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复藏南愈加困难,美国参议院通过决议,承认麦克马洪线为中印边界

3月14日,美国参议院两党一致通过由参议员比尔·海格提(Bill Hagerty)和杰夫·默克利(Jeff Merkley)联合提出的决议,正式承认“麦克马洪线”是中印边界线,并声称“阿鲁纳恰尔邦”(中国称“藏南地区”)是印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参议员海格提提到:“在中国继续对自由和开放的印度洋-太平洋地区构成严重和不断增加的威胁的时候,美国与我们在该地区的战略伙伴,特别是与印度肩并肩地站在一起是至关重要的。”参议员默克利补充说:“美国支持自由和给予规则的秩序的价值观必须成为我们在世界各地所有行动和关系的中心。”

      值此中美关系进入动荡期、中印边界争端仍未解决之时,美国支持印度对藏南地区拥有主权,无疑使印度、中国和美国的三边关系更加复杂。

  在英国入侵印度以前,中印边界东段有一条由双方长期行政管辖所形成的传统边界线。英国占据阿萨姆后,承袭传统边界。19世纪,印度东北边境地区相对平静,英国大体上按照传统习惯线进行管辖。为确保能长期稳定地在南亚次大陆获取经济利益,英国人提出了“拱卫印度安全”的战略思想,欲建立“英国管理下的西藏”作为缓冲区。

  1913年10月,中英藏三方在印度北方西姆拉开会。英国首席代表亨利·麦克马洪(Arthur Henry McMahon)欲仿效沙俄,将西藏划分为内藏和外藏。1914年3,麦克马洪向中方正式提出“调停约稿十一条”,将青海的大部分及四川西部均划入西藏界内,其中再划为内藏与外藏,中国首席代表陈贻范受命拒绝在《西姆拉条约》上签字,英方代表与藏方代表背着中方私下进行了秘密会谈。主题主要是“印藏划界”问题,即英属印度的“战略边界”计划:把中印边境的“传统习惯线”向北推移至喜马拉雅山山脊,此为“麦克马洪线”的历史由来。

  因为当时的中国政府并没有承认,“麦克马洪线”长期以来并没有公诸于世。直到1937年,印度测量局才开始在地图上标出“麦克马洪线”,但它并不敢将麦克马洪线作为正式边界,而是注上“未经标界”。1947年8月,印度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宣布独立。尼赫鲁政府继承了英国殖民政权留下来的遗产。当中国政府进军西藏后,印度政府立即作出强烈反应。1954年,印度在藏南地区成立了东北边境特区,同年出版的印度官方地图首次把麦克马洪线从1937年以来注明为“未标定界”改为“已定界”。1972年,印度将东北边境特区区改为阿鲁纳恰尔中央直辖区。1987年,印度再将阿鲁纳恰尔中央直辖区升格为“阿鲁纳恰尔邦”。

  “阿鲁纳恰尔邦”面积为83743平方公里,与我国主张的印度占领藏南约9万平方公里有差异,这是因为藏南与“阿鲁纳恰尔邦”不完全重合。“阿鲁纳恰尔邦”的部分土地在我国主张的藏南地区之外,还有部分藏南土地由我国实际控制。网友根据地图测算,印度控制的藏南地区的实际土地面积为6.7万平方公里,占整个“阿鲁纳恰尔邦”面积的80%。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