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经济联系加深,东北的机遇来了!

作者 | 天涯补刀

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以后,欧美对俄罗斯进行了全方位的制裁,从食品、餐饮等服务业,到手机、汽车等中高端制造业……俄罗斯几乎全部需要从中国大量进口。

2020年中国对俄罗斯的出口金额为505亿美元(疫情加大进口),然而仅仅只用了两年时间,中国对俄罗斯的出口金额就达到了761亿美元,两年增加50.6%。

500

与此同时,俄罗斯向西方国家的出口受阻,大量廉价的石油、天然气、矿产、粮食等向中国大量出口。

2020年俄罗斯对中国的出口金额为577亿美元,然而仅仅只用了两年时间,俄罗斯出口中国的金额就达到了1142亿美元,两年增加97.9%。

500

两年时间,中俄之间的贸易额由2020年的1082亿美元增加到1903亿美元,增加了75.9%。

虽然说俄罗斯有粮食、有石油、有武器,不怕打仗,但是老百姓生活需要的可不仅仅是这些——俄罗斯历来有“重视重工业、轻视轻工业”的传统,重工业关系到国家安全,而轻工业则关系到民生。

中国的轻工业独步全球。

正是因为在中国的支持下,俄罗斯经济非但没有崩溃,反而重返世界第十大经济体——当然,中国也从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

我们可以预料的是:中俄之间的贸易绝对不是“一锤子买卖”,双方必是长期合作。

俄乌战争爆发以后,欧洲和俄罗斯之间的不信任程度达到了巅峰,而这种不信任绝对不是几年,甚至十几年时间就能消除的。

而且,我们可以肯定的是:俄罗斯占领的克里米亚、顿巴斯地区是不可能再给乌克兰的,所以即使将来俄乌双方停战了、和平了,这也必将是短暂的,战争和制裁随时都可能再来!在这样的背景下,欧美资本必然不敢再轻易“重返”俄罗斯。

综合来说:俄乌战争爆发以后,中国很多企业几乎“独”占了俄罗斯这个拥有1.4亿人的大市场。

毫无疑问,这对中国的众多企业是一个巨大的机遇。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前几天的一则新闻:中俄边境的满洲里国际公路——外贝加尔斯克口岸,俄方一侧出现货车严重拥堵现象,排队车辆达到700辆。

据俄罗斯《消息报》报道,在外贝加尔斯克边检站,等待通过口岸的货车队伍大概长达7至10公里,卡车司机每天只能向前行驶约90-100米,等待时间甚至长达数周。

由此可见中俄之间贸易之火爆。

500

由于中国和俄罗斯有接壤的边境,所以陆地贸易必然要占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陆地贸易是最安全的贸易方式。

目前,中俄陆地口岸有22个,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内蒙古和吉林。比较有名的有满洲里(内蒙)、黑河(黑龙江)、抚远(黑龙江)、绥芬河(黑龙江)和珲春(吉林)等。

500

俄罗斯全面向中国靠拢不仅仅对中国的企业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对东北也是一个巨大的机遇。

“振兴东北”已经喊了很多年了,但是效果一直不佳,但是这次对东北来说,则是一个天大的机遇。

我们以黑龙江为例。

2022年,黑龙江的GDP为1.59万亿元(约2270亿美元),只要黑龙江抓住机遇,每年多向俄罗斯出口636亿元(约90亿美元),就能提高4个经济增长点;再加上自身2个点的经济增长。合计就是6个点的经济增长。

如果黑龙江省每年的经济增速达到6个百分点,那么就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了。

工资增长和经济增长是正相关:经济增长会带动工资的增长。

以前你一年挣10万,如果GDP增长6%,那么就意味着你一年能多挣6000块。

500

那么,东北能不能抓住这次机遇呢?

很多人可能都知道,我以前在油田工作,大学毕业后就留在了黑龙江大庆油田,后来去了内蒙古的呼伦贝尔分公司,我在那里总共待了超过15年的时间。所以,对北方我有一定的了解。

我们先给大家说说东北有哪些优势,然后再给大家说说东北需要做出哪些改变?

加强和俄罗斯的贸易,东北有很多优势,最大的优势当然就是地理优势了。这个就不用说了。

东北的第二个优势就是:懂俄语的人非常多。

在南方的高校,你是很少看到有俄语专业的,但是东北的很多院校都有俄语专业。比如,我的大学是在黑龙江的东北石油大学读的,当时我们专业一共有40多人,其中学俄语的好像就有5个,他们毕业后大多去了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工作。

贸易离不开交流,而东北则拥有“交流”优势。

东北的第三个优势就是:重工业优势。

大家都知道,东北是我们的重工业基地,石油化工是比较厉害的——俄罗斯出口原油到中国,成本最低的方式自然就是在拥有强大石油炼化的大庆进行炼化后再输送到全国。

随着大庆油田产量不断下降,如果能不断加大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弥补、甚至超过大庆油田的减产量,那么则意味着大庆的炼化企业不但不会缩小规模,反而会加大规模,这肯定能拉大GDP的。

东北的第三个优势就是:农业优势。

东北黑龙江拥有世界上最肥沃的黑土,这种土壤有机质含量大约是黄土的10倍,是肥力最高、最适宜农耕的土地。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垦,东北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粮食基地,人称"北大仓"。

很显然,东北人已经摸索出一套适合极寒地区的耕种模式,而与黑龙江交界的俄罗斯一侧也拥有大量肥沃的土地,但是由于缺少人口,那片土地的利用率不高。所以,如果黑龙江能获得俄罗斯部分土地承包权,那么必然也能增加一块收入。

大家看下面这个图,图中黄色部分是耕地:在与黑龙江交界的俄罗斯一侧是拥有一片肥沃的土地的(还有很多待开发的土地)。那片土地上的俄罗斯人口是比较少的,没有被有效利用起来,如果中国能承包了那一片土地或与之合作,其生产成本将远低于俄罗斯人开发——因为它靠近黑龙江,我们拥有很多人口,而且石油化工就包括化肥的制造,从大庆将化肥运输到那里,远比俄罗斯的运输成本要低。

500

其实,我们以前也经常看到有东北人去俄罗斯种蔬菜、土豆等新闻,但是那个规模比较小,而且大多是以企业或地方政府主导的。但是,现在不一样了,省政府可以向中央政府提出意见,然后由中央政府出面和俄罗斯谈,我相信一定能谈出点东西出来。

另外,俄罗斯还拥有广袤的森林,东三省可以从俄罗斯进口大量廉价的木材,制造成家具,然后再卖给南方发达地区。

说实话,在东北的那些年,我有好几件事没有想明白:

东北大豆那么出名,但是为什么就没有出现比较有名的豆油企业?

东北大米那么有名,为什么就“五常大米”出名了?难道大米就不能加工成更多附加值更高的食品?比如糕点?

东北森林那么多,木材那么多,为什么就没有比较像样的家具企业?

……

东北农林渔牧有那么多优势,为什么TM的老是卖原材料,而不是发展成为附加值更高的商品?一吨木材能卖几个钱?但是,要是你将木材加工成精美的家具,而且是有名牌的家具,然后再卖出去,那个利润是卖木材能比的吗?

事实上,我以前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的时候也有类似的疑问:呼伦贝尔草原是世界三大草原之一,牛羊成群,为什么就没有出现一个有名的羊毛衫企业呢?

你把优质羊毛卖给人家,人家制造成羊毛衫,你才赚几个钱啊?

事实上,我还真特意因为这个事问过当地人,当地人告诉我:以前也有羊毛衫厂,但是因为各种原因都被搞黄了,营商环境不好。

那么,东北想要抓住机遇,到底需要做哪些呢?

以下内容纯粹是我在东北和内蒙古待十几年的感受,都是自己的感受,不一定对。

我认为东北想要抓住机遇,政府必须要改变思路:不要过多地干涉企业经营,更不要老是变着法地去为难企业或薅企业羊毛。

东北是“共和国的长子”,曾为中国做出非常杰出的贡献,那里有无数的大型国企。国企和政府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所以政府也养成了一种不好的习惯——老指望着国企,老想薅国企羊毛。

以前我在内蒙古分公司的时候,地方政府没事就找你麻烦,一会查环保、一会查水源……这个不让干、那个不让干,动不动再罚你下……

所以,我认为,东北想要抓住机遇,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1、地方政府必须要改变思路,少干预企业经营;

首先,没有收到举报,除了规定的审查外,不要动不动就去查企业,更不要动不动就以此薅羊毛。

其次,要主动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尤其是政策上的困难。比如,有一年,地方政府财政出现问题,公务员工资都开不出来了,于是就找到我们的公司,要求我们多打油井、多采油,多纳税……MD,以前财政不紧张的时候,这个理由那个理由的不让我们开发,财政紧张了,就找到我们,主动帮我们弄环保、找国土资源部门……早干啥了?非要等到自己没钱了才想到干事?

现在,俄罗斯全面倒向中国,中俄贸易必然更加密切,俄罗斯缺少的是轻工业,那些行业大多都不是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所以你地方政府不要老去干涉企业——你那点小心思谁不知道啊?你总去查企业,不就是想薅点羊毛?

2019年的时候,深圳市人民政府政策研究室主任吴思康说过这么一段话:在深圳,很多销售超过100亿元的企业家,他们连一个市领导都不认识。

东北的地方政府必须要学深圳,少干预企业经营,少去“学习”,少去“参观”,少去“薅羊毛”。

当然了,能做到深圳这样的肯定是极少数的了,不仅东北的各级政府要学习深圳,其它地方的各级政府也要学习。

第三,必须要重视人才。

我说这点,我相信很多人肯定不服。我也不知道我说的有没有代表性,但是却是我亲身经历的真实例子。

2017年的时候,我从国企辞职,辞职回到江苏后,我接到的第一个电话竟然是盐城市政府的电话(我都不知道他们是如何知道我的电话的)——我回来的第一时间,市政府就给我打了电话,然后还给我申请了一个共青团中央举办的“百名网络正能量”竞选,老朋友肯定知道,当时我还专门发文给自己拉选票,虽然最终没有选上,但是我心里也是高兴的——市政府的人员打完电话后不久,市共青团的又带着县共青团的专门跑到农村来“看望”了我下,饭都没有吃,就是简单的聊些东西……

我不确定我是不是个人才,但是他们的做法让我心暖。

相反,在大庆的时候,某些部门电话找到我,要我给他们发一篇和我号风格完全不同文章,还曾委婉的“告之”过我:大家彼此帮助才能都好。

我鸟也没鸟他们,有本事就动用你们的力量把我的号封了。

我的性格不是很好,吃软不吃硬。

东北的很多企业嘴上天天喊着尊重人才,但事实上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否则当初我也不会辞职。

其实,这个也可以理解——国企是国家的,又不是私人的,各级领导都带着这样的“心思”,怎么可能会尊重人才?得用“听话”的、得用会送礼的、有关系的。这是个难题,也是国企需想尽办法解决或削弱其影响。

2、老百姓的思想也需要改变。

我对东北人有一个非常不好的印象:懒。

当然,我不是说所有人都懒,而是相对于南方,东北懒人的比例相对要高些(在澡堂、在街边摊、在建筑工地上,在那些比较辛苦的行业,大多都是南方人,而不是东北人)。

东北的冬天比较冷,户外各种施工几乎都停止了,所以在一些农村地区有“猫冬”的传统。

以前中国比较穷,你想打工也没工打。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只要你想打工就一定能找到工作,只不过是挣多挣少的问题。

在江苏的农村,你基本是看不到有年轻人和中年人待在家里的(农村基本都是老弱),但是我在东北的农村见过太多了,不要说中年人了,年轻人我都见过不少。

冬天不能干活,难道非要猫着?就不能去南方打点工?哪怕到温暖的地区打三个月工,挣个万把块钱,等开春能施工或种植的时候再回去不行吗?

东北国企多,铁饭碗多,一些城里人的思想也需要改变。

我在东北的另一个感受就是:精致利己主义者特别多。

政府好不容易招商引资来一个企业,一些人就不乐意了,就抗议、示威了,这个污染、那个噪音的……发展经济怎么可能没有代价?我们这地方为什么就没有那种情况?

以上内容纯粹是我个人的一些理解,不一定正确,也不全面。

总之,我认为东北想要振兴,不仅仅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还需要自身的努力和改变。

我希望东北能抓住这次机遇,也希望东北能变得更好,更希望我们中国能变得更好。

来源 | 天涯时事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