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和深中通道的比较,要从资本和技术、产业三个方面入手分析
【本文来自《“深中牵手”成功!深中通道海底隧道历时5年实现合龙》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土肥圆队长
- 不知道我这个观点是否正确?
如果当初顶住香港的压力,港珠澳大桥是双Y方案,联通深圳,估计深中通道就能剩下好多钱去搞别的建设
这个港珠澳大桥和深中通道要从资本和技术、产业三个方面入手分析。港珠澳大桥的资本构成是香港:澳门:广东分别是百分之四十多,十几和百分之三十几。作为一期资本,再在香港进行而且融资,主要是在港融资(毕竟这么多年国际资本利息便宜,去年美联储加息才翻倍增加融资成本)。
由于各方资本构成问题,香港在期间话语权相对较大,加上澳门资本,就处于绝对位置。
所以我国宣传机构在讲述港珠澳大桥的时候,从来只讲工程技术牛逼,绝口不提投资收益。大陆:亏本了关我屁事。你们是主事方,亏也是亏你们的钱。
至于大陆这边投资情况。其实早就赚回来了。所有主体施工方是中国交建,至少当时百分之十七增值税全部进了国库,还不说工人工资,企业所得税和材料采购,预制件建设成本等。港珠澳大桥的修建,打造了一支建设跨海大桥的工程队伍,这个是“”金不换“”的。还有海量工程设备和施工工厂(比如珠海的沉管建造厂)。这些都是先期港珠澳大桥已经买单,而成了中交建资产积累。深中通道只要修改和完善就能上手,减少了深中通道建设大量的成本。
而前期港珠澳大桥没有深圳方的参与(没错,广东方并不代表深圳),此时深中通道就可以再行投资。完全撇开港珠澳大桥,新开通道(港珠澳大桥和虎门大桥都是港资方参股)。成为完全国内循环并产生收益的优质投资。再加上后期前海到中山珠海海底通道一开,港珠澳大桥和虎门大桥的收益将会被遏制。特别是港珠澳大桥的融资成本飙升,眼见的有可能会变成垃圾债。等着被收购。
至于港方重新和深圳谈的双Y 通道连接深圳。在不改变港珠澳大桥股份结构的前提下,你们认为还有可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