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条难以走通的道路:如何理解那十年(三)

六  关于后来人选择的道路,他误判了什么?

上文说到,他在六十年代中期以当时的情势做出的判断是很有道理的,他想避免的那条道路难以走通。但2024年回首,他的的确确是误判了:那条路就是走通了。那究竟误判了什么呢?我认为主要有下面几点低估。

1  他低估了自己的某些同事不断成长的能力。

我之前分析在他看来那条难以走通之路难以走通的原因时,提及他的同事们的能力从履历上看是很不令人放心的。然而历史证明,他的同事就是可以在政治上屡次挫折后,总结之前的很多失败教训(包括他本人的),在生命走向尽头之际不断成长,既展现了很强的设计大局能力又有关键时候的惊人抓机遇能力,最终出色完成领航,护航,交棒三大历史任务。

2  他低估了社会主义事业传承的可靠性。

在之前分析这条道路难以走通的原因之时,我还提到这条路需要以弱势地位走好几代人从而有很大的传承问题。这也是西方和平演变的希望之所在。但现实就是:中间虽有一些波折,但每次接棒的都是了不起的人物,硬是搞出了连续五代优秀领航者。我在“垮掉的一代人”一文中提到过,有好几个历史关口都是可靠的半代人战胜了垮掉的半代人。

在交棒这件事情上,他的同事以及同事选择的后人们的水平是大大超过美国人苏联人的,也超过他。

3 他低估了帝国主义者的自残自毁倾向。

中国面临着被和平演变而变弱变糟的风险,帝国主义同样面临着这样的风险。在他身后两大帝国主义都有惊人的自残自毁倾向。大家可以想一想八十到九十年代初的苏联以及后冷战时期的美国。

帝国主义的力量使得他们对中国施加了足够大的压力,但他们的愚蠢和自残自毁又使得他们施加的压力不过分大。中国既不被压垮又能被压出潜力。

当然他在世的时候也会说帝国主义是纸老虎之类的话,但他的一生中,帝国主义总体表现是相当凶残的。虽然他们也有很多失误,但其自残程度远远赶不上帝国主义后来人。平心而论,从对历史负责的角度出发,他很难去假设未来的帝国主义行事竟能如此荒腔走板。

4 他低估了复杂机制对阶层固化的有力遏制。

我以前的文章分析过,哪怕到建国百年之际,共和国的阶层固化也极有可能不管横向比还是纵向比都处在一个相当低的阶段。虽然再往后会怎么样我不敢断言,但百年历程已经足够共和国走曲折登顶之路。

是什么机制导致了阶层固化被遏制?主要有这么几条:他启动的那十年的冲击,计划生育,开放环境下外国的吸引力,干部团的高度内卷,他的同事的操守,以及外部压力造成的干部团自身不敢懈怠。

有人认为,他启动那十年对于避免阶层固化有决定性的影响,因为这使得建国勋贵集团未能代代传。我同意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但我不认为是决定性的。历史上常有的情况是:如果你的路线被彻底否定,人事布局被彻底清洗,那就会迎来反攻倒算,可能你越怕什么就越来什么。在他的晚年国内政治路线在被完全否定后,阶层固化完全可以被更猛烈地以更加难以抵御的方式建立起来。但这一切没有发生。这是他的同事们在特定时期的一个重大历史选择。再和计划生育等机制合力,未能阶层固化的路才走得下去。

5 他低估了中国人民谅解和向前看的智慧。

在他看来,如果变修走资向帝国主义屈服,人民群众不会答应。因为人民群众要吃二茬苦受二茬罪,因为人民群众不接受违背革命初心的行为,因为人民群众会觉得造反有理。因此,走那条他认为走不通的路线有相当大的可能会自己翻车。另一方面,有一个他似乎没有明说但我想是自然的推论:如果走了这条路而人民群众竟也逆来顺受了,那可能意味着变修的统治阶层对人民群众的压制达到了相当的高度,这同样是黑暗的前景。

现实中发生什么了呢?后人的探索的确造成过各种混乱,也犯过错误。他本人的路线被否定这件事本身也被广泛认为是走了弯路。但回顾这几十年的历程,在挫折之后人民群众总是原谅总是向前看。

有人会说这是组织的压制力量强。有这个因素,但你必须承认人民群众确实没有真心想造反想报复,甚至没有想要非暴力不合作。如果他们想做这些事情,就算组织奋力压制并取得成功,付出的代价也会比现实中的代价高很多很多。

人民群众顾全大局,组织也就不会陷入过度恐慌而滑向愚民分民以自保。这样一来组织和人民的良性互动就能不断循环。

人民群众中既蕴含着造反和革命的伟力,也蕴含着忍耐进化的伟力。如果非常看重前一种力量并且把希望寄托在前一种力量上,那难免会低估后一种力量。他一辈子都是干革命的,对革命和反革命的倾向都相当敏感,但低估了人民群众“不造反”而是谅解和向前看的智慧。

站务

  • 观网评论4月爆款文章↓

    4月初,美国财长耶伦访华,一时间“中国产能过剩论”被炒作起来,观察者网专栏作者陈经从“三个美国女人”的独特角度,阐释了中国产能包括新能源产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还对美国政......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