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汽车出海

其实这个话题零零碎碎也和大家说过不少,平时也和各家企业的驻外员工保持着沟通,正好两会相关的产业政策也出台了,琢磨着给大家聊聊实际情况与如何落地的思考。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卖车出海不是造原子弹,是卖原子弹,不是你有就行,得能卖出去,客户持续买,还给你带新客户,才能玩得转。

客观的大国竞争决定了我们卖车也只能农村包围城市,高大上的东西短期内都只能用作立人设,指着真挣钱不现实。

亚非拉大部分地区是穷顾客,他们的需求第一就是便宜耐用实惠,第二是人货混装,第三是用B级车的价格体验豪华车的舒适。我们现在在大部分亚非拉地区还不算建立了比肩国际巨头的销售售后网络,由于车辆的保有量还没有到质变的阶段,我们的售后成本,车主的维修持有成本还没有达到追平外国巨头。

国内很多网民幻想的“新能源车横扫亚非拉”这两三年内还是不现实的,想要实现这个愿景,第一步就是你在当地的渠道建设过硬。但平心而论,我们到底哪几家企业是真有觉得“老子来了就没准备走的”?又有几家企业是真心想服务好当地客户,对车型做本土化调整的?据我所知,暂时只有两家车企去过当地的中资企业联谊的同时,也对他们的用车情况做了跟踪,对当地雇员的私家车诉求做了调研。别看这事听上去有点low,事实是大部分就这都做不到,更多的是傲慢的“你爱买不买”。

所以当务之急是,不管什么能源形式,先让中国车在当地的保有量提高,并且让人用着满意,物美价廉,接地气。我们出口的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在整体中的比例也就是20%上下,离50%甚至反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从一线销售人员的反馈来看,纯油车仍然是销售主力,这件事在当下这个周期内还是不可撼动。所以国内的车企说什么自己能绕开变速箱技术,绕开内燃机技术,都是骗骗外行,你说固态电池成熟了就可以绕开了,那问题来了,没来这几年日子怎么过?最乐观的看,如果2030年前说可以不care变速箱发动机照样可以全球卡卡乱杀是痴人说梦。

现在我们自己的经济与财政情况也并不是形势一片大好,地主家也没有余粮花,大价钱给第三世界大干快上搞电气化升级也不现实。

考虑到燃油车技术水平的客观实际,也是为了未来我们的新能源可以大杀四方,想办法补贴燃油车出口大户和具体车型与关键零部件研发是很关键的一环,尤其是柴油机这种短板。一些关键技术是相通的,混动车的智驾平顺性与你能不能玩明白dht直接相关,你能玩明白6档dht自然玩明白8at。如果只有一个档,那就别指望一台车包打全球了。灶搭起来了才可能下一步新能源大规模出海。

回到新能源出海的现状,我们现在出海的主力地区还是以当地补贴新能源的为主,这是不牢靠的,在哪里都有地方保护,万一突然不补贴了咋办。我们国内新能源的发展其实得益于我们的政策倾斜,不管是油电配比,还是定义什么是绿牌车,等等。但是凡事都有两面,出现了相当比例的技术路径与车型都出现了“kcar”化的问题,应试教育根本出不了家门。

当下的国内新能源价格是巨额补贴后十几年后的成果,只有出海成功才能回笼资金,不然就成了寅吃卯粮,看似价格便宜了,实际上羊毛出在了羊身上,好听了说买新能源是爱国,客观上买新能源有便宜不占xx蛋。所以想让新能源出海成功,一定要解决新能源车全球适应性的问题。(我之前旗帜鲜明的不看好增程,可以和大家说,论增程出海,卖的最好的城市在基辅,为啥好呢?因为买了个能动的大号充电宝应对停电啊)

从各位一线朋友的反馈来看,新能源出海首先是价格还要再压低一些,然后是维修保障跟得上,最后是既然现阶段不具备教育市场的能力,就还是在技术路径上顺势而为,不能想当然头铁。

比如高速路况多的地区就不要折腾大电池,道路建设特别烂的地区就不能以国内道路建设的水平来设计底盘,当地不具备大批量家冲桩的条件就不要强行卖插电,没有当地成熟的产业链保障ctpctb电池车之前一定要考虑维修便利性经济性,不然很可能卖不了几辆口碑就臭了等等。

和大家沟通下来,如果一款车要卖遍全球,可能以下几个新能源技术路径是比较可行的。

1.ths油混加小电池。(感谢丰田给我们培养了25年用户习惯)

2.插混大电池构架,配中排量发动机(1.5t-2.0t),搭配2dht或者3dht。(最大优化immd构架)

3.p2电机加机械四驱配小电池。(减轻大电池自重,适配亚非拉澳洲的长途穿越路况)

4.p2+p4配大电池,中等排量发动机,2-3dht。这个方案从逻辑上是不错的,但离真的能打还有几年。

不管畅想新能源的未来多么美好,现在该做的第一步还是先把中国车的保有量做上去,未来3-5年很关键,如果站不稳,固态电池来了局面又复杂了。

最后祝各位在海外一线的中国汽车人工作顺利,交车交到手软,修车闲到长毛,奖金数到手抽筋。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