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所有园林,我最喜欢的是谐趣园;苏州的园林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艺圃和退思园

【本文来自《同去南方看园林的北方朋友对话》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评价园林如果只以面积来衡量,就像晚清时的土财主在脖子上挂闹钟一样,虽然又大又响,却还是落了俗套。

北京所有园林,我最喜欢的是谐趣园。一次跟一北京朋友提起,他竟然不知,说了半天,原来他只知道颐和园,却不知道大园套小园,那里面还有这么一个仿苏式的小园子。

而苏州的园林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艺圃和退思园,都是精巧的小园。每回到访,只要不赶时间,都会去延光阁要杯绿茶,看着一池水色品一品文家子弟当年的起园思路;或是趁着一大早少有游客,走进菰雨生凉轩里替任兰生惋惜一二:有这么好的地方却不肯好好退思补过,还没来得及享受,就为了功名利禄坠马而亡,真是福薄!

据说苏州在1950年时做过统计,当时园林超过千座,而当1980年再次统计时,就仅余200左右了。走访这些园子,你千万不能先入为主,将它们归入到城市公园的范畴,因为当年每个园子里都居住着一户人家,这是人家的私宅。既是私宅,便不能大而无当,就如马未都所说:在一间500平方的高大屋宇内,一张矮床无论怎么摆放,都会让你睡不安宁。更何况苏州老城并不算大,虽不说寸土寸金,但想要起个园子,也是颇要花费些银两的,而从筑屋、造园到经营景致,除了银子,还需要时光的沉淀。所以一个园子,往往是经历了前后几任园主,才成为了今天的模样。而当地甚至还有些更小的园子,同样流传有序,也很有意趣。比如听枫园,仅一亩有余,现为苏州画院或是书协所在,但却对外开放。

想想看,在人间天堂之地,一户人家可以做到“开门闹市,闭门深山”,这在纷扰无定的旧时代里,特别是压抑封闭、动不动就大兴文字狱的清代该有多么难得,应该算得上是权贵之外的至高享受了吧?而且,我看过一些晚清和民国文人的回忆文章,在提到一些京城里管着重要衙门的王爷和一、二品的大员时,说他们在太阳好时会搬把椅子坐在院子里,翻着皮袍捉虱子。这让我想起了扬州一处园子里正经八百的西式浴缸。两相对照便会发现,王爷的生活质量其实未必多高,还常常要担惊受怕的。

不如归去,做个生活在苏州园林里的富足闲人。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