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春华 | 流年细笔,记录十载,我与它的三分之一旅程

编者按:

三月的烟雨揭开暖春,解读中国工作室迎来了成立十年的日子。十年岁月,在各方关心支持下,这支小小团队一路俯首前行,从策划新闻访谈节目,到推出各类短视频,再到摄制系列纪录片和纪录电影,回首,倏然已过千重山。向前望,万重山又无涯无际,又何妨。特别时刻,总要留下点文字。今天,我们推出解读中国工作室综合部制片人杨晓涵的文章《流年细笔,记录十载,我与它的三分之一旅程》,浅录下我们的过往畬菑之路。

500

△解读中国工作室制片人 杨晓涵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转瞬间,解读中国工作室已走过了十个春秋。我有幸成为这段历程三分之一的见证者。

2020年是特别的一年,那一年5月,随着抗疫音乐短视频《星光》项目的策划启动,我正式加入解读中国工作室。三年多以来,我接触到了很多优秀的人,见证了工作室诸多优秀作品的创作全程。

一次总结

2021年,我和彼时本部门实习生徐艺歌一起利用工作之余,系统研究了解读中国工作室2018年以来推出的TEDx系列演讲节目,共同在外文局下属杂志《对外传播》发表论文《善借平台发声 讲好中国故事》。此次研究与撰文,让我更加深刻理解了工作室的创作理念与传播策略,为后续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在论文撰写、修改、发表过程中,我们广泛阅读其他机构撰写的相关调查分析报告。回顾历年来的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海外受众对于中国政治制度的误解始终是中国海外形象建构的短板之一。围绕该话题,我们深入分析解读中国TEDx系列演讲的突出特色究竟何在。比如,《中国道路与前景》系列主题演讲,从主题策划、嘉宾选择到内容传达,保持TED秉承的前瞻性理念,同时紧贴全球形势和话题,真正回应舆论关切,努力呈现互动性。

在文末,我们这样写道:“我们的工作是从宏观回归到微观,讲述有温度的中国故事,这样的观察视角,有助于提升不同背景下海外受众的文化认同,同时,故事化的表达方式,有助于推动观众的情感认同转化为价值认同。”

当然,这些经验不仅来自我和徐艺歌的理解认识,更是工作室同事们的共同实践经验。我深刻感悟到,积累的工作经验以研究论文形式保留的独特价值,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总结,更为今后工作提供了诸多“解题思路”。

一次突破

2021年是我工作以来的一次突破。10月,我首次以主创身份参与中法冬奥新春主题音乐会的筹办和摄制工作。全球还处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中,音乐会的筹备工作充满了挑战。直至2022年元旦,工作室才正式接到举办通知。这也意味着,我们的制作期仅有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在工作室综合部主任张向阳带领下,我们以最快速度进入紧张有序的工作模式。天坛拍摄那天,正值2022年初雪,红墙银衣,让本就作为中国特色建筑物的天坛祈年殿更加惊艳。祈年殿下,我们拍摄着数位霹雳舞运动员,这群十岁出头的孩子们本着精益求精的态度,一遍遍地做着舞蹈中的“地面动作”,双手通红,让我们十分感动。

500

△《“和平·友谊·爱”音乐会》节目剧照

节目制作完成后,中国驻法国大使卢沙野在视频贺词中说道“艺术跨越国界,中法两国厚重的历史底蕴与充满活力的当代精神将通过这场音乐会交织呈现,共同诠释‘和平·友谊·爱’的深刻主题。”在一个个节目中,我们共同以文明交流互鉴、筑牢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根基,秉持“和平·友谊·爱”的主题,推动不同文明间的交流对话。这个项目,既是工作室跨领域创新的一次新突破,更是我个人事业的一次突破。

500△《“和平·友谊·爱”音乐会》节目剧照

一次跨越

2022年2月15日,由日本导演竹内亮执导,解读中国工作室、高和传媒、和之梦联合制作的微纪录片《乘着高铁游临汾》在央视频、腾讯视频、西瓜视频等海内外新媒体平台上线播出,并登陆全国高铁列车热播。这是我独立沟通完成的第一个短视频项目。在自然和人文相融、传统和现代碰撞中,日本纪录片导演竹内亮记录了临汾创新发展的一面,也记录了中华文化传承不息的一面。

同年,我还参与了由解读中国工作室、新华社新媒体中心、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共同出品的《走出黑眼湾》国际版的制作工作。国际版是由英国纪录片导演乔纳森·舒兹剪辑制作完成的,他这样讲:“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理性的做法固然有其长处所在,但观众喜欢更直接、更感性的反应。”这句话同我在2021年撰写的论文观点不谋而合,以讲述故事的方法与观众进行交流,这是促进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非常有效的方式之一。

这一年,我第一次独立完成项目,是我工作两年以来的一次跨越。用镜头记录这些故事让我更加坚信解读中国工作室的选择与价值所在——用影像和文字记录时代变迁下的中国故事。

回顾三年多在解读中国工作室的工作经历,我感受到了文化自信的价值。这种自信不仅体现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上,更展现在对当代中国文化创新发展的自信展示中。在与海外观众交流中,我深刻感受到他们对中国的认知和了解越来越深入,对中国的尊重和认同越来越强烈。中外文化交流不仅增进了不同文化间的理解与友谊,更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了新的动力。

三年多,我有幸见证、参与了诸多影视项目的策划、制作和传播。我和同事们始终致力于通过纪实影像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这些故事不仅涵盖了历史的厚重,更展现了当代中国的活力与创新。

如今,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这份工作的意义和使命:我们不仅要关注中国的成就和辉煌,更要关注普通人的生活和梦想,通过真实地记录和传播,向全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