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天地立心

古代有很多经典的话,但能称为口号的还是两个四句教,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王阳明的“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心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王阳明的四句教是对心学的精辟概括,就像《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一样,开出修养法门。

而张载的四句教立意高远,宏伟博大,有使命感、崇高感,但遗憾的是“为天地立心”不但有点空,而且很不足。

为什么要为“天地立心”?显然是因为天地无心,按天人一体的观念,天地无心人也就无心,无心就要立心,不然不但天地立不起来,人也立不起来,立不起来就没价值。

那么张载要给天地立什么心?张载作为理学五祖之一,信奉的还是孔孟之道,所立之心自然无外乎儒学政治伦理的价值系统,除此之外,他立不了别的心。

古代的政治家、思想家不论怎么思想,都不可能超出儒家学说,只能在儒家学说里折腾,跳不出那个圈,产生不了高一级的思想,这是古代政治家、思想家的悲哀,也是中国的悲哀。

天地果真无心吗?从纯自然的角度来看,天地果真无心,无外乎“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幻生幻灭,人作为附着在天地的生物,自然也是幻生幻灭,不但无心,有心也没有什么价值。

当然这是从自然的角度看的,如果从人的角度看就完全不一样了,人是有心的,有思想,有价值追求,思想不断进步,所追求的价值不断趋向高级,日新月异,不然也建立不了辉煌灿烂的文明。

从人能够建立辉煌灿烂的文明角度看,人是完全有资格为“天地立心”的,赋予天地以价值,当然也就应该不断的为天地立新的心,赋予天地以更高级的价值。

如果再从天人一体角度看,人心即天心,天心即人心。

也可能在中国的古代,天心表现的不很明显,但从现代的角度看天心表现的是很明显的,人的思想意识不断进步完善,人的价值追求不断趋向高级更高级,社会也在不断进步,更文明、更先进、更合乎人性、更有益于人性发展,当然也更合乎伦理。这就是天心。

天心看起来很抽象,其实它是非常具体的,具体到能反映每一个人的心声,回应每一个人的要求,使每一个人都能获得自由。但张载要为天地所立的心不是这种心。

而古代最接近这种心的可能只有两个地方谈过,一是《六韬·文韬》,一是《明夷待访录·原君》。但这两个地方只是看到这种心的曙光,而不是这种心,差临门一脚,这临门一脚没有踢出就差了十万八千里,有本质的差别。

中国古代的认知有很多地方就是差了这临门一脚,科学在技术的边沿徘徊,民本在仁政的边沿徘徊,民权在仁君的边沿徘徊,法治在治民的边沿徘徊,议会在王大臣会议的边沿徘徊。

中国的这些徘徊恐怕不仅仅是来自于儒家思想的禁锢,也不仅仅是来自于秦始皇的暴政,应该是和思考的角度、方法、意志力有关,不然不会有恁多的思考障壁,而且几千年突不破这些障壁。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