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消费陷阱,无论是扫码注册或是扫码领取,肯定哪旮沓藏着用户协议让你“√”

【本文来自《吃个泡面还有套路!多名网友曝今麦郎泡面中奖扫码被扣钱》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guan_16800622692601
  • 这事性质很严重,不是向今麦郎客服反应的事,而是向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举报的事,直接打 110 都不过分,这是直接诈骗!是违法犯罪!

报警没用,投诉315是正理。这就是消费陷阱,无论是扫码注册又或是扫码领取,肯定哪旮沓藏着用户协议让你“√”,自己懒得看或是压根没注意到那也要承担部分责任。

因为我工作中平时也会接触到一些法务性工作,所以一直以来我自身是比较认真对待“用户协议”这事。我举3个例子:

1、几年前扫码点餐开始火的时候,我和朋友去一家生意很好的潮汕牛肉火锅吃饭,扫码点餐的协议我一看就改为传统菜单点餐了。用户协议里不仅要求常规的信息,还要求获取我的行动轨迹,甚至查阅消费记录的权限。一般这种小程序都是第三方提供的,良莠不齐,估计餐饮商家都不知情它获取的个人隐私大大超出应有的范围。这两年因为个人隐私保护被自上而下的重视,现在扫码点餐要改善不少,一般就获取微信的头像、昵称之类的简单信息。

2、去年所在的办公楼物业换了“停车扫码”小程序的供货商,新换的小程序极其离谱,默认注册时直接开通了使用你手机摄像头和麦克风的权限。不是一般的那种使用小程序时调用摄像头的权限,就是一直能使用,而且我也想不通扫码停车跟麦克风有什么关系,又不是AI扫码。细找小程序的设置,可以关闭这两个权限,但我敢说整栋办公楼里像我一样注意到的这事的一只手都数得过来,只能说细思恐极,我随即通知了公司同事,还向物业经理反馈了此事,后来我调去了其他工作地点,也不知道后情如何。

3、2年前我早先办理的电信套餐到期,代理疯狂打电话给我推销业务,办理新套餐赠费1K,我屡次强调我不找代理,他们则换着人打电话给我,再三保证自己是电信营业厅的工作人员,我要求佩戴工牌上门服务也说没问题。事实上等人上门也没戴工牌,但仍说是电信的,我就看了新套餐的协议,倒也未有问题是营业厅制式的。但套餐协议还需使用电信官方app里的相关功能注册提交,手机版的协议也没问题,但是最后直接打“√”的相关协议下划线点进去一看,赠费1K的协议事实上是一项三方的金融保理业务,协议约首看着是甲乙丙三方,再细看一下正文,又事实上是五方,还将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开通某行账户,随之而来的是要调阅你的个人征信。最后结果就是反过来我给小伙科普了些金融知识,避雷的地方,他也坦诚自己是代理的人,而最终我克服懒癌跑了趟营业厅办理业务,区别就是相同的套餐,营业厅赠费是800,少了200。

总结就是,互联网的种种,无论是社交、金融、物流等等都与个人的生活结合的越来越深,流量为王的时代新事物的发展一开始一定是粗放式的,多长个心眼,自己要为自己负责。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