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年前的端午,红军靠什么打败近十倍之敌?

“五月里来是端阳,七溪岭下摆战场。不费红军三分力,打败江西两只羊(杨)。”在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至今还流传着一首民谣,歌颂的是96年前端午节工农红军创造的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斗——龙源口大捷。

彼时,毛泽东、朱德同志率领的起义部队在宁冈会师后成立了红四军,湘赣边的革命浪潮不断壮大,令国民党反动派极为不安。

500

1928年6月中旬,蒋介石电令湖南和江西的驻军实施一次“联合会剿”,要他们务必将红军消灭。接到命令后,湖南国民党军调集第8军第2、第3师等部前往攸县、茶陵,以威胁井冈山根据地西侧安全。江西国民党军以第9师师长杨池生为总指挥,率3个团,加上第27师师长杨如轩的2个团,从吉安向永新进犯。民谣里的“两只羊”,指的就是他们。

龙源口位于江西永新县南部、七溪岭脚下,距县城20公里,地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正北方向,横在永新与宁冈两县之间,山高林密,流急谷深,地势十分险要,是接通宁冈县与永新县的咽喉要冲。谁控制了它,谁就能控制整个井冈山乃至赣北闽南。红军和国民党军对这一役都非常重视。

500

我们先来看看交战双方的基本情况。

兵力对比方面,红四军各部仅3600余人,“进剿”的国民党军多达3万余人,是红四军的近10倍;武器装备方面,国民党军多使用步枪、机枪和迫击炮,而红四军即便是步枪也不能保证人手一支,有不少战士拿着梭镖和大刀上战场;精神状态方面,由于前几次国民党军吃过我军的亏,他们胜战的心情迫切,而我军攻克湖南酃县后还未得到休整,战士们稍显疲态。毛泽东和朱德同志意识到,这将是根据地创建以来最大的危机。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我军分兵对抗湘敌和赣敌,必然会造成较大损失。

怎么办?为确保根据地的生存与发展,在消灭敌人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存实力,湘赣边特委在认真分析敌情的基础上,结合江西国民党军以反动民团为主、战斗力弱,湘敌数量众多,战斗力较强的特点,提出了“对湘取守势,对赣取攻势”的指导方针。

1928年6月22日,正值朱毛红军会师后的第一个端午节。面对悬殊的兵力,我军决定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术。毛泽东同志率领红三十一团第三营前往永新,发动群众袭扰赣敌,并负责搜集情报、打探敌军动向。朱德、陈毅、王尔琢则率领主力红军,在迎敌主战场新老七溪岭一带,攻打来犯的敌人。袁文才、王佐带领三十二团,在酃县一带游击,钳制湘军。

500

6月23日凌晨,朱德率领红二十九团、三十一团第一营从新城一路奔袭,抢占了新七溪岭制高点望月亭。敌二十七团凭借装备精良、弹药充足,从龙源口压向望月亭,夺取了地势陡峭的风车口并架起了数挺重火力机枪。我军被敌军密集的火力压得喘不过气来,虽然打退了敌人多次冲锋,但伤亡也不小。

危急时刻,朱德临危不乱,面对蜂拥而上的敌军,他手提机关枪亲自上阵杀敌,子弹虽将他的军帽打穿,但他始终沉着应战,从容指挥,最终夺回了风车口。

敌我双方在新七溪岭交火后,红二十八团与敌军在老七溪岭也爆发了激战。老七溪岭被敌人抢先占领了制高点百步墩,形成敌俯我仰的不利态势。但尽管如此,王尔琢率第二十八团依然顽强作战,他们采取迂回穿插的战术,轮番向敌人发起进攻。

中午时分,毒辣的太阳也与交战双方玩起了心理战。连续战斗的国民党军早已疲惫不堪,放松了警惕。我军趁敌不备突然再次发起猛攻。他们奋勇拼杀,终于占领了制高点百步墩。与此同时,袁文才率领部队突袭白口村敌前线指挥部。敌前线总指挥杨如轩见势不妙,带领师部仓惶出逃。敌二十五、二十六团失去指挥中枢,瞬间乱作一团,向永新县城方向逃窜。敌二十七团也无心恋战,边打边撤,在龙源口大桥一带被红二十八团围住。随后,我军一鼓作气,一路追击敌二十五、二十六团的残兵败将,势如破竹。湖南的敌军听到消息后仓皇逃跑,井冈山根据地转危为安。

龙源口大捷,此役在人力、武器装备都处于弱势的情况下,我军细致研究敌情,靠着灵活运用机动战术和勇猛顽强的战斗精神一举压倒强敌,以少胜多,粉碎了湘、赣敌军企图摧毁井冈山根据地的阴谋,为后续斗争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的斗争》中指出:“六月二十三日龙源口(永新宁冈交界)一战,第四次击破江西敌人之后,我区有宁冈、永新、莲花三个全县,吉安、安福各一小部,遂川北部,酃县东南部,是为边界全盛时期。”

500

备战先研战,胜敌必知敌。孙子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摸清了自己部队的脾气,又摸清敌人的脾气,指导战争就比较有把握,就能打胜仗。”回顾我军90多年的辉煌历程,之所以从胜利走向胜利,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注重对作战对手的全面深入研究。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军事革命日新月异,各国军队作战思想不断创新、战术战法不断出新、体制编制不断革新、武器装备不断更新。作为克敌制胜的法宝,敌情研究永远是日常军事训练研究不可或缺的一环。只有熟知对手的“昨天”、看清对手的“今天”、预判对手的“明天”,才能做到料敌如神、胜敌于先。这里面,既要弄清作战对手的现状优长,又要看到作战对手未来的可能变化;既要研究对手现在的作战思想、兵力兵器、力量运用、行动方法,更要分析作战对手的发展动向、创新之法、变革之钥,如此才能做到准确识变、积极应变。

“全军各级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决策指示,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和军事斗争形势变化,紧盯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对手之变,大力推进战训耦合,大力推进体系练兵,大力推进科技练兵,全面推进军事训练转型升级,练就能战善战的精兵劲旅。”习主席的号令铿锵有力。

无论何时,只有加紧作战对手研究,瞄准强敌练兵备战,才能做到知己知彼,“致人而不致于人”。这是我军以往作战的宝贵经验,也是今后仍需努力的方向。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