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医生为什么罢工?

韩国医生为什么罢工?

1. 先简单说一下韩国的医学院教育和医生培养体系。

和大多数国家一样,韩国的医学教育是本科起点。韩国绝大多数医学院是6年制,前两年的本科一般必修课程, 第三年开始学习基础医学课程(生理学、生物化学和解剖学等),第四年进入临床医学课程,在最后两年分为小组(每组6~8人)到医院各个科室见习。

在毕业前,医学生们需要参加KMLE(韩国医师资格考试,包括操作和笔试两部分),然后进行为期一年的实习医生(Intership)和四年的住院医生培训(Residency,全科医生为三年),然后才能成为一名专科医生。

和日本一样,韩国医学院采取的也是精英化教育,因此入学竞争激烈。举个例子,一般高科技专业(比如半导体)的竞争率平均为16.5(16.5名考生竞争1个录取名额),其他自然科学专业的竞争率约19.2,而韩国10所重点大学医学院的竞争率高达46。

韩国医学院的高竞争自然与医生较高的收入和社会地位相关,也与一贯的低招生量相关。自从2006年以来,韩国全国40家医学院每年招收的医学生数量定额在3058名,18年丝毫未变,这也是这次政府改革和年轻医生罢工的起爆点。

2. 韩国政府本月宣布扩大医学院的高考招生名额,2025学年开始从3058名增加至5058名,也就是说直接增加了大约三分之二的招生名额。

然后就出现了大家看到的火遍各国的新闻,其他国家无论是中国、美国还是日本,都没有见到如此大规模的医生集体辞职抗议。

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目前韩国罢工和辞职的主要是低年资医生,也就是实习医生和住院医生(下面统一归类为住院医生)。根据截至2月23日晚上19点的统计,在韩国100家教学医院中,有80.5%(10034名)住院医生提交辞职信,72.3%(9006名)住院医生离开岗位。

住院医生的缺席严重影响了医院的正常运作,直接导致了大量手术推迟、急诊患者长时间等待等问题。事实上任何一个国家的任何一家教学医院都离不开住院医生做的大量基础工作,何况像韩国这样突然间70%的住院医生离开,医院单凭高年资医生是根本运转不了的。

3. 所以问题在于,韩国医生们反对的是什么?

政府认为,之所以要医学院扩招,是因为韩国有严重的医生短缺问题。

根据OECD(经合组织)的最新数据,韩国每1000名居民拥有2.6名医生,在OECD国家中名列倒数。这也是韩国民众支持医学院扩招的重要原因,招更多的医学生,以后才有更多医生给韩国民众看病。

即使韩国从2024年起每年增加1000名医生,培训1万名医生,根据测算到2035年,韩国每千人的医生数量也只有3.0人,与OECD成员国家2035的平均预测数4.5人有着三分之一的差距。

由于多年来韩国各大医生协会的反对,医学院招生人数一直恒定,从另外一方面也保证了韩国医生的高收入和稳定性。这一点可以和韩国律师行业作对比,自从韩国2021年废除司法考试后,律师人数增加,而医生和律师的收入差距就逐渐增大了。仍然根据OECD的数据,韩国私立医院医生的收入高达普通劳动者的6.8倍。

3. 但是政府提出的「医生严重短缺」这个观点,招到了韩国医学界的反驳。

韩国医学界的论证也很充分,因为每千人医生数并不能直接反映医疗资源紧张。首先和邻国相比,韩国的每千人医生数并不低,比如日本的每千人医生数也是2.6名。

更重要的是,韩国本身的医疗可及性和医保水平较高,受到国际公认。截至2021年,韩国医院床位数量为每千人12.77张,仅次于日本位居第2,比很多发达国家都高。而根据2018年Lancet发表的全球195个国家和地区医疗质量和可及性(Healthcare
Access and Quality, HAQ)分析,韩国的HAQ位列全球第25名,在亚洲仅次于日本(12)和新加坡(22)。

而韩国年轻医生强烈反对的另外一个点在于,如果不解决薪酬和过度工作的根本问题,就没有动力让越来越多的医生从事医院的基础工作。单纯扩招医学院,并不能解决现在不同科室医生收入差异显著、以及不同地区和科室医生资源分配严重不均匀的问题。

这些问题在其他发达国家也有,但是在韩国较为突出。

韩国医生工作时间很长,尤其是年轻医生,很多年轻医生每周工作时间超过100小时。2014年高丽大学一项调查就表明,韩国实习医生和住院医生平均每周工作93小时,每天睡5.4小时,每个月值8天夜班。这个过劳风险并不仅仅是这些年轻医生的,同时会转嫁到患者身上,因为很多年轻医生在值班期间有过打瞌睡的经历,这意味着患者们承担更高的医疗错误风险。

在2014年,韩国保健福祉部就制定了年轻医生每周不能工作超过88小时的规定,但是大多数医院并不遵守这些规定——因为不具有法律约束力。

4. 尹锡悦政府和韩国医学界的共识是,韩国医生存在专业、医院、地区分配不当,但是对于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则是不同的。我看过政府和医学界的主张,有些是双方各自扯虎皮拉大旗的,我们只说一些本质问题。

韩国的医生高度集中在首尔等大城市,最受住院医生欢迎的科室是皮肤科、眼科和整形外科,而「内外妇小(内科、外科、妇产科和儿科)」受到冷落,这些科室的经济回报较少,而且风险较高。尤其是儿科,韩国一些医院的儿科住院医生项目几乎招不到人,因为韩国出生率近年来大幅降低,儿科的门诊聊将来会逐渐萎缩,而这一点反过来导致愿意从事儿科的年轻医生也越来越少,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韩国医学界认为,对于尹锡悦政府来说医学院扩招是最省事的办法,也很容易获得普通民众支持,但是大幅扩招之后如何维持现有的医学教育水平(新招2000人相当于24个医学院)、如何避免这些医学生毕业后不同科室和地区的马太效应(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如何避免过度医疗确保医保不超支,这些更加棘手的问题目前并没有很好的规划,直接留在将来解决了。

5. 所以在医学界看来,韩国医学院扩招会让将来在经济发达地区、在热门科室出现更多竞争,也不能改善年轻医生工作时间长的现状。

医疗分配不均到底是谁的责任?韩国政府说是医学界逐利的选择,医学界说是韩国政府错误的政策和低下的投入,这个问题很难获得一个准确的答案。但是可以明确的一点是,在这场韩国医生罢工和辞职浪潮中,受影响最大的是那些危重的病人。

韩国政府和医学界目前似乎都要硬刚到底,政府发出了很多狠话,限期内不返岗的住院医生可能会被限制从医、甚至吊销执照;而在各大医学协会领导下的住院医生也高度统一,丝毫没有退缩的迹象。这种博弈,就看哪一方先服软了。

但可以明确的一点是,在这种博弈之下一定会有患者的悲剧发生,比如一些急危重症的患者(例如心梗)在救护车转运过程中,没有医院可以接收而死亡。这样的悲剧在未来一段时间还会多次出现,韩国的医疗危机不知道何时才能结束。

最后,韩国医生们维护和争取自身利益的想法完全可以理解,但外界普遍不支持这种以牺牲患者利益为代价的抗争方式。

别忘了,我们入学时都背过的希波克拉底誓言。

【原文发表于新浪新闻出品《前主编》】

500

500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