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辩论角度解读《论持久战》

  从2月27日起,我至今一共在空间发了11篇讲辩论的说说,加起来应该不会少于3万字。

    为什么要写呢?

    很简单,因为:

    1.我感到这事很有意思;

    2.我相信读者中也会有人感到这事有意思;

    3.但我们认为的“有意思”是不是一样呢?

    4.我不知道。

    5.所以要写出来,于是:

       5.1一样的地方,我们互相认同;

       5.2不一样的地方,我们互相补充。

    更重要的是,十多年前,在我加入的一个红色网友群里,不少同志都认为我们现在的思想政治教育缺少“战斗力”,除了个别教育者自身理想信念不坚定以外,还表现为两点:

    1.理论素养不高,对正确的东西讲不透;

    2.批判能力不强,对错误的东西驳不倒。

    然而这问题如何解决呢?

    同志们认为要多看书,多了解历史,多和劳动人民接触,特别要善于运用阶级分析方法去观察和思考。

    这些当然都很对,而且是最根本的东西。

    但这些也还是需要一种更系统的方法或模式去训练和提高。

   

    于是我想起了自己参予和指导辩论赛的经验——我们在准备辩论的时候,一般要准备两个“战场”:

    一个是推论战场,主要是建构和推进我们的立论;

    一个是反驳战场,主要是预判和反驳对方的立论。

    前一个战场,不就对应于“把正确的东西讲透”吗?

    后一个战场,不就对应于“把错误的东西驳倒”吗?

               

   其实我在带辩论队的时候,就曾将《共产党宣言》、《反杜林论》、《论持久战》等不少马列经典推荐给队员读,因为我当年读这些书的时候,感到一个特别有意思——注意,又回到“有意思”了——的地方在于:

   他们居然如此雄辩,如此善于反驳论敌。

   他们的很多论述,稍加改编,就会是经典的辩词。

   就以毛主席在抗日战争初期写就的名篇《论持久战》为例吧。

   《论持久战》中有一节“驳亡国论”,毛主席在其中批判了“中国打不过日本,China必亡”的观点,文章说:

    “亡国论者看到敌我强弱对比一个因素,从前就说“抗战必亡”,现在又说“再战必亡”。如果我们仅仅说,敌人虽强,但是小国,中国虽弱,但是大国,是不足以折服他们的。他们可以搬出元朝灭宋、清朝灭明的历史证据,证明小而强的国家能够灭亡大而弱的国家,而且是落后的灭亡进步的。如果我们说,这是古代,不足为据,他们又可以搬出英灭印度的事实,证明小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能够灭亡大而弱的落后国家。所以还须提出其它的根据,才能把一切亡国论者的口封住,使他们心服,而使一切从事宣传工作的人们得到充足的论据去说服还不明白和还不坚定的人们,巩固其抗战的信心。”

    你看,毛主席将正方“必胜论(注意,不是“速胜论”)”与反方“亡国论”的攻防梳理得一清二楚:

    正:中国不会亡,抗战必胜。

    反:何以见得?请您方举证。

    正:日本虽强,不过三岛,人口六千万;我中国虽弱,乃泱泱大国,幅员为日本三十倍,人口四万万,为日本六倍有余。我国焉有不胜之理?

    反:您方以大小论战争胜负,此判准大谬不然。蒙元灭宋,就是以小吞大,然而摧枯拉朽,势如破竹啊。

    正:蒙元攻南宋时,已灭了金,其疆域已不比只有半壁江山的南宋小了,很难说以小吞大。

    反:那蒙古一个小小部落,又是怎么灭的大金呢?还是以小吞大啊。何况后来还有满清灭明,这总是以小吞大了吧?何况蒙元比南宋、满清比大明都还落后些,而日本比我中国要先进。

   正:古今异势,你讲的都是古代的例子,不足为据。

   反:您方要近代的例子是吧?那好我方举一个:英国灭印度。这总是近代了吧?英国是小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类似日本;印度是大而弱的封建国家,类似我国。结果如何?史实俱在,不用我多说了吧?所以您方以大小论胜负,这个判准无论古今,都是不成立的。您方以此推论中国必胜,岂非沙上建塔?这一点我方结下。

  正:………

  大家看看,在毛主席笔下,双方这第一阶段的攻防,反方“亡国论”似乎还占了上风,所以毛主席认为,正方光说我们“地大物博,人多兵多”是不够的,还必须拿出其它根据,进行新的论证,才有可能驳倒反方。

   这些根据是什么呢?

   毛主席认为,这个根据,“是时代的特点。这个特点的具体反映是日本的退步和寡助,中国的进步和多助。”

   于是双方开始了第二阶段的攻防(均根据《论持久战》原文改写成双方辩词)。

   正:中日之战,不是在200多年前英灭印度时代。200多年前,无论中国还是印度,闭关锁国,愚昧落后,对外部世界一无所知,一败涂地,不足为奇。今天中国已经进步了,对外部世界也在了解和学习了嘛。所以你方的英灭印度,证不了今天日本能灭中国。所以要求你方后续论证,否则这点我方结下。

   反:您别强结。你说印度被灭是因为闭关锁国,对外国既不了解也不学习对吧?那好,中国自从鸦片战争之后,也在进步,也在学习,但结果如何?洋务运动,结果甲午战败,输给日本;戊戌变法,结果八国联军入京,签订辛丑条约,其中就有日本;辛亥革命,结果失掉山东,还是丢给日本。还是打不过啊!您怎么解释?

  正:你说的这些和今天还是不同。今天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帝国主义经历了空前的经济危机,日本也是一样。他们企图对外转嫁危机,不过是孤注一掷,垂死挣扎,外强中干。我们完全不必惧怕。

  反:您方说得太轻松了。当强者孤注一掷,背水一战,那才可怕呢!意大利也经历了5年前的大危机吧?但3年前意大利仍然孤注一掷,入侵非洲的阿比西尼亚。阿比西尼亚上下同心,殊死抗战。结果又怎么样?亡国了啊!所以您方说的我们有所进步也好,资本主义陷入危机也好,我们团结一心不怕牺牲也好,都证不了我们能打胜这一仗。这三点我方都结下。

  正:………

  看到了吧,第二阶段的攻防,正方好像还是没有能够挽回局面。

  于是,第三阶段开始了:

  正:不管怎么说,你方也承认今天帝国主义陷入了空前危机,才需要法西斯化,才需要发动冒险性的战争来挽救自己的垂死命运,对不对?

   反:这个我方没有否认,但这并不决定他发动的战争必败。意大利还是灭了阿比西尼亚嘛。

   正:这个后续再谈。至少现在我们达成共识:帝国主义陷入了大危机,他解决不了自己的危机才法西斯化,才对外大举开战。这点你方没有否认。那么,现在意大利吞并了阿比西尼亚,日本入侵中国,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扩张军备,这些动向已经把世界引向战争,请问这会不会引起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的警惕,使他们结成统一战线,准备与法西斯主义斗争呢?

  反:那又有什么用?阿比西尼亚还是亡了。

  正:阿比西尼亚的失败有其特殊原因:1.它不但弱,而且小;2.它不如中国进步,是一个奴隶制到农奴制的国家;3.它的战争是孤立的,不能等待国际援助;4.最主要的是阿比西尼亚的抗意战争指挥有错误,没有能扬长避短。这四点事实,你方承认吗?你方怀疑的话,我方可以举证。而这四个弱点,第1、2点我国显然不是;第3点,我国现在虽未得到大量援助,但社会主义苏联是站在我们一方的,苏联援华志愿航空队去年11月就来华参战了,还给了我们其它援助,所以我们并不孤立,以后随着战争蔓延到全世界,相信我们抗战的世界意义会更加显著,我国会得到更多国家的援助与配合;第4点,抗战以来我国战略指导虽然不能说没有缺点,但我们已经意识到了这些缺点,这正是我们现在要讨论和改进的问题。我国的战略战术为何不可能改善?你方应该举证。

   反:说来说去,你方除了强调我方是大国,就是强调会有国际援助。是大国这一点,我方早就驳过了;至于国际援助,就那么可靠吗?还有你说的战略战术问题,我们为什么只能死守硬拼?因为我们的军队不是近代化的军队,大部分是军阀部队,装备训练都很低劣,士兵又是从抓壮丁来的,士气不振,军官也很腐败,纵然有好的战略战术,他们也根本执行不了。这些问题您方如何解决?

   正:三层回应:1.大国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这点我们已经有共识。但大国总是一个有利持久战争的因素,小国总是一个不利持久战争的因素——这一点你方也要承认吧?2.我们不是把希望寄托在外援上,而是说日本打的是不义之战,失道寡助,必然引起全世界人民越来越强烈的反对——你方不同意的话,应该举证为什么我们的正义之战会越来越孤立,日本的强盗之战倒会越来越得人心。要知道强盗不但不为正义之士所容,而且也不见容于别的强盗——英美今天纵容绥靖日本,但等到日本直接威胁他们利益呢?3.关于我国战略战术的改善,这正是最关键的问题——但谈这一点之前,你方是否承认:只要这一点能够改善,加上别的有利因素的配合,我们就能战胜日本?

  反:我方并不这么认为。

  正:那我方就觉得很奇怪了。你方讲我们战胜不了日本是因为这种种因素,我方证明这种种因素都可以改善,你方又说改善也没有用——那你方的论证是什么?你方又要求我方论证什么,论证只有天神下凡才能战胜日本吗?

  反:好吧,但你方要举证如何能改善。我方是看不到希望的。

  正:我方说一定能改善,归根到底还是因为今天的中国处在一个进步的时代。但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进步呢?只是阿比西尼亚抗意战争的那种进步吗?只是太平天国或辛亥革命的那种进步吗?你方认为当今中国还处于太平天国或者义和团那样的时代吗?

  反:当然不是。

  正:好,你方也承认不是。那么区别在哪里呢?就在于今天中国发生了一种空前的进步。这个空前进步在于什么?在于今天的中国已经不是完全的封建国家,已经有了资本主义,有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有了已经觉悟或正在觉悟的广大人民,有了共产党,有了政治上进步的军队即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红军,有了数十年革命的传统经验,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十七年的经验。这些经验,教育了中国的人民,教育了中国的政党,今天恰好作了团结抗日的基础。十四年前国共合作建立的黄埔军校和革命军,就曾经是一支非常进步的军队,东征北伐,战胜了很多优势敌人;今天的红军更是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改编为八路军后,第一仗就在平型关设伏,打败了日寇最精锐的“钢军”坂垣师团。这支军队毫无疑问会得到全国人民的拥护,并发展壮大,运用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成为侵略者最可怕的对手。国民党军队在抗战中也表现出了一些新的面貌,今年四月,他们也集中优势兵力,诱敌深入,再进行反包围,打出了台儿庄大捷。这说明今天中国军队的战略战术是可以改进而且已经在改进的。抗日战争是革命的战争、人民的战争,凡是人民的革命战争,在抗击侵略的同时也能改造自己,带来政治上的民主团结和军事上的增强进步。我们处于这个空前进步的时代,日本处于空前退步的时代,这就是我们能战胜日本的最根本原因。这个根本原因,宋朝没有,明朝没有,两百年前的印度没有,两年前的阿比西尼亚也没有,但今天的中国有。再配合我们地大物博、人多兵多,得道多助,日本国小物乏,人少兵少,失道寡助等因素,最后胜利当然是中国的。至此我方回应和反驳了你方所有论证。

    以上就是我将毛主席《论持久战》的“驳亡国论”部分改写成的辩词。经过三个阶段的较量,“抗战必胜论”不但战胜了“亡国论”,而且在一层层的辩驳攻防中不断深化了自己,分析清楚了抗日战争的各种要素及其主从地位和相互关系。

    从辩论角度来解读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我想不但有助于我们学习和运用辩论的技巧,更重要的是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这些著作的精髓,并且活学活用,真正增强我们的思想“战斗力”——相信你上学的时候,一定也希望你的老师能用这种对话式的逻辑向你解析马克思主义的论著并对各种意见作出合理回应吧?

    没错,其实这就是我们在西方哲学史上讲到过的“苏格拉底”式对话——《柏拉图全集》几乎都是这样的对话。

    这也不专属于西方。我国的《论语》、《孟子》、《传习录》等哲学经典,也都是这样的对话。

    马克思主义的著作没有写成这样的对话,但只要有孔子、孟子或苏格拉底那样的老师,它们是可以变成这样的对话的。

    那么,你为什么不去当一名这样的老师呢?

    这就是我为什么认为思政专业的同学们要有一定的辩论意识与能力。500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