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最逊色于杜甫的是……

作者|   华伟552

来源|   历史的荷尔蒙

前几天利用五一假期,在家乡武汉某书店做了一场面向青少年的签售会。主要讲的就是李白、杜甫和苏东坡。

李白是用来崇拜的,杜甫是用来敬重的,东坡是用来喜欢的。

中间我问,有谁喜欢杜甫的,场下仅一人举手。

看来大家真的不理解杜甫。

陶渊明李白们,只会关照自己的内心,在无力之际,我要怎么样怎么样。

杜甫不是,他总是替别人着想。

这不是大爱,又是什么呢?

下面是我写杜甫对待朋友的一篇文章,节选自上个月出版的《5分钟爆笑古 人:杜甫篇》。

文章很长,大家利用周末时间,静下心来读一读。

~~~~~~~~~~~~~~~~~

杜甫这人太好了。

别人对他好十分,他要还给别人十二分。

杜甫在生活中很低调,把自己的姿态放得很低,就像一个透明的存在,别人感觉不到任何威胁。

终其一生,杜甫的重要习惯之一,就是写诗来表达对朋友们的赞赏和思念。

既无权,又没钱,他能为朋友做的,也只有写诗了。

这种纯精神层面的给予,致使能留在他朋友圈里,反而是真朋友了。

这种精神甚至穿越了时空。

文豪苏东坡就曾说过,“每饭不忘君”。

这就是杜甫的人格魅力。

1

杜甫的朋友圈里,最重磅的当然是李白。

杜甫对李白,一生都是高度尊重和深切爱护。

关于他们的初见,闻一多先生是这么评价的——

“四千年的历史里,除了孔子见老子,没有比这两人的会面,更重大,更神圣,更可纪念的。”

两人风格不太一样,杜甫不能为李白之飘逸,李白不能为杜甫之沉郁。

可是他们成了最好的精神至交。

其实,从公元744年春天到745年秋天,他们总共就见过三面。

第一次见面,是在神都洛阳。

李白43岁,杜甫32岁,正是两人一生中最好的年华。

因为不适应官场,李白刚被踢出皇宫。

玄宗还给李白留了点面子,送他伴手礼,和几锭金元宝。

诗仙如大鹏折翅,天马坠地,精神上的震荡可想而知。

好在他善于调节自己(后来这是他一生最良好的习惯),于是第一时间来到小酒馆,想喝个痛快。

毕竟是春天,一切充满希望,心情自然不坏。

正值下午,酒客不多。

一位瘦弱的读书人,悄悄地走到李白的酒桌边,他就是杜甫。

当时李白已经名满天下,皇宫3年翰林生涯,更令他妇孺皆知,

对李白大哥的才华,杜甫是拜服的,这次偶遇更令他惊喜万分。

“我叫杜甫,喜欢诗歌,来自河南,刚刚落榜,”杜甫小心翼翼地自我介绍。

那些年,李白见过的文学青年太多了,作品都很平庸。

可是眼前这个穿蓝衫的年轻人,似乎不一样,

具体怎么不同,一时说不上来,

“今天没去上班吗?”李白再次确认眼神,声音和缓,

“一直失业哩!”杜甫尴尬地笑了一下。

李白的心忽然有些隐痛,天下该有多少这样的痴人?

“不如,你跟我去寻仙吧,”

说出这句话,连李白自己都有点惊讶。

他很少对粉丝这样,何况是首次见面。

然而,有一种强大的直觉支配着他。

“好的好的,太白老师,”杜甫受宠若惊道,“反正最近没什么事。”

那时候杜甫还不用为生活发愁,毕竟父亲还是兖州司马。

他们结伴出发了。

路上,他们遇到了一个脸上布满青春痘疤痕的诗人,名叫高适。

对,就是那个写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家伙。

那个时候,高适还是落魄的读书人。

他们三人从开封出发,一路浪到山东地界,边寻仙边打猎。

杜甫每天都要写日记,记录与李大哥的片断。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

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

向来吟橘颂,谁与讨莼羹?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

此诗大意:李白往往写出很美妙的诗文,写的就像阴铿那样好。我也算得上是鲁郡的隐士,喜爱他就像对待自家弟兄。喝醉后可以同盖被子睡觉,白天就结伴携手一起游玩。想到我们还有个隐逸的约定,一同去寻访城北郭先生。进门后就产生高雅的兴致,年幼的小童也让人感到清雅。一直到夕阳西下寒杵声起,晚云笼罩古城还不想告辞离开。就如《橘颂》中的高品格之人,谁会贪恋故乡风物之美呢?这真是杜甫一生中少有的畅快时光了。

他们不再讨论仕途,而安闲沐浴于纯真的友情之中。

两人还合作写诗——“诗圣”“诗仙”共同出品,

多么令人激动的盛事!

第二年,山东兖州。

杜甫再次见到李白,

经过一年多的交往,两人已是无话不谈。

李白没什么变化,依然笑容满面,就是眼角的皱纹多了些。

喝完酒,他戴着斗笠去杜甫的菜地里看了看,

迎着夕阳,身披霞光,吟了一首诗——

《戏赠杜甫》

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

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兄弟啊,你看你都变瘦了,写诗别那么拼了!

两人拥抱作别,从此再未见面。

李白因永王祸入狱后,杜甫正担任左拾遗,别人抢着跟李白划清界限(包括高适),杜甫偏不。

他当即写了一首诗遥赠知已。

《不见》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不改初心,思念殷切(“三夜频梦君”),杜甫坚持为老朋友站台,真牛!

此后,杜甫真的将李白当成了精神上的寄托,

其实杜甫小李白10多岁,最初并不能理解李白离开皇宫的选择。

后来安史之乱爆发,山河破碎,壮志难酬,个人理想宣告破灭,杜甫愤而辞官,南下蜀地,才理解当年的李白。

而且他们的创作属不同类型。

来自长江流域的李白是倾泻而出,不可遏抑,就像《庄子》和《离骚》;

来自黄河流域的杜甫是犹犹豫豫,千锤百炼,就像《史记》和《左传》。

但仔细一看,他们一个写大唐之盛,一个写大唐之衰,共同完成了5000年文学史上的最美拼盘。

有人说李白是逃避者,而杜甫是改革者。

不管如何,后世将杜甫与李白并称“李杜”,不知道诗圣听到这个消息后,将会是何等的开心。

2

严武,杜甫晚年最重要的朋友,没有之一。

严武的父亲名为严挺之,曾在长安与老杜要好。

757年,战事吃紧,为了家人安全,杜甫不得不随大批流民逃入四川地区。

在那里,他见到小自己14岁的严武。

严的诗很普通,但他是功勋军人,曾两次镇守四川。

最关键的是,他是杜甫的忠实粉丝。

在成都,他为偶像盖了一座草庐。

长期买不起房(交不起首付的那种),杜甫终于有了安身立命之所。

他的创作突飞猛进。

据统计,草庐4年时间,他写诗240余首,

历史上,杜甫有很多名字:杜子美、杜少陵、杜工部,杜拾遗……

但囚徒估计,他最喜欢的名字应该是——杜草堂,

所有外在的东西,最终都会消失于无形,只有回归自然,他内心才有自洽感,

他感激严将军,为此,对仕途失望的他,又破例去做了一回幕僚。

甚至有一次他喝多了,当众说出“严挺之居然有这样的儿子”(严挺之乃有是儿),严武还是包容了他。

乱世中,唯有抱团取暖。

杜甫先后给严武写过10多首诗。

《送严侍郎到绵州,同登杜使君江楼》

野兴每难尽,江楼延赏心。归朝送使节,落景惜登临。

稍稍烟集渚,微微风动襟。重船依浅濑,轻鸟度层阴。

槛峻背幽谷,窗虚交茂林。灯光散远近,月彩静高深。

城拥朝来客,天横醉后参。穷途衰谢意,苦调短长吟。

此会共能几,诸孙贤至今。不劳朱户闭,自待白河沉。

为了送别好朋友,恨不能从傍晚喝到清晨。

对好友的缺点,他也忠实地予以劝说。

严武虽有能力,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骄傲和奢侈。

严武有没有听杜甫的劝,不知道。

有很多传言说严武和杜甫之间关系有裂痕。

但只要看看杜甫写给严武的诗,就足以击破诗人与年轻资助者之间有矛盾的谣言。

可惜严武短寿,只活了39岁。

严武死后(765年),杜甫不得不重归漂泊,

那是他一辈子最后的五年。

 

3

杜甫最喜欢的人,还有一个大他20岁的老头,名叫郑虔。

这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他曾把自己的作品呈给唐玄宗,皇帝在长卷未端写了四个字:“郑虔三绝”。

郑虔虽然有才,却饮酒无度,放纵不羁,无法胜任政府部门的日常工作。

杜郑两人都来自河南,老家近在咫尺。

在长安初遇时,杜甫39岁,郑虔59岁。

两人都是落榜生。郑虔抑郁寂寞,杜甫沉沦不遇,可谓同病相怜。

两人彻夜长谈,有说不完的话。

用杜甫的话说,达到了“忘形到尔汝”的程度,这应该就是知己的感觉吧?!

杜甫认为老郑“先生有才过屈宋”。后来陆陆续续写了20多首诗,来评价和追忆郑虔(广文先生)。

《醉时歌》

诸公衮衮登台省,广文先生官独冷。

甲第纷纷厌梁肉,广文先生饭不足。

先生有道出羲皇,先生有才过屈宋。

德尊一代常坎坷,名垂万古知何用!

杜陵野客人更嗤,被褐短窄鬓如丝。

日籴太仓五升米,时赴郑老同襟期。

得钱即相觅,沽酒不复疑。

忘形到尔汝,痛饮真吾师。

清夜沉沉动春酌,灯前细雨檐花落。

但觉高歌有鬼神,焉知饿死填沟壑?

相如逸才亲涤器,子云识字终投阁。

先生早赋归去来,石田茅屋荒苍苔。

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盗跖俱尘埃。

不须闻此意惨怆,生前相遇且衔杯!

在这首诗里,杜甫表达了对郑虔的巨大同情。

郑虔是个非常有气节的人,安史之乱爆发后,他被抓捕,却拒绝出任伪职,暗中还给唐玄宗送情报。

郑虔之所以能免灾,是因为他跟王维、苏源明一样,在面对叛军的时候使出了绝招——装病。

两年后杜甫与郑虔乱后重逢,杜甫称赞老朋友“握节汉臣回”,说他是个耿直汉子。

又一年后,杜甫赶到老郑故居,写下一首著名的七律。

题郑十八著作虔

台州地阔海冥冥,云水长和岛屿青。

乱后故人双别泪,春深逐客一浮萍。

酒酣懒舞谁相拽,诗罢能吟不复听。 第五桥东流恨水,皇陂岸北结愁亭。

贾生对鵩伤王傅,苏武看羊陷贼庭。

可念此翁怀直道,也沾新国用轻刑。 祢衡实恐遭江夏,方朔虚传是岁星。

穷巷悄然车马绝,案头干死读书萤。

全诗还是在感叹命运对郑虔的不公平。

他曾写道,“故旧谁怜我?平生郑与苏”,其中的郑,就是郑虔。

不久,老郑客死他乡,年69岁。

远在成都草堂的杜甫得知消息后,哭得死去活来。

人生最痛苦的事,莫过于老友离世,我却不在身边。

 

4

杜甫不仅诗多,人缘也不错,所交朋友上至丞相、刺史,如房琯、严武等,下至小官微吏等底层人物,如郑虔、岑参等,几乎遍布社会各个阶层。

在众多的朋友中,高适是杜甫所倚重的挚友,他对杜甫的帮助很大,对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杜甫与高适的相遇,是在开元二十七年(739)。

当时高适应制举不中,杜甫举进士未第。

怀才不遇的两人,在汶上(今属山东)一见如故,纵酒狂歌。

居梁宋期间两人经常往来,在长安期间也时有唱和。

然而,两人后面的人生却大不相同。

高适在仕途上一路走高,才来成了唐朝唯一封侯的诗人(三品大员),而杜甫却一路坎坷。

上元元年(760),杜甫因经济拮据,向时任彭州牧的高适求助,没有得到回应。

为此杜甫写了一首诗。

《因崔五侍御寄高彭州一绝》:

百年已过半,秋至转饥寒。

为问彭州牧,何时救急难。

为了养活一家人,老杜直接向高适伸手要援助,也是没有办法了。

次年,高适任蜀州刺史,寻访杜甫。

老杜十分高兴,作诗记录。

《奉简高三十五使君》:

当代论才子,如公复几人。

骅骝开道路,鹰隼出风尘。

行色秋将晚,交情老更亲。

天涯喜相见,披豁对吾真。

可以看出,杜甫对高适的情感依然很深。

宝应元年(762),杜甫去往绵州,正遇蜀中叛乱,想返回成都草堂,绝望之中又求助于高适。

《寄高适》:

楚隔乾坤远,难招病客魂。

诗名惟我共,世事与谁论。

北阙更新主,南星落故园。

定知相见日,烂漫倒芳尊

高适再次没有回复,杜甫只能颠沛流离。

广德元年(763),高适挂帅抵御吐蕃失利,杜甫写《王命》《征夫》《西山三首》等诗,表达了对百姓生计的忧愁,以及统帅援军的不满。

764年,高适被召回京,杜甫又写诗相送。

(卡片:

《奉寄高常侍》:

汶上相逢年颇多,飞腾无那故人何。

总戎楚蜀应全未,方驾曹刘不啻过。

今日朝廷须汲黯,中原将帅忆廉颇。

天涯春色催迟暮,别泪遥添锦水波。

从杜甫与高适在蜀中的交往看,很多人觉得两人的关系出现了裂痕。

其实,杜甫对高适的情感是始终的,觉得两人一直如当初见面一样。

杜甫并没有意识到,地位上的差异和性格上的不同,已经使他和高适的关系不再那么密切平等。

高适的态度是容易改变的,故《旧唐书》评价他“君子以为义而知变”。

由于经历和身份的悬殊,他不会再像以前那样有求必应,也不会有那种心心相印的挂念。

对待友谊,杜甫的不变和高适的变化,性格使然,无关对错。

5

大概从两年前起,“李杜”不公平的友谊让大家津津乐道。

其实,杜甫梦见李白的同时,也在为好友岑参而消瘦。

杜甫比岑参大13岁,一直拿他当知心小兄弟,两人曾多次结伴出游。两人有点像。

杜甫说“诗是吾家事,吾祖诗冠古”,岑参说“国家六叶,吾门三相”(岑氏家族的确出过三位宰相)

两位自负的诗人,有很多共同语言。

《九日寄岑参》

出门复入门,两脚但如旧。

所向泥活活,思君令人瘦。

沉吟坐西轩,饮食错昏昼。

寸步曲江头,难为一相就。

吁嗟呼苍生,稼穑不可救。

安得诛云师,畴能补天漏。

大明韬日月,旷野号禽兽。

君子强逶迤,小人困驰骤。

维南有崇山,恐与川浸溜。

是节东篱菊,纷披为谁秀。

岑生多新诗,性亦嗜醇酎。

采采黄金花,何由满衣袖。”

这首诗以思念朋友,思念得“思君令人瘦”,却因大雨阻隔开始。中间是杜甫诗的一贯风格:忧国忧民。

受苦受难的老百姓,庄稼被大水毁于一旦,无可挽救。官员们勉强做出从容自得的样子,老百姓却困于泥泞而难以行走,愁苦与当下,估计更愁苦于年税。

岑参也写了一首诗回应他。

《寄左省杜拾遗》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公元754年,岑参从长安去边陲,杜甫写诗鼓励。

在边疆,岑参慢慢将一生的执念放下。

他认认真真地生活,写诗,成了与高适等人齐名的重要边塞诗人。四年后,杜甫还与韦少游等联名上奏,举荐岑参为左被阙。他们的友谊,从未被时空阻隔。

……

769年冬,岑参在四川的一个小客栈孤独去世。仅仅过了一年,杜甫在前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

 

6

还有几个人,不得不提。

一是房琯。756年,前宰相房琯与叛军作战,兵败陈陶。

房琯是个好同志,我们不能苛求一个文人有多高的作战水平。

但房老师还是被唐肃宗处分了。

当时杜甫刚冒险逃出长安,穿过对峙的两军来到凤翔,肃宗看他可怜,赏了一个左拾遗的官职。

对房琯事件,所有人都保持沉默,

只有杜甫站出来为他说话,“房琯有才,不宜罢免”,

肃宗震怒。

幸亏宰相张镐相救,说杀掉杜甫,“恐绝言者路”,老杜这才保命。

但随后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专管莫名其妙的杂事。

其实杜甫本可在仕途上有所发展,但他太固执了,认为房琯就是“当代诸葛亮”,杀不得,从而丢失了前程。

没办法,在对朋友这件事上,杜甫就是这么轴。

杜甫也有收获,官琯事件后,他被大老板彻底遗弃,从而真正走向人民,走向生活。

二是公孙大娘。杜甫幼年看她舞剑,从此记忆一直刻在心中。

年老之际,看到公孙大娘的徒弟李十二娘表演,灵感迸发,写了一首诗,诗前还有一个很长的序。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

大历二年十月十九日,夔府别驾元持宅,见临颍李十二娘 舞剑器,壮其蔚跂,问其所师,曰:“余公孙大娘弟子也。” 开元三载,余尚童稚,记于郾城观公孙氏,舞剑器浑脱, ……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

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

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

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鸿洞昏王室。

梨园子弟散如烟,女乐余姿映寒日。

金粟堆前木已拱,瞿塘石城草萧瑟。

玳筵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

从这首诗里,我们可以看到,公孙大娘舞剑的场景,是如何地激励了尚是孩童的杜甫。

……

还有个老朋友,让诗圣久久不忘怀,他就是大音乐家李龟年。

《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诗的前二句,追忆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了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之情;后两句则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

全诗语言极平易,而含意极深远,包含着非常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

不管是回忆公孙大娘舞剑,还是回味李龟年奏乐,老杜的笔端都充满了时世凋零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之感。

脑补大剧场(微信对话)

群名:老杜会客厅

群主:杜甫

群成员:李白,岑参,李龟年,高适,严武,苏源明,郑虔,房琯,唐玄宗,唐肃宗,公孙大娘,贺知章,王维,赞公和尚,杨怡,杨氏,杨贵妃,杜闲,杜审言,杜预,韦济,李宪(李琎的父亲),张垍,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李邕,崔国辅,杜佐,卫八处士,孔巢父,韦偃

杜甫:各位好久不见,欢迎来聊

李白:阿杜,看头像你又瘦了

杜甫:没办法,家里又没米下锅了

杨氏:@杜甫 相公又要去借米了吗

高适:唉,我这里还有几袋,过来拿吧@杜甫

杜甫:总借你的,多不好意思

岑参:为什么写诗的人,生活都那么苦?我真是泪流满面

贺知章:也包括我吗……

杜甫:老贺就不要在这里凡尔赛了

唐玄宗:贺爱卿,你来给他们介绍一下人生经验

贺知章:很简单。工作卖力一点,野心小一点,就不会挨饿了

“杜甫”发出一个表情

500

一句话知识点:

杜甫一家在物质生活上,过得很不如意,经常要接受朋友们的接济。

贺知章从30岁高中状元,之后在朝廷过了50多年惬意的日子,所以唐玄宗让他介绍经验。

苏源明:@杜甫 现在还记得那次我们一起打猎

杜甫:我也记得……

苏源明:当时天上有一只大鸟,你停住马儿,向天空射出一箭,那只鸟就落到马前

杜甫:现在再也没有那种惬意的生活了500500500

“李白”发出一个表情

500

李白:阿杜,这事怎么从来没听你说过?

李白:没想到你还是个武林高手

杜甫:你也没问过我啊,再说后来都荒废了

“李白”发出一个表情

500

一句话知识点:

苏源明自幼父母双亡,是杜甫早年最重要的朋友,两人曾在徐州、兖州一带纵马打猎,过了一段快意的时光。

房琯:小杜,还没谢谢你帮我说话呢!

杜甫:可惜人微言轻,没帮上忙。

唐肃宗:@房琯 看你大老远来投奔朕,才让你做宰相的

唐肃宗:可是你太令朕失望了

郭子仪:一个文官,没有什么战斗经验,确实可悲……

杜甫:郭帅说的是,但他罪不至罢免

唐肃宗:@杜甫 你居然为房琯说话,朕很失望

“唐肃宗”发出一个表情 

500

一句话知识点:

房琯是唐玄宗派去册封李亨为皇帝的人,李亨也认为房琯素有盛名,对他倾心相待。可是房老师不通兵事,好空谈,又用人失误,结果在在战场上大败而归。

杜甫作为言官,积极为房琯说话,遭到唐肃宗李亨的怨恨。

官琯事件是杜甫仕途的中止符。

公孙大娘:看我演出的时候,你才6岁,留下那么深刻的印象?

杜甫:是啊,读书人没什么,就是记性好

杜甫:再说您舞姿雄健,观者如堵,那可是大场面

“杜甫”发出一个表情

500

唐玄宗:公孙爱卿,什么时候再入宫表演剑舞?

公孙大娘:皇上想看,随时通知就行

唐玄宗:@杜甫 你为公孙大娘写的诗,非常好

唐玄宗:不仅挥洒出我大唐盛世的万千气象,还让舞蹈艺术深入民间

杜甫:谢皇上夸奖,那现在能给我一个offer吗?

唐玄宗:500500500

唐玄宗:你还是写你的诗吧!

一句话知识点:

杜甫晚年在四川夔州看公孙大娘的弟子李十二娘表演,似曾相识,一问才知道其为师徒关系。诗圣随手写了首回忆诗《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公孙大娘同时也是艺术爱好者唐玄宗的座上宾。

严武:看了你的茅屋为秋天所破歌,我好自责,没有照顾好老兄

杜甫:你已经帮了我很大的忙。寄人篱下,总是很不安。

严武:跟我客气啥,爹临终前说了让我照顾你的

“杜甫”发出一个表情:

500

严武:上次推荐你做参谋,好像不是太愿意

杜甫:愿意愿意,只是有点受束缚的感脚

“杜甫”发出一个表情

500

李白:阿杜,官小了嫌弃,有了编制又怕受束缚,你要闹哪样?

李白:还是随我云游天下吧

杜甫:难道一个读书人,就只能闲云野鹤?500500500

贺知章:有人总结说,王维渴望归去,李白渴望前方,而杜甫永远在路上。

贺知章:三个人里最苦命的,还是杜老弟500500500

“杜甫”发出一个表情

500

杜甫:真羡慕老贺,虽没当过宰相,但一生福禄寿俱全

贺知章:唉,混口饭吃

一句话知识点:

杜甫一辈子的仕途,加起来也只有寥寥几年而已。而且那几年也很不顺利。

点击「历史的荷尔蒙 ID : lishideqiutu2017」阅读原文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