,看着“开心”?当行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其潜藏的诸多隐患进行疏导和指引?

500

2024年6月1日,微短剧管理新规定正式实施生效。新规要求落实行业监管责任、属地管理责任、平台主体责任,对微短剧实行“分类分层审核”,总投资额达到100万元及以上的“重点微短剧”由国家广电总局统一备案公示管理;总投资额度在30万元(含)—100万元之间且非重点推荐的“普通微短剧”由省级广电部门进行规划备案审核和完成片审查;总投资额低于30万元且非重点推荐的“其他微短剧”由播出或为其引流、推送的网络视听平台履行内容管理的职责,负责内容审核把关与版权核定。

此外,新规还强调未经审核且备案的微短剧不得上网传播。旨在从源头上切断含有色情低俗、血腥暴力、格调低下、审美恶俗等内容的“创意源泉”。

那么,对于微短剧上游创作平台来说,微短剧管理新规对他们的影响有多大呢?

正视问题,明确方向

“国家出台相关政策管理微短剧是意料之中的事情,相对于竞争日益严峻的各大平台,我们也一直顶着很大压力尽量不让作品主题跑偏。实际上我们算是比较幸运的,毕竟大厂有自己专业的内部审核评估团队和政策,所以一开始就杜绝了许多可能存在的风险。”某位从事微短剧拍摄制作工作近四年的从业者对笔者说。

监管介入是推动微短剧进入2.0时代的特征,从业者总结出几大注意事项,比如画面中不能带有色情、血腥、极端复仇、一夜暴富、过度炫富、枪支等内容。同时诸多行业内外的观察者认识到微短剧之所以能发展得风生水起,一切都离不开一个“快”字。

在短视频平台上,微短剧业内流传“前六秒”黄金创作原则。即一部成功的微短剧需要在前六秒就抓住观众的眼球,不然观众就会立刻划走。

不同于传统影视剧,采用短视频叙事理念,节奏进展快,单集时长有限的微短剧需要不停的爽点,画面冲击力和结尾高反转是微短剧表达的特点,追究的就是一个“爽”。这种特质迫使主创团队需要紧抓主题噱头和视觉效果,在“压迫”中导致为数可观的微短剧存在价值观导向问题。

微短剧管理新规定正式施行以来,在网络视听节目备案系统已有3309部约22.7万集微短剧在系统中完成备案并获上线备案号。对首日获批的3309部微短剧进行分析发现,剧名中比较常见的 “总裁” “夫人” “娇妻” “离婚”等关键词已大为减少,同时新规中审核比较宽松的30万元以下“其他微短剧”数量增长明显,占50%左右。

500

目前看来,如《重返1993》《虐文女主的强制恋爱系统》《魔域玄奇》《精雀城隍》《当家小娘子》《前男友成了我上司》《镜中的完美丈夫》《见好就收》等不同题材的作品都是网友心目中2024年最看好的微短剧。

“多剧种、小投入,同时避免可能出现的审核问题,这些以前可能会存在的恶性竞争如今都要接受新规约束。从乐观的角度看,市场会淘汰一批投机主义者。尽管可能也会存在短期的观望与不安。”多位微短剧行业从业人员在受访时表示。

6月4日,管理新规定施行不久,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官网发布消息称《大佬,你女儿被婆婆家欺负惨了》存在剧情低俗,台词、画面、情节等涉及使用残忍犯罪手段造成恶劣后果,刻意制造放大和渲染婆媳、男女矛盾,传播违反公序良俗言论,渲染血腥暴力等多重违规情况。针对该违规微短剧的播出问题,目前各大短视频平台已下线该片,禁止投流并查删相关视频素材。

随即制作公司被有关部门约谈并停更一周,该剧全网下架封禁是今年六月以来网络微短剧新规出台后发生的首起大型恶性事件,意味着微短剧行业诸多从业者及平台方必须正视今后的创作方向。

500

 短视盲从,无情淘汰

“微短剧价值导向是其文化价值的体现,短期盈利和长期经营并无冲突,一切都取决于制作方是否真正意识到入场微短剧行业可能存在的风险,同时还要具备扛压的心理承受能力。”

在一些受访者中,高建华先生算是“前辈”——作为国内第一批电影人,从发行工作开始一直做到项目策划人,他自2020年开始接触微短剧制作,先后有五六家文化基金找到他希望就短视频制作、运营及投放展开合作。最终他选择成为某文化传媒集团的影视剧项目策划监理,理由很简单:

“必须要正视在微短剧萌芽前期,有不少不良资本有投机嫌疑,试图用最少的钱在短期内换取巨额回报。然而在脚本、拍摄、演员安排等方面往往因陋就简,最重要的是对题材和价值导向毫无节操,这种一锤子买卖容易给人造成错觉,以为只要能赚钱就是好事。然而最后毁掉的还是从业者的口碑。对此我始终保持谨慎态度,作为创投方和制作方的沟通桥梁,处理彼此之间的矛盾,达成有效沟通是我维系一个项目长期发展的目的。”

高建华如是说:

“现在横店每天至少有一百多部微短剧同时拍摄,演员需求量大,头部演员(微短剧)约不到档期,腰部演员价格变化大,群演甚至一度出现过短缺现象。行业新态固然会解决就业问题,但人多手杂就会出现良莠不齐的情况。许多微短剧受众表示只看某几位演员的作品,其他全部划过。对一部微短剧的质量评判也很清晰——就看群演衣着是否得体,场景道具是否精致,大致能判断出制作方的投入程度。如果是粗制滥造的那种小程序剧,自然就会选择刀走偏锋。迎合低俗、谋取暴利,目光短浅,蔑视市场。这对于真正想要扎根文化事业的人而言是一种损耗。”

在他看来,许多资本及草创的制作团队本身并不具备打造精品的意志与能力,更多的却是沉溺于类似“《闪婚后,傅先生马甲藏不住了》24小时充值流水破2000万元、《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上线当天充值过2000万元、《无双》上线8天充值超过1亿元……”这类暴富神话。诚然自2023年下半年以来,微短剧的走红让不少人意识到长视频平台用了12年才勉强实现盈利,微短剧一诞生就自带吸金体质。可人们忽略的却是任何行业竞争中必须正视的“品质”核心。

500

6月7日,《人民日报》刊文《把“毒流量”微短剧坚决驱逐出内容市场》,文章指出“微短剧不是法外之地。明确‘管什么、由谁管、怎么管’的权与责,就能更好在全流程把好关,把低质低俗的‘劣币’坚决驱逐出内容市场。”也印证了微短剧行业头部平台及制作团队对此早已形成的认知:

2023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达到373.9亿元,同比增长267.65%。预计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或能达到500亿元,2027年有望达到1000亿元。

在这些鼓舞人心的数据背后,是微短剧行业从野蛮生长走向精品化,从“电子榨菜”变成艺术品的趋势。 

500

划分明确 趋同进化

几乎只要是网民,就是短视频用户——行业共识下,很多人意识到如果微短剧作为短视频的一种形态,受到如此欢迎对于行业发展肯定利大于弊。

客观地说,尽管微短剧管理新规定施行前的“1.0时代”微短剧质量良莠不齐,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一行业的兴起也给刚毕业或刚工作几年还处在成长期的从业者提供了一个谋生手段,同时提供了实践和试错的机会。

根据国家广电总局发布的数据,2021年微短剧全年备案数量仅有398部,而2022年备案数量已接近2800部,同比增长600%。2023年1月至7月,在“重点网络影视剧信息备案系统”中登记且符合重点网络影视剧上线备案通过片目中,网络微短剧共计1299部,29488集。

微短剧的优势在网络时代整理碎片化时间的优势在于制作内容上有连贯的完整性——背景、情节、人物、主题、转折和冲突,这些元素为用户提供沉浸式体验,无形中让微短剧成为信息的载体,同样也是思想的载体。

这时看待微短剧行业和市场的发展就不仅仅是停留在盈利层面,而应该直面一个更加深刻的话题:

如果人们沉迷于微短剧,是为了微短剧之美?还是为了微短剧之“爽”?

500

无论如何,一部手机就能拍摄一部爆款短剧的时代已经过去。野蛮生长期结束后,除了监管力度加强外,微短剧行业还将呈现出以下几点特质:

一、大厂介入,内容精品化——行业步入正规阶段,大厂入局在所难免。华策、柠萌、长信等目前已纷纷进场布局。品牌+平台的合作促成微短剧行业向精品化发展的“新能源”。

二、摒弃套路,题材多样化——网文改编在2.0时代并非不二选择,现实主义题材拓展是微短剧行业开发优质项目的新方向。随着去年《逃出大英博物馆》的火爆,我们能看到越来越多引导观众价值观和思考的微短剧纷纷出现。

三、淘汰业余,剧本工业化——团队岗位职能细分,选题、策划、情节设置和剧本撰写乃至市场研究等将成为头部平台组建微短剧制作团队的标配。

四、专注赛道,平台细分化——对于此前已经摸索出自己专长方向的制作团队和明晰自身流量特质的平台来说,今后微短剧的投入方向呈现题材区分更加明显的趋势。

五、盈利拓展,变现多重化——同样庞大的广告市场和灵活的植入方式,让微短剧能够摆脱单一充值付费的盈利模式。

六、各自为营,流量阵地化——快手已经在2023年年底宣布正式停止第三方微短剧小程序的商业推广与投放,转而专注于坚守自身的平台流量。这也是未来各大平台陆续转型的趋势。

综上不难看出今后的微短剧行业将进入整合与重新划分“边界”的阶段:

一方面,短剧概念股持续暴涨,微短剧平台成为流量新入口,2023年国内数字出版企业中文在线旗下短剧App ReelShort冲上美国iOS娱乐榜第一名得以成功“出海”。另一方面,随着微短剧管理新规定对该行业的监管持续加强,“淘汰制”将会是未来微短剧行业众多从业者必须面对的阵痛。

500

500

“对于真正有志于从事微短剧工作的人来说,早就做好了应对长期发展的准备。新规定正式施行前后,看似‘大量’下架的微短剧其实只占总体产量的少数。这个行业总体发展趋势依然是稳中向好,最重要的是对于从业人员,它提供了在文化创作思想表达上的无限可能,这比短期可见的利润更吸引人。”某位微短剧导演说:

“只是现在各方依然在抢夺受众的时间。”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制作团队专业化的提升、剧情和题材的多元化及内容交互模式多样化,微短剧必然会突破小众赛道,通过优质内容再度迎来观剧热潮。对此,需要相关从业者更前置的思考和更充足的准备与应对。

500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