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市鸟是几乎一生都在飞行的雨燕

【本文来自《如果要选中国国鸟,你会选哪一个?》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500

北京的市鸟是雨燕,这种体重只有40克的小型野生候鸟,平均寿命5.5年,几乎一生都在飞行中度过。北京雨燕吃饭、睡觉、……除了孵蛋和喂食幼鸟,几乎从不落地,都在飞行中完成。

连交尾都在飞行中

500

500

北京雨燕大脑和人一样分左右脑,在飞行中想休息了,会让一边大脑清醒,另一边进入睡眠状态。这种睡眠方式被专家称为“半脑慢波睡眠”。在半脑模式下,它们的飞行速度会从48米/秒降到8.5米/秒。

500

北京雨燕拉丁学名为Apus apus pekinensis,“apus”源于希腊语“apous”,即“没有脚”;pekinensis指“北京”。脚爪脆弱且4趾向前曲升,无法对握,不能栖息在树枝或电线上,只能悬挂在墙壁或岩石壁。它们甚至无法在平地上站立,落地后很难再次起飞。

精准投喂

500

500

500

原本按照北京雨燕的生理构造,应该和其他雨燕一样,在岩缝岩洞中筑巢繁衍。明成祖迁都北京后,先后建成了紫禁城、十王府、钟鼓楼、天坛等皇家建筑和数十座城楼、箭楼和皇家园林,这些高大建筑中的梁、檩、椽交错形成了一个挨一个的人造洞穴,不仅比野外的裸岩更加安全、舒适,而且有利于雨燕的集群繁殖。非常适合北京雨燕飞行穿梭,建筑物横梁的缝隙窟窿也为它们提供了理想的筑巢繁衍条件北京雨燕逐渐适应了和人类共处的环境。

500

500

500

500

以前很多老北京人困惑:每到7,8月,楼燕儿(北京雨燕的俗称)总是一家子不知所终,但待到来年春天,它们就又回来了。

500

研究团队在位于北京颐和园的廓如亭,先后为66只北京雨燕佩戴了微型光敏定位器,借助这种记录光照强度、以昼夜变化规律进行定位跟踪的低耗回收型设备,科研人员成功回收并获得了其中25只个体的光照强度数据。北京雨燕的迁徙路线,终于得到了实测数据的验证,人们得以勾画出了这种鸟儿跨越山海大漠的惊人飞行能力。

500

500

500

数据显示,北京雨燕的秋季迁徙大多始于7月中旬,它们离开北京,向西北进入蒙古国,而后向西再进入中国新疆北部,由准噶尔盆地进入中亚地区,8月中旬会越过红海,9月初到达非洲中部。

随后,北京雨燕再度迤逦南下,最终于11月初到达越冬地——海拔约1000米的南非高原,全程14733公里,用时111天。在结束了越冬期长达100天的游荡生活后,北京雨燕于次年2月中旬开始向北迅速移动,在刚果盆地东部逗留近1个月。

然后,它们转向东北,于4月初离开非洲,日夜兼程,在4月下旬回到北京,全程13572公里,用时64天。往返近三万公里、在整个往返迁徙过程中,北京雨燕共飞经亚洲和非洲的37个国家,人们难以想象,与老北京人朝夕相处的北京雨燕,竟然以如此惊人的方式,完成它们一年一度的飞翔和迁徙。北京雨燕要完成其鸟生中的重要任务:筑巢繁殖,繁衍后代。而它们筑巢的地区,便会成为它们固定的“老家”,每年一次迁徙,当他们往返三万公里再次回到北京时,还会准确地返回它们的老巢。

500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