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在北京等待求和的日子

建国后的八十至一百年内,要经历三段有一定相似性的等待时光。

等待谁?等待什么?等待主要竞争对手的元首主动上北京求和,变相承认自己在之前的对华斗争中落了下风。

第一段等待求和的时光大家都知道,最后以尼克松访华作为标志性成果。第二段等待求和的时光以一九八九年戈尔巴乔夫访华作为标志性成果。第三段等待求和的时光,其标志性成果还没有到来。

第一段的成果就是中美冷战前半段的博弈最终明显缓和,中美苏大三角关系出现重大调整。第二段的成果就是从六十年代以来中苏之间战略对峙局面最终以苏联在国势下行之后被迫对华缓和而告终,苏联基本接受邓所提的中苏关系改善的三大前提条件。第三段等待求和的时光,显然就是等待美国最终接受自己在和中国的老大竞争中失利,只能做第二了。

在前两段等待求和的日子里中国都很有定力,而且也都经历了一代人左右的时间。第三段等待时光,很多人以特朗普上台作为开始标志。如果也是一代人时间的话,就是要到三十年代中后期。想想也差不多,虽然早一点也有可能。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那就是前两次等待求和在取得标志性成果之后都发生了意外,使得大棋局设计存在倾覆或者至少效果明显缩水的可能性。比如,第一次等待求和成功后,美国内政乱了,尼克松下台。之后中国也人事不稳。结果原本应该由中美主持大局的印度支那半岛事务竟然被苏联和投靠苏联的越南一度占据了主动权。中美迟迟未能建交,也存在夜长梦多的危险。

直到七年以后,以一九七九中美建交和中越战争为标志,才最终让胜利果实落袋为安。

又比如,第二次等待求和成功以后,原本觉得要拿到与尼克松访华同等级别的外交成就,没想到赶上苏联和东欧形势巨变,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偏差,双方都陷入了迷茫状态。直到叶利钦上台和中国南巡讲话以后才逐步调整好,真正让第二次等待求和的胜利果实落袋为安。

我有时候就会想,第三次等待求和会不会也在迎来标志性胜利成果的时候出纰漏?

仔细分析一下第一次和第二次的出纰漏情况,很多事情虽然颇有意料之外的地方,也一定程度上算是情理之中了。
对方能够屈尊求和,必然是压力已经大到不行。那内部出点问题也正常。至于中国方面为什么也同时出问题呢?我想大概和雄主的执政周期接近终局有关。当然,历史不见得会简单重复。第三次和第一第二次还是有一个重大区别的,那就是第三次时中国的国力相对于之前强大太多,可以消耗的家底实在太厚了。因此,我还是持乐观态度的。

退一步说,就算第三次和第一二次一样出了纰漏,大家也不要慌。第一次和第二次最终也被救过来了,不是吗?大趋势在那儿,要动摇还是不太容易的,哪怕过程中付的代价有点高。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