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聪明人来说,由于学啥都简单,干啥都能行

【本文来自《为什么国内至今没有一个菲尔兹奖获得者?!我认为关键原因是---》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西方朔
  • 你在回复末尾说:“这道理其实很浅显,我也不明白为什么这话老得重复重复再重复。”

    我觉得其实不然。

    你说“名校数竞的孩子不少在初中就开始系统性的学微积分了,实际有很多在16岁前就学完了大学数学课程,这样的每年都得有上百个”。这里我的疑问是:

    1.如果目的就是为了数学竞赛,这样目的明确的大学数学学习,真的能够让他们系统全面掌握大学数学知识吗?!说到底,这其实是改头换面的“应试教育”!只不过“应”的是“奥林匹克竞赛”之“试”罢了。我几乎可以想象到指导老师会怎样“指导”:微积分的这些章节需要特别认真学习,因为是出题重点!另外的一些基本上考不到,看看就可以了。

    2.据说我们的大学教材,与西方名校相比,差距巨大。其中非常关键的差距是---西方教材逻辑性极强,而且难点细节抓得特别准,让天才学生几乎完全自学就能够学会!而我们的教材,跳跃性很大,很难自学!这样让人无法自学的教材,即使天才学生学过,真的能够学会?!我非常怀疑!

    所以,我们的天才孩子,如果就这样“实际有很多在16岁前就学完了大学数学课程”,他们到底学到了多少大学数学知识?!真的系统吗?!我不能不怀疑!

我觉得他回答的对,你可能和头部的那批学生差距比较大,很多回复都是臆想,所以你说的困难也是臆想的。我也算名校数学专业出身的,说实话什么教材什么老师,对数学的头部学生都没啥用,因为对于这部分人来说这都不算事。我虽然不是顶尖的那一波,但也能说教材教师啥对我不算障碍,因为我从高中就没有听过任何课,后面所有的课都是自学,想学就多学点,不想学就考试前临时抱佛脚补补。

普通学生觉得天大的障碍,对于这批人不算个事。中文教材不好,就直接读英文的。老师上课不满意,自己看一下。老师没讲的东西很有兴趣,自己找材料学。这都不算事。

主要是对于聪明人来说,由于学啥都简单,干啥都能行,这个花花世界太大了,数学的吸引力有点点弱。大家转金融的转金融,转码的转码,觉得纯数累的就转统计摆烂,想奋斗的还有一个转了核物理。当年班上一半人出国,最近一打听还留在数学行业的寥寥无几了。什么菲尔兹,还限定年龄,这么精华的青春年华,缺钱的都忙着去挣钱,不缺钱的都忙着享受青春,谁有心情和数学纠缠,难道是真的喜欢数学?我个人来说,是真心觉得代码比较有趣又不费脑所以转代码了 😂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