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已经不会用唯物主义和马列主义分析问题了吗?
比如,现在年轻人的结婚难生子难问题,看了很多对此的思考,无论是房价太高结婚成本太高养孩子成本太高等等,都只接触到了表象而没有接触到事物与问题的实质。改开几十年,我们研究社会现象已经习惯了使用西方经济学和社科学的思考方式和解决手段,而已经放弃了我们曾经成功的模式。所以,无论怎么民间怎么呼吁政府怎么出台政策,都是治标不治本。
你们有用过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来分析这些问题吗,年轻人为什么因房子问题困扰结婚生子,为什养不起更多孩子,为什么过去人们敢生多生?因为没有后顾之忧,即使是住房困难,但总会分到房,这份期盼就能让年轻人敢结婚敢生子,即便暂时住宿舍,也相信会轮到自己分房。基本的住和教育以及医疗,这三大块的市场化失败,直接导致了近几代人对老无所依的担忧,因为对未来没有信心,人们惶恐,所以不能稳定。
市场化是必要的,但有些涉及整个种族和国家长远稳定的福祉,不能市场化,住房、医疗和教育,社会主义国家这三块不能全部市场化,以房子为例,无论是国家分房还是企业分房,都必须重新捡起来,对各种社会闲置房进行国家统筹收购和管理,保证一个家庭能拥有一套适合人口的住房,对于那些挣了钱的想居住条件更好的,允许他们在自己个人购置新居后交出国家配给的住房,而民间房地产商的顾客正是这一类人。如此,既解决大量年轻人住房 结婚问题,也有效的限制了房地产的恶性发展,同时推动了精品化的地产市场。以此,医疗和教育都如此,在保证绝大多数人的国家兜底后,允许有钱的人在社会上寻求更高的医疗和教育。
而这些事关人民安居乐业的主要环节上国家和市场两条腿走路,满足不同阶层人的需求,不能将所有人都丢到一个竞技场去抢食,那是弱肉强食的哲学,不是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哲学,而这不正是生产关系的问题吗?
以上,只是个人一点思考,更完善更详细的思考和补充,就需要网友们各抒己见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