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董卓这样的领导该怎么自保

遇到董卓这样的领导该怎么自保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应该都对董卓印象深刻。这个杀人如麻的枭雄,一出场就秒杀众神。何进消亡了,十常侍落幕了。就连四世三公的袁绍,及一方豪杰的曹操,都成了阶下之臣。

即使这样,似乎董卓还觉得不够,他还要做的更过分。

于是,就发生了《三国演义》早期,比较重要的一个争执名场面。那就是,董卓对东汉天子的废立之事。

仅仅因为接驾时,陈留王应答自如,与现有的皇帝性格迥异,董卓就决定废长立幼,把自己看的入眼的陈留王,扶成汉献帝。

当然,废立之事,哪有那么容易,大臣们也不都是棋子,自然有人反对。于是,朝堂上,就出现了四种局面。

500

一 义父的覆亡

书上说,一人大呼:“不可!不可!汝是何人,敢发大语?天子乃先帝嫡子,初无过失,何得妄议废立!汝欲为篡逆耶?”这丁原振臂一呼,本以为是应者云集,结果呢,大家碍于二十万凉州兵马,全都敢怒不敢言,他成了独自反对的孤勇者。

董卓当场正待发作,却看到了丁原身后的吕布,顿时收敛起来——可暗地里,他却指使谋士,去贿赂吕布,并借刀杀人,出掉了丁原这个祸患。

而吕布,也正式登场,并以“三姓家奴”的身份为人熟知。

二 大儒的消退

除了丁原这种直接反抗派,还有些知识分子出身的大臣,则希望摆事实讲道理,试图以理服人——可他们似乎忘了,董卓是兵马出身的粗人,压根就没打算跟他们讲道理。

看看卢植说了什么,“明公差矣。昔太甲不明,伊尹放之于桐宫;昌邑王登位方二十七日,造恶三千余条,故霍光告太庙而废之。今上虽幼,聪明仁智,并无分毫过失。公乃外郡刺史,素未参与国政,又无伊、霍之大才,何可强主废立之事?圣人云:‘有伊尹之志则可,无伊尹之志则篡也。”话里话外,都在暗讽董卓是想谋反。

气得董卓当场就想让他归西,但被群臣拦住,以卢植是当世大儒,声望匪浅,如果随意杀掉,恐怕影响人心归附。于是,本来也算是一方人物的卢植,就这样退出了朝政舞台。

500

三 连环计

那其他人呢?我们再来看看此时的名臣王允,虽然表面上也归附了董卓,但心里却随时谋划着计策。

王允说,“废立之事,不可酒后相商,另日再议。”直接把话题岔开,矛盾分解。

因为他知道,好汉不吃眼前亏。你跟一群莽夫讲道理,可不是自讨苦吃,对牛弹琴嘛。

后来的事,大家应该也有印象,王允借着生日之名,聚集群臣,曹孟德借机献刀,意图刺杀董卓未遂,逃亡外乡,成了通缉犯。而王允呢,一计不成又生一计,连环计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了。

四 为虎作伥

除了朝堂上的三种人,其实还有第四种人,只不过,这个第四种人,是藏在桌子底下的。

上文提到,董卓忌惮丁原身后的吕布,于是,想找人收买。这第四种人,也就是为虎作伥者,就夹着尾巴登场了。

谋士李肃,上前献计,“主公勿忧。某与吕布同乡,知其勇而无谋,见利忘义。某凭三寸不烂之舌,说吕布拱手来降,可乎?”这一顿操作猛如虎,直接给吕布换了义父。

从此,吕布坏了名声,董卓伤了性命,而大汉,则彻底沦为傀儡附庸。

500

五 其他选择

有人说了,那面对董卓这样的领导,除了当面顶撞、委婉说服、虚与委蛇,是否还有其他方法呢?

其实也有,还有人试过了。那就是前文提及的,借了七星宝刀,前去刺杀董卓的曹操。结果呢,事情败露,他为求自保,只身闯天涯,离开了首都这个是非地。

面对暴君,可能复盘下来,还是王允的法子管用。“忍辱负重,徐而图之”,最终董卓不是被貂蝉的温柔乡迷得五迷三道,又被好大儿吕布一戟穿心吗?活该!

【悍客曰】

三国这段历史,跟后来的五代十国很像,同样的混乱、荒唐,英雄辈出,同样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热热闹闹把戏唱。但不同的是,三国的英雄或枭雄们,还有些忌惮,还知道廉耻,残暴如董卓,居然还知道咨询大臣们的意见。

等到了五代十国,那可真是“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了。当然,轮流做的坏处是,大家都只是过过瘾,干不了几天就都下台了。

这样看的话,五代十国恐怕人人都是董卓,又都连董卓甚至不如了。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