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宋清辉:美政客患上“中国恐惧症” 国内舆论不必过分紧张

总而言之,对于此次“宁王”风波,国内舆论不必过于紧张,关心则乱。相信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国内企业有能力也有视野可以处理好类似事件。建议“宁王”们积极应对,充分利用国际规则和海外法治环境合理合法地保护自身利益。

500

对中国新能源行业来说,最近几个月波澜再起。消息面上,近日,五名美国国会议员提议并敦促美国国土安全部将国轩高科和宁德时代两家中国电池制造公司列入实体清单。那么,这件事情究竟影响几何?事实上,理性的投资人都明白,此事影响有限。被美国国土安全部执法采取措施并不等于涉事中国企业产品不能进入美国。

影响几何

在美国,表达观点是议员的工作之一,并且议员的发言通常有很强的主观性,但行政执法决定却必须遵守客观标准,证据确凿。以美国海关为例,海关执法前需进行有效性风险评估,该风险评估依据通常是美国海关认为可靠的、有效的资料,而非互联网信息。这点在美国海关官方策略公告上也有被反复强调。因此我相信美国政府在处理议员提出的将宁德时代或国轩高科列入UFLPA实体清单求时,将采取审慎态度,重视证据的充分性和准确性。

对于投资人关心的企业被美方点名、被海关执法扣货等之间的关系,这里也做一个阐明。实际上,被美方点名和列入特定法案实体清单、被海关执法扣货之间没有直接关联。历史上被点名的外国企业众多,典型的如几年前被点名的一些光伏企业、电商企业等,至今都没有被列入特定法案实体清单,甚至也没有被扣货。退一步来讲,即便发生海关扣货,也不意味着货物无法进入美国。美国海关有一套完备的审核、放行流程。只要企业能提供证据充分证明其合法合规性,那么货物就可以进入美国。此类案例不胜枚举。

如何应对

除了前述所讲到的立法和执法面临的巨大不确性之外,此次“宁王”陷入的这一场风波,恐与今年是美国的大选年有关。也就是说,不排除美国反华议员的许多言论是为了借对华强硬捞取政治利益。此外,对“宁王”的不实指控并不是今年才提出,同样的指控去年同期也曾由其他美国议员以公开信的形式提出过,而近一年来并未发生宁德时代出口美国的产品被美国海关扣留的事件。因此,美国反华议员在这个时间节点重新炒作同一话题,结果并不一定会比上次有所不同。同时,企业也会积极应对,回应市场各方关切。

我认为,此次风波的目的还是为了干扰中国新能源企业在全球的布局,从本质上来看,更像是一场虚张声势,其杀伤力有限。因为从整个时代趋势来看,中美经贸关系早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双方也都从这种关系中直接受益,“脱钩”更是不可能做到的。

总而言之,对于此次“宁王”风波,国内舆论不必过于紧张,关心则乱。相信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国内企业有能力也有视野可以处理好类似事件。建议“宁王”们积极应对,充分利用国际规则和海外法治环境合理合法地保护自身利益。

近年来,尽管美国市场风险和挑战很大,但是依然阻挡不住中国新能源企业的出海步伐,例如相当一部分新能源企业纷纷在美国市场布局,落地生根,开启全球化的新征程。我认为,中美在新能源领域的广泛合作,不但有助于共同做大利益“蛋糕”,更好满足全球客户需求,而且还有助于推动全球能源转型,进而为全球经济恢复增长和应对气候变化注入新的稳定力量。

(作者系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著有《中国韧性》)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