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北大能“鸡”出来吗?

来源:微博@麻宁

上周,趁着新生开学之际,我回北大随机做了个对新生的街访,得到很多有意思又引人深思的结论。

因为是随机采访,并不全是大一新生,但都是本科生。大一为主,也有一些大二的学生。

这些孩子来自天南海北,有上海这样一线城市的,浙江这样经济发达地区的,有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黎族女孩,也有来自陕西安康贫困县的姑娘……我们还捕捉到一对清华来北大参观的学生(貌似是情侣),男生很活动,典型的E人,女孩比较腼腆,一看就是I人。

但无论他们有多少不同点,最大最大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当我问到他们“你父母对你教育上最大的帮助是什么?”他们的回答无一例外都是:“给了我很宽松的环境”、“比较尊重我的意愿”、“让我自己做决定”、“不过多干涉我”、“学习上不给我什么压力”……真的,无一例外。我采访了差不多30人吧,都是这个回答。甚至有人被我问到“你父母鸡娃吗”时,一脸茫然地问我:“什么是鸡娃?”

我把这个有意思的采访做成了一个视频。并不是我剪辑的过程中特意挑了那些“宽松自由”的,而是严厉的、鸡娃的、高压的……我一个都没采到,真的,一个都没有。

我们做这个采访的时候,团队小伙伴就很感慨,连声说:“看来清北学生真不是鸡出来的,学霸都是天生的。”

学霸是天生的吗?是,也不是。有一位郑州的女孩子跟我提到,妈妈会经常给她买奶茶。还有一位法学院的女孩说,她的父母特别关注她的心理健康和情绪问题。我觉得好的家庭教育就是这样,刷题、鸡娃、高压……都不是正道。给孩子健康的身心、愉快的情绪、独立的人格、满满的安全感和信赖感,才是父母应该努力的方向。

关于清北学生父母的职业,我采访到的答案也很有意思:“老师”占了80%以上,然后是公务员、医护工作者等等。那位可爱的清华E人男生的父母职业比较令人印象深刻,爸爸是饭店大厨,妈妈全职在家。

我们还问了学生们高考的成绩,采访到高考成绩最好的一个是光华的男生,他们省第二名;有个不愿意露脸的姑娘是搞竞赛的,她的T恤上就写着“竞赛党”,一问,是物理国家集训队的(意味着国家金牌且全国前50,可以免试入清北,专业随便挑)。

但综合看孩子们进入清北的渠道,其实正常参加高考的只占差不多一半比例吧。小语种保送(有位上海外国语中学的女孩,就是保送的乌尔都语专业)、奥赛保送、强基计划、专项计划(面向农村大学生)的都有。体现了清北在招生中极大的自主度,既能优中选优,又能兼顾教育公平。

更多的内容在视频里,也许值得你看完,收藏,并好好思考。如果你已经为人父母,也值得转给你的另一半。

站务

  • 观网评论4月爆款文章↓

    4月初,美国财长耶伦访华,一时间“中国产能过剩论”被炒作起来,观察者网专栏作者陈经从“三个美国女人”的独特角度,阐释了中国产能包括新能源产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还对美国政......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