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辅导孩子语文时,不鼓励他各种内容的作文,也不让他什么都写,就写一件事

【本文由“大水风”推荐,来自《受不了孩子的小学语文老师,文学性过多逻辑性偏少》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个人觉得语文的学习,我们的学校和教育部门在当前的模式下,是很难抓住关键点的,准确的说中小学的教育并不是教育,说成训练更恰当。人们学习语文的主要目的,本身是让孩子能够准确优美细腻地表达自己的思想,锻炼出准确理解他人思想的能力,在社会生活中更高的和他人进行沟通。可是,教育部门想出来的办法是,选取历史上的那些经典做为范例,去让孩子学习。而忽视了经典的产生,更在于作者的这种情感和思想必须是在某种特定的情景和环境下才会产生。孩子们年级尚小,大部分根本没有这个经历,也无法在阅读中有身临其境之感,所以,他们理解不了,读起来费劲。故此,孩子们就只能死记硬背,在未来的生活中能用到其中的万一都不错了。我能感到大部分孩子的作文徒有其形,也能感觉到很多孩子在表达的时候,并不纯粹,心口不一,不是内心世界的反应。

其实这种教育的出发点是好的,造成孩子们没有真正掌握能力的原因是,我们的这种教育方式过于简单了。因为,每个人的经历是不同的,孩子的经历更少,很多孩子甚至织布机,还有瀑布都没见过,脑海里连基本的模型都不存在,所以,他们很难理解这篇文章的优美之处。孩子感受不到优美,那么自然就没有兴趣去体会。就像一些人听席琳迪翁的歌,爱的力量,他没有爱过,怎么能觉得席琳迪翁唱的好呢?包括京剧,我小时候就根本听不进去,可到现在就非常喜欢听。

所以,我辅导孩子语文的时候,刚开始不鼓励他写各种内容的作文,只写当天发生的事以及内心世界的真实感受,他能做到基本表达即可,然后每周都引导他反复地去修改同一篇文章,从粗糙到精美这个过程中,孩子很自然地会明白什么才是准确的表达,什么才是条理清晰的表达,什么样的表达才会更容易让他人愉悦和认同。然后,再开始下一篇,我认为这样才能使孩子的表达能力真正得到锻炼。还有就是让孩子多辩论,鼓励他在公开场合去表达。孩子愤怒生气的时候也会说脏话骂人,此时,您完全可以教他看看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看看文人是怎么骂人的,怎样的表达才能真的让他人更容易产生共鸣。

培养孩子的美感,让孩子自觉的发现美,认识美对语文的学习也很重要。小时候多带他去山里,海里,乡村,城市,做些社会公益,养蚕,采桑叶,音乐,体育运动等等,总之,要多提供各个不同的环境让孩子去体会生活和社会。让孩子的日常生活有落差感,可能孩子当时感觉不到什么,可一旦他能发现其中的差异,便产生的美感,自然能理解到课文里的那些东西了。核舟记我小时候就觉得很难背诵,可儿子很快就可以背诵,我很惊讶。后来才知道,有一次他去南方无意间看到过一个工匠雕刻小船。

您得深刻地认识到,我们的教育是一种训练式的教导,哪里有育在内。从能力培养的角度来讲,其效果就像乡下手工作坊一样简单粗糙。目的是让所有的孩子都冲向高考,具体谁冲过去了,谁为什么没冲过去,并不在考虑范围内。而社会的发展对人们的要求越来越高,您对孩子有更好的期待的话,自己就得多费心,多想办法。让孩子真正获得语文的能力,从而使得孩子可以稍微轻松的去卷。

站务

  • 观网评论4月爆款文章↓

    4月初,美国财长耶伦访华,一时间“中国产能过剩论”被炒作起来,观察者网专栏作者陈经从“三个美国女人”的独特角度,阐释了中国产能包括新能源产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还对美国政......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