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现在,每年高考,还有家里不少的子弟让我给他们提供意见建议

【本文来自《春节我跟山东县城的亲戚聊了一下午,发现我以前错怪张雪峰了》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白云边
  • 写的真好,我们从小县城走出来的,当年报志愿的确缺张雪峰。报志愿就是一个想法,离开小县城,分数估得准,选一个能录取的大学。专业学校都是瞎选,望文生义的选。爸妈老师都很难给出有价值的信息。县城的老师当年也都是本地师范的学生,也算是没见过世面很单纯的人,他所学专业之外的世界了解很少。
    等到我妹妹读大学,我去一线城市摸爬滚打了一圈,我就相当于张雪峰,结合社会就业和兴趣爱好特长及分数,全国范围找一个合适的大学,结合大小年社会选专业趋势,精准进入刚进的大学和专业,过线5分以内,不浪费不盲选。
    所以认可张雪峰

我当年高考,和你的类似,我们的老师大部分是广西内的各类师专毕业的,正规本科的一个都没有,学校里的老师大多数没出过省,给我们的高考填报建议约等于无,优先考虑能上,结果我们的同学大部分都去读了农林水师医。我们那时还是估分填报,我每天课间休息时都看学校在墙壁上粘贴的各个高校的的招生简章和分数,对自己心仪的学校就笔记下来。

高考后填报志愿,一心想去北京,算算自己的分数,最后进了在北京的一所高校,全校惟一,已经非常满足了。

到第二年高考前,我看我们县的县志,知道本县有个出名教授在北京某个一流大学里当教授。在没有任何联系渠道的情况下,厚着脸皮去那所学校东问西问,拜访了那位教授。那位教授对老家来的人非常的开心,帮我查问了该校近几年在广西的招生分数,学校专业。使得我后辈有幸得到北京最好的高等教育。

一直到现在,每年高考,还有家里不少的子弟让我给他们提供意见建议。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