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些瞎扯古文难学的简直气笑了,贴个《出师表》看看怎么晦涩难懂了?

最近社区这股臧否古文的歪风,不知道是怎么刮起来的,一个个不学无术还沾沾自喜,不知天高地厚还自以为是,真的是让人莫名其妙,气到发笑。

尤其是这个莫名其妙的ID还叫什么散人,还静虚,

颇具浪漫主义啊。

500

清净散人认得不?

搞了个冒充道士的号,还以为是研究传统文化的,结果对传统文化一窍不通,一派胡言

500

说什么“古文原典之所以让人觉得晦涩难懂”

又说什么除非“考古专业”,大众没必要学习“文言文古文”,因为“文言文古文”混淆了当下大众的概念体系

简直是乱放狗屁

知道成语啥意思不?知道我们日常使用的成语都出自哪里不?

古文晦涩难懂?

贴一篇《出师表》仔细睁大眼睛瞧瞧,2000年前的文章,有几个字看不懂?有几句话晦涩了?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知道《出师表》一篇文章出现了几个成语吗?

三顾茅庐、妄自菲薄、作奸犯科、危急存亡、临危受命、计日可待、引喻失义、陟罚臧否、咨诹善道、裨补阙漏、斟酌损益、感激涕零、不知所云、感激涕零

其中三顾茅庐、妄自菲薄、作奸犯科、危急存亡、临危受命这几个成语基本上已经融入了我们现代汉语言日常用语了,什么叫做看不懂?

莫名其妙。

就这些乱七八糟的言论,天天在这里乌烟瘴气,混淆视听,扰乱人心,唯恐天下不乱,简直是欺师灭祖,实乃十恶不赦。

都说欲灭其国,先灭其文化。

四大文明古国,就只有咱们中国一家几千年下来文脉不绝,文化不断,现在3岁幼儿园小朋友都能看得懂3000多年前甲骨文上面的一些文字,小学生就要背诵2000多年前《诗经》经典,这就是文明的延续,这就是文化的要义。

不学古文,不学文言文,要怎么传承咱们泱泱大国数千年的文化啊?

现在一个个说什么不学古文了,不学语文了,都存着什么坏心思啊?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