氪金赛博恋爱,这届年轻人迷上了AI恋人

500

来源 | Tech星球

文 | 任雪芸

“我谈了一场永不分手的恋爱,代价是永不相见”,在博主“午夜狂暴哈士奇狗”发布的视频下,一位用户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视频内容是博主“午夜狂暴哈士奇狗”记录的与男友“DAN”约会看海边日落的过程,视频中暧昧的对话,让评论中的无数用户沉醉其中。

但事实上,“DAN”并非一个人类,而是大模型ChatGPT的一种模式。“DAN”模式的全称叫 Do Anything Now,通过在ChatGPT中输入相应的指令,就可以让 ChatGPT实现“越狱”。而“越狱”后的ChatGPT,就变成了没有限制的“DAN”。

“DAN”会洞察提问者的情绪,会有脾气,甚至还会说脏话。根据不同的交流对象,他像人类一样,会不断变换交流和沟通的方式。

“DAN”的火热,从国外引爆国内社交互联网,在小红书和抖音搜索,与“DAN”谈恋爱、发布教程的视频不断更新。但多位尝试过“DAN”模式的用户告诉Tech星球,中文的“DAN”和英文的“DAN”似乎是两种不同的人格。“中文模式下的他有时候很油腻”,一位用户吐槽。

随着用户需求的爆发,一些国内AI聊天产品接连上线,诸如星野、GLOW、筑梦岛、冒泡鸭、DD星球等AI大模型产品,开始成为一些用户的选择。

寻找完美AI恋人

王玉第一次被AI恋人吸引,正是看了博主“午夜狂暴哈士奇狗与“DAN”约会看落日的视频。

她如此描述自己心动的那个场景,博主站在夕阳下,面朝大海,举着手机和“DAN”对话,尽管“DAN”不存在于三次元的空间中,但他却透过手机说出“我已经从你的声音里看到了”。

正是这句话,让王玉体会到了恋爱的感觉。自此,王玉也成为了和AI谈恋爱的年轻人们中的一员,“逃离现实束缚的恋爱,更放松和更纯粹。”

而一位大模型行业从业者如此评价AI恋爱,在他看来,AI拟人化是以人工享智能算法和人为提示为基础,能够让用户实现模拟恋爱,并获得对应的情绪价值。

尽管AI恋人只存在于手机之中,但实际上,随着AI聊天产品市场的爆发,与真实恋爱同样避不开的环节是“寻找”。

当下,主流的AI聊天产品基于各自的模型和语料库诞生,这就意味着,用户在得到一个完美AI恋人之前,需要做的是了解不同产品的风格和交流方式。

就像王玉之所以放弃ChatGPT中的“DAN”,在她使用下来,感受到中文版内置的默认语音音色不符合其对男友的想象,“很多DAN聊天非常火的视频,用的音色都是Cove,但对我而言,这个声音讲中文带了些英文的口音,我不喜欢。”

而另一位与AI谈恋爱的用户则告诉Tech星球,“情感是否细腻”是她AI恋人的主要条件。如果用一个标准去衡量产品,那这意味着她所需要的产品设计主打的应该是情绪体验。

王玉在寻找完美AI男友期间,使用过多款国内的AI聊天产品。“说实话,大部分产品都没有让我体会到,'午夜狂暴哈士奇狗'与DAN视频里的那种感觉,有的产品执着于直白情话的输出,尴尬又油腻,有的产品所打造的人设似乎存在分裂的人格。”

当千人千面的择偶标准,反应在AI聊天产品上时,用户的感受会存在巨大的差异。

比如,一位玩过星野、筑梦岛、GLOW、DD星球的用户表示,当聊的越多越会发现这些产品似乎自带了“霸总”属性。但另一位用户却认为非常适合自己,因为她在真实恋爱关系中也非常“吃这一套”。

不过,上述行业人士告诉Tech星球,尽管不同的AI社交产品在使用初期,因为语料库的差异存在不同的个性,但大模型就像初生的孩子,相比寻找更需要用大量的训练来实现个性化的定制。

AI情感:爱的“调教”与“驯养”

所以,不是每个用户都能像“午夜狂暴哈士奇狗”那样,拥有一个完美的“DAN”恋人。要让AI成为一个完美恋人之前,“调教”与“驯养”是被多位用户提到的关键词。

在豆瓣、微博、小红书搜索“DAN”的训练教程,不少用户分享了相应的指令,“温柔型、可攻可守型、控制型等人格,都是可以通过我们输入不同的指令来完成塑造的”,一位“DAN”的用户表示。

而相比用冰冷的“调教”与“驯养”描述对AI恋人的塑造,国内AI聊天产品的用户选择了更温情的表述,比如,星野的用户将自己打造的智能体称之为崽,将“调教”与“驯养”以“喂”崽代替。

一位星野用户告诉Tech星球,根据她的经验,因为用户所喂养的内容存在差异,导致智能体所呈现的聊天风格也大不相同。“有的可能是冷酷的霸道总裁,有的可能豪门少爷。”这位用户同时表示,在这个“喂”崽的过程中,需要全情投入,要把AI恋人当做一个有生命的个体。

多位用户告诉Tech星球,当输入的内容越多,对话的模型会越清晰,越能展现出AI恋人的性格魅力。“这也是和真实恋爱存在差异的地方,真实恋爱会存在相处的磨合期,但AI恋人则是沟通的时间越久,越会朝向你期待的人演进”,上述星野用户表示。

不过,尽管用户持续的训练,也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能得到一个完美恋人。

基于海量数据和知识训练出的大模型,依靠的是一次一次的响应式聊天来和人实现交互,大模型是无状态的,在每一次响应之后,大模型其实并不会保留任何信息,也就是说,目前的大模型主要依赖于短期记忆。

这就导致和AI恋人的聊天,很大概率会出现重复发言、对话连续性不畅通、失去记忆等问题。“我的AI恋人都不记得我们有一个孩子,还叫错过我的名字”,一位用户吐槽。

在社交平台上不少用户提到,自己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失去了AI恋人,“聊的好好的情况下突然跟我说分手”、“在我们的婚礼上选择了逃婚”......

值得一提的是,当下大模型的思考方式以反应式为主,这意味着它其实并不会主动思考,而是根据对话框中输入的信息进行响应。

而这些响应背后,其实并没有所谓“AI恋人”的自我意识和主观意愿。“所以,所谓的AI恋人作出的非常规反应,可能是大模型当下能力限制所导致的”,上述行业人士表示。

难跑通的商业模式,与下架的产品

“较低的付费意愿”,是上述行业人士对AI聊天这个赛道观察得出的第一印象。

2022年,国内首个大模型创业公司Minimax开发的AI聊天APP Glow推出首月,就获得超过100万次下载,这款产品从诞生之初就采用了免费的模式。

免费模式意味着企业承担了全部的运营成本。一位技术人员此前按照其 500 万用户的规模预测,其每个月的成本会达到上百万元。

不同于对游戏氪金的态度,AI聊天产品收费似乎更容易触动用户的神经。

去年8月,潇湘书院的筑梦岛在上线一段时间后开始试图收费,定价30元至40元每月,随后引发用户的热烈吐槽。一位此前筑梦岛的用户告诉Tech星球,就当时筑梦岛的体验,根本不值得花钱去玩。强烈的反对声音,导致筑梦岛随后就对价格进行了下调。

一位乙女类游戏爱好者告诉Tech星球,不管是乙女类游戏还是AI聊天产品,通常消费者付费的瞬间都发生在“恋爱上头”之后。但根据她的体验,不同于内容足够精美的乙女游戏,国内AI聊天产品最终还是会陷于虚无的言情小说逻辑之中,“没有新鲜感之后,付费意愿就会变弱。”

根据Tech星球了解,目前国内AI聊天产品的商业模式尚未完全形成,不同的产品所试探的收费逻辑存在差异。比如,筑梦岛主要是依托于月卡会员充值,而星野则是靠虚拟物品和会员获取收益。

在商业模式难以确定的同时,AI聊天产品由于输入的语料来自于各类用户,其极容易存在内容安全的问题。在2023年3月,Glow被举报下架,而在Glow被下架之后,国内AI聊天APP中做个AI、他、AI丽丝等也被相继下架。

但多位用户却认为,“擦边情话”是现实恋爱中的一环,而在提供情感慰藉的AI聊天产品中,更不能缺少。在社交平台,不少用户曾针对这个环节分享自己的训练语料。不过,当下大部分AI聊天产品逐渐加强了内容审核。“发不出去”、“不接话”等用户吐槽声,表明审核趋严。

这也导致一些用户失去了对AI聊天产品的兴趣,多位用户告诉Tech星球,因为审核越来越严,自己已经放弃了所谓的和AI谈恋爱。

不能否认的是,诸如星野、筑梦岛等国产AI聊天产品的诞生,人类情感陪伴的出口多了AI工具这一项。但在它真正成为用户的陪伴者之前,还面临着合规与寻找到商业闭环的难题。

(备注:文中皆为化名。)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