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二十章 独异于人 而贵食母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累累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恭敬的回答和冷漠的回答,它们之间的差别有多大呢?善良和邪恶,它们之间的界限又在哪里呢?人们所畏惧的,我也不能不畏惧。这个世界多么广阔无垠啊,似乎没有尽头!大多数人都忙碌欢快,像是在享受丰盛的宴席,像是在春天登上高台欣赏美景。而我独自淡泊宁静,没有任何显耀的迹象;混沌不明,像婴儿还未学会笑;疲惫不堪,好像无处安身。别人都觉得自己拥有足够,而我却仿佛有所缺失。我这颗愚人的心啊,就是这样混沌不明!世俗的人们明辨是非,我却宁愿保持浑然无知;世俗的人们精明算计,我却宁愿保持沉默寡言。我的心境平静深邃如同大海,飘忽不定如同风没有止息。别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和目标,而我却显得固执而又鄙陋。我与众不同,只因为我珍视并依赖于那孕育万物的根源——道。”

这一章老子探讨了语言、道德、人心以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他首先提出了语言表达中的恭敬与冷漠、善良与邪恶的相对性,指出这些概念并非绝对,而是相对而言的。

接着,老子描述了自己与世俗人群的不同态度和生活方式。他选择保持淡泊宁静、混沌不明、疲惫孤独的状态,以此来远离世俗的纷扰和欲望的追逐。他认为自己仿佛有所缺失,但这种缺失实际上是对他所追求的道的执着和依赖。

老子对比了自己与世俗人的心理状态,他宁愿保持浑然无知和沉默寡言,而不愿像世人那样明辨是非和精明算计。他将自己的心境比喻为平静深邃的大海和飘忽不定的风,表达了他对自然和无为的崇尚。

最后,老子强调了自己的独特之处在于他珍视并依赖于道,这是他与众不同的根本原因。他以此表明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哲学,即回归自然、追求无为、依赖道的智慧。

老子提醒我们要对语言和道德的相对性有所认识,避免过于拘泥于表面的形式和标签。同时,老子的生活方式和心态也为我们在快节奏、物质化的现代社会中提供了一种反思和借鉴的可能性。他倡导的淡泊名利、追求内在和谐、依赖道的智慧等理念,对于个人的精神修养和社会的和谐发展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站务

  • 观网评论4月爆款文章↓

    4月初,美国财长耶伦访华,一时间“中国产能过剩论”被炒作起来,观察者网专栏作者陈经从“三个美国女人”的独特角度,阐释了中国产能包括新能源产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还对美国政......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