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无法要求年轻人体验着私企的资本形态,却有着以建设祖国为毕生事业追求的情怀

【本文来自《廉思:共产党如何赢得青年?首先要认识青年》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这篇文章读下来真的是发人深思,作者的很多观点都精辟、切中要害,值得摘录下来深入讨论,虽然评论区很多人会喊着“我要解决问题”“我要XXXX,你为什么不给我”(刚才看到评论区喊要不要求房子就结婚的妹子),但是至少说明主流的研究者和政策的制定者已经号住了准确的脉,比如说:

1)“在趋向“价值意义追寻”与“社会责任”的青年就业观念下,在个体工商业、三资企业、民营/私人企业从业的青年工作满意度得分显著低于党政机关与国有企业……‘同样都是写代码,央国企的工程师是大国工匠,为国争光;但为什么在民企就感觉是给老板打工?职业自豪感去哪了?’”——目前私企和体制两种雇佣并行的情况下,你无法要求年轻人体验着私企的资本形态和雇佣关系,却有着铁人王进喜一般“以厂为家”“以建设祖国为毕生事业追求的情怀”,早年很多私企搞“企业文化”试图去平移这种情怀让员工忘我奋斗,但是企业主和资本给不了普通员工相应的安全感和回报,自然这些故事讲了十多年之后也就讲不下去了。

2)“对于正在“向下流动”的个体而言,下游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下游的归因。是能力不足?努力不够?国际环境不好?亦或是社会不公平?……如果青年人认为“由于制度障碍或缺失,使自己失去了竞争机会”,这种“非竞争性下游化”的归因,无疑将引发更大的社会风险。”——人的本能是“向外归因”,因为这会减轻自己的压力、焦虑和负罪感,所谓“错的不是我,是这个世界”。当然,有一部分的“归因于制度”当然没错,但这个领域也是最容易煽动情绪无脑带节奏的,比如说把一切社会乱象都解读为“资本的阴谋”,把一切上升的困难都解释为“寒门难出贵子”,把一切情感上的遭遇都解释为异性的“拜金”和“无耻”等等(不能多说了,因为肯定有人现身说法:“不然呢,难道不是这样吗”)

3)技术使“复制”复杂劳动经验成为可能:大量复杂劳动的模块生产者沦为数字化的“工蜂”,而极少数复杂劳动的核心掌握者则成为数字化的“蜂后”。单个“工蜂”的经验没有价值,它只是个模块搬运工而已,只有在“蜂群”顶端的“蜂后”才具有掌握全局和系统集成的能力——之前很经典的《摩登时代》里的流水线早就不再是蓝领工人的专利了,企业把岗位职责越来越“模块化”,对于个人能力的依赖降到最低,以便随时可以把员工作为工业品的一个标准化零件换掉,这是其实是35岁危机的基础逻辑。很多上了年纪的高管中年失业,是因为老板不想付这个价钱的工资了,换一个性价比高的零件磨合磨合还能继续用,所谓的“减员增效”,在这样的工作逻辑之下,代表先进生产力的程序员也只能称自己是“代码农民工”(所谓“码农”)

4)人从来不是“管”出来的,你把青年工具化,工具怎么会有意识?工具只是为了更好的执行。把所有人的工作内容都KPI化,把所有学生的时间都用上课占满,用这种方法塑造人,很难产生创新者和引领者——之前人大代表蒋胜男的那句话黑色幽默中振聋发聩:企业家说要员工有“狼性精神”,格子间里能养狼吗?谁家的狼每天早晨排队打卡?同样,要呼唤梁启超笔下“虎啸龙吟”的“中国青年”,你得给他们恣意青春,追求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哪怕乍一看很荒唐的空间,而不是从幼儿园开始就为了升学,为了各种指标“卷死别人”

5)要做好党的理论的青年化阐释,在“软化文体”的同时“硬化逻辑”,既讲清“道理”又剖析“案例”,善于把宏大叙事与身边小事统一起来,把党和人民事业与青年个人奋斗统一起来,引导青年自觉认同党的理论——这里的“软化文体”和“硬化逻辑”总结得太到位了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