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职狂魔蒋介石

老蒋乳名瑞元,学名中正,介石是他的字。一般来说,在有名有字那个年代,名是用来自称的,字是给别人称呼用的。

在中国大陆大家都习惯称蒋介石,而在台湾省提到的更多的是蒋中正,比如“中正国际机场”。当然,网络上他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常凯申”。

今天我们想聊的是,从蒋介石投身民主革命,(对的你没看错,老蒋最早也是革命的。)到他败退台湾,都有哪些头衔?

蒋介石1906年中学肄业后东渡日本,进入东京清华语言学校。在这里他认识了对其一生影响很大的一个人,这人叫陈其美。正是在陈其美的影响下,蒋介石开始有了反清思想,决定投身革命,加入同盟会的。 

 这个“清华语言学校”的前身由梁启超创办,后来主要也是供华侨子弟上学的。

 但是老蒋,这时还是小蒋在这没混明白,日语也没学好,年底就回国了,第二年(1907年)又进入保定陆军速成学堂炮兵科。

 1908年再次东渡,进入东京振武学校。这个学校是日本陆军为中国学生专门设立的教育机构,差不多相当于进入陆军士官学校而设立的预备校。比蒋介石早的还有蔡锷、唐继尧、程潜、阎锡山,之后还有何应钦、张群等等。

 关于蒋介石的日语水平一直是个谜。他自己说能够用日语流利对话,只是坚持自己的信仰不使用日语。不过上个世纪70年代前期,曾以自民党访问团一员造访台湾的森喜朗,回忆起当时与蒋介石见面的情况,是这样说的:“蒋在会谈的时候都是使用中文,但在个别问候成员的时候,则是使用日本语来表达问候之意。”

 大家可能会有疑问,近代以来,日本一心要侵占中国,怎么还会让中国人去到日本学习,而且还是学习军事?

 甲午海战的惨败彻底打醒了晚清朝廷,清政府有着强烈的想西方列强学习先进经验的意愿,如果日本不对华开放留学生,那么这些人势必会到欧洲学习。与其这样,还不如让他们到日本学习,日本政府的目的很明确,培养一批亲日派学成回到中国。

 另一方面,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曾想过要联俄抗日,这一动向被日本国内高层得知后,特别针对中国留学生制定了方案,同时宣传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文化相通,欺负人的都是他们白人,咱们亚洲人应该联合一起对抗欧洲列强。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前后有大批的中国青年到日本留学,其中大多数人选择的是军事专业。蒋介石1910年冬毕业后,入日本陆军第十三师团第十九联队为士官候补生。

 前面我们说过振武学堂相当于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预备校,那么蒋介石在振武学堂毕业后有没有正式进入陆军士官学校呢?他自己的说法是第六期毕业生,但是据台湾李敖考证,蒋介石振武学堂毕业后就一直在日本陆军当马夫,并未进入士官学校,老蒋堪称民国学历造假第一人。

 一、投身革命

 国内辛亥革命爆发后蒋介石回到上海投靠陈其美,当时陈其美被推举为沪军都督,蒋介石作为先锋队参加了攻打浙江巡抚衙门,后担任沪军第五团团长。这个团长算是蒋介石的第一个军职,并且和陈其美结为盟兄弟。蒋介石一直感念陈其美的知遇之恩,对其指令不折不扣的执行。

1912年光复会元老陶成章被暗杀,就是陈其美指派蒋介石等人干的。案发后蒋介石逃亡日本,1913年二次革命时回国参加攻打江南制造局,失败后再次东渡日本。

1914年到1917年这段时间,蒋介石相当于是在孙中山和陈其美手下打零工,一会儿是中华革命军东北军参谋长,一会儿是粤军总司令部作战科主任。蒋介石由于是浙江人,很难和粤军系统打得火热,日常被排挤,所以他也不好好上班,这几年大多数时间是带薪休假待在上海,开始和青帮头目黄金荣、杜月笙学习怎么当黑社会,后来和张静江、戴季陶、陈果夫炒股票,最后被割了韭菜。

加上1916年陈其美遇刺身亡,失去了大佬的帮扶,貌似蒋介石也看不到出头之日。

 直到1922年6月粤军老大陈炯明叛变,孙中山避难永丰舰。这时候孙中山身边无人可用,于是想到了陈其美的小兄弟蒋介石。蒋介石上舰鞍前马后陪孙中山度过了艰难的42天,后来还写了一本叫《孙大总统广州蒙难记》的书,书中坚持自我表扬。正是这一次,蒋介石获得了孙中山的信任和器重,为他后来能够在国民党内崛起打下了基础。

同年10月被孙中山派任东路讨贼军第二军参谋长,1923年2月又被任命为大元帅府大本营参谋长。并于8月率领“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赴苏考察学习军事、政治和党务。在莫斯科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会议的讲台上,蒋介石慷慨陈词,向与会代表介绍了国民党关于“世界革命的概念”。

本来这个代表团孙中山的首选是廖仲恺,不过当时廖仲恺公务繁忙,加上蒋介石的一再争取,最后孙中山才决定派他出访苏联。

1924年1月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蒋介石虽然也出席了本次会议,但是感到倍受冷落。蒋介石认为自己护驾有功,可是会议选出的24名中执委不但没有他,就连17名候补委员也没有他的名字。坐在角落里闷闷不乐的蒋介石一气之下提笔留书:“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二、已退为进

这次大会国民党决定筹建陆军军官学校,训练革命军队,孙中山任命蒋介石为军校筹备委员会委员长,按理说这可是个关键职务。因为孙中山在总结之前革命一再失败的原因时,其中最关键的一条就是自己手里没有军队,只能依靠各地军阀。军阀的揍性国父吃了这多次亏以后是总结的明明白白的。

那么蒋介石为什么会辞职撂挑子呢?其实这正是蒋介石的高明之处,因为他想要的是校长一职。

然而当时国民党中常委要让孙中山亲自兼任校长,而孙中山中意的人据说是程潜和许崇智。程潜是湘军大佬,真正的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许崇智是粤军大佬,陈炯明叛乱期间,他从闽南入粤讨伐叛军,又参加第一次东征,击败陈部主力。论资历和实力蒋介石根本没法比,这才使出了一招以退为进,撂摊子走人。

辞职后蒋介石带着夫人陈洁如来到上海拜访张静江,后来在张静江等人的斡旋下,甚至许崇智也出面表态自己对军校校长一职没有兴趣,孙中山最终决定由蒋介石担任黄埔军校校长,并给与他更多的财政和人事权力。

达到目的的蒋介石回到广州,正式成为黄埔军校第一任校长,同时兼任粤军总司令部参谋长。从此蒋介石就被称为“校长”,当然,不是所有人都能这么称呼他。主要是黄埔的学生们,我们在影视剧经常看到一身戎装的国军将领对着光头立正敬礼口称“校长”,这些军官一定是黄埔军校出身,蒋的嫡系。杂牌是不会这么称呼他的。

正是因为校长位置上的积累,1926年1月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蒋介石当选中执委、中常委,2月兼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其职能代替了原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因为此时真正掌握在国民党手里的武装力量也只有蒋介石的黄埔军校教导团。

此后一生都被黄埔生尊称为“校长”,其实他真正主抓的不过是从1924年3-10月入学的黄埔一、二、三期生而已,然而他却占据黄埔军校校长之名长达24年。原因正如上面所说,使黄埔生尽为其个人门生、黄埔军均为其私人军队。

黄埔军校一共组建过5个教导团,这五个团是黄埔的根基,也可以说是蒋介石的根基。在收编许崇智的部队后,形成以黄埔教导团为核心的国民革命军第一军,蒋介石任军长。

北伐开始后,蒋校长以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的身份当仁不让的出任北伐军总司令,第一军军长是何应钦。

北伐前,为改变军事指挥机构重叠的问题,国民党举行会议,规定“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为国民政府军政最高机关,重要的是“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兼任军事委员会主席”。蒋介石是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自然也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主席。

不过这个是军事委员会主席,还不是大家更熟悉的委员长,这段时期对蒋介石的称呼是“蒋总司令”。

北伐成功后,蒋介石当上了国民政府主席(1928年10月),这个职位大家好像没怎么听过。确实,这个听起来很高大上的职务,在民国的大多数时间里没什么存在感。大家只要知道除蒋介石之外,担任过这一职务的人还有汪精卫、谭延闿、胡汉民、林森就行。

蒋介石曾经三次担任国民政府主席,1928年10月~1931年12月,接任的是林森。林森1943年8月卸任后,蒋介石10月接任,直到1948年5月。

 三、独揽大权

1928年北伐成功之后,表面上国民党已经统一中国,按照孙中山的设计,接下来应该进入“训政时期”。训政是过渡时期,由中国国民党实行“一党训政”,以党治国。在这之前属于军政时期,采用的是军事独裁,要集中所有力量来对付敌人。这个阶段,政府和军队是一体的,要用尽一切力量统一全国,消灭军阀割据,完成中国统一。统一中国后,军政时期就应该宣告结束,进入训政时期,最后才是宪政时期。

1929年,蒋介石觉得“蒋总司令”这个称呼太像个军阀了,于是推动立法,由国民政府主席兼任陆海空三军总司令。有小伙伴会说了,这不还是“蒋总司令”吗?大家要知道这时候蒋介石是主国民政府席,然后兼任三军总司令,称呼就变了,军权还在手里,但是你们得叫我“蒋主席”。

不过有意思的是,当他在1931年卸任国民政府主席后,又迅速推动立法,规定“国民政府主席不必兼任陆海空三军总司令”,并且彻底废除了“陆海空三军总司令”这个职位。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原本已经撤销的军事委员会重新成立,最高职务是委员长。蒋介石同志表示,党内也就是我最能打了,上过日本军校、访问过苏联、带队东征北伐、永丰舰带刀护卫先总理,你们就不要讨论了,这个委员长还我来吧。

蒋委员长以下还有四大巨头,军政部长何应钦、军训部长白崇禧、军令部长徐永昌、政治部长陈诚。

于是直到抗战结束,蒋介石当了长达14年的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手握军权,是国民政府真正说了算的人。

至于接替他国民政府主席职务的林森,通过1931年12月推动修正国民政府组织法,只是名义上的国家领袖。

更好玩儿的是,在林森1943年去世后,蒋介石又兼任国民政府主席,不过,这一时期大家都一般称呼他为“蒋委员长”。这个称呼应该是大家在影视剧里听到最多的了,当然也有一些民主党派的人称呼他蒋主席。

其实听到的“蒋委员长”,我们实际上也不知道别人称呼他的是哪个“委员长”,因为老蒋还有一个更厉害的职务,“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长”,后期的蒋委员长应该指的是这个。

这个委员会的前身是国防委员会,后来改成国防最高会议,成为最高政治指导、国防决策机构。1939年又改设为国防最高委员会,由国民党总裁出任委员长,不巧的是国民党总裁也是蒋介石,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前面我们说了“训政时期”以党治国,也可以说是一党治国,这个党当然指的是“中国国民党”。

国民党成立于1894年,其前身是兴中会、中国同盟会、国民党、中华革命党[。1912年,同盟会联合4个小党派改组为国民党,1919年正式称为中国国民党。

国民党首任党首是国父孙中山,称为“总理”,就是蒋介石经常挂在嘴边要继承其遗志的“先总理”。孙中山病逝后,国民党为其永远保留了“总理”这一称谓,从此党首称为“主席”,现在台湾的国民党(中国国民党)党首也称为主席。

蒋介石1926年和1936年两次担任党主席,1938年国民党党首改称“总裁”,一直到败退台湾后的1975年蒋介石都是国民党党首,后由蒋经国接任,改称“中央委员会主席”,和孙中山的总理一样,总裁这称谓也只属于蒋介石。

在有些影视剧里我们看到蒋介石身边穿着中山装的人会称他“总裁”,就是指的国民党党总裁,这样称呼老蒋的人一般都是非军事职务的国民党党员,比如蒋的文胆陈布雷经常给他的信中开头是:介公总裁钧鉴。

还有就是蒋介石第三次下野后,由于已经没有公职在身,所以身边的人就称呼他的党职务“总裁”。

四、败退台湾

抗战结束后,1946年国民党政府裁撤军事委员会,也就没有“蒋委员长”的称呼了。除了党内职务总裁之外,蒋介石的官方职务是“国民政府主席”,直到1948年当选中华民国总统。所以有的影视剧里解放战争后期还称呼蒋为委员长,就显得多少有些穿帮了。

1948年4月,中华民国“行宪”第一届国民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蒋介石、李宗仁被选为“总统”和“副总统”。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正式宣告第三次下野,由李宗仁接任代“总统”。

但是蒋介石一直在溪口遥控指挥,让李宗仁成了摆设。李宗仁因不堪当一个傀儡, 从香港“赴美就医”。这样,当时一个“总统”宣布下野,另一个则宣布在美“遥领国事”,你说魔幻不?

关于蒋介石和李宗仁竞选总统还有一个小故事,说是就职典礼前一天,李宗仁请示老蒋问典礼穿什么衣服?老蒋本来中意的副总统人选是孙科(孙中山之子),私下里曾劝说李宗仁放弃,但是李宗仁执意要参选,搞得老蒋很不爽。当时老蒋回答说明天自己穿军装,第二天自己却穿了一身长袍马褂,而李宗仁则一身戎装,站在老蒋身后活脱脱一个副官模样。

500

退踞台湾的蒋介石,为准备复任“总统”一通忙乎,又是“国大代表”请愿,又是“监察院”弹劾李宗仁。在1950年3月1日继续宣布行使“总统职权”,台湾当局仍称“蒋总统”,总裁这个称谓倒是比较少见。

此后,蒋介石以各种理由让自己成功连任四届“总统”,直到175年去世,实际上成了“终身总统”。

网上有个笑话发出来大家乐一下,说蒋介石上了天堂,遇到孙中山,有了这么一段对话。

孙中山问:“我死后中华民国有没有行宪啊?”

蒋介石答:“有啊!有行宪,有行宪啦!”

孙中山问:“那第一任总统是谁?”

蒋介石答:“是我。”

孙中山说:“反正才做一任,还好。那第二任呢?”

蒋介石答:“于右任(余又任)”

孙中山说:“不错不错,书法家当总统,文学治国。那第三任又是谁呢?”

蒋介石答:“吴三连(吾三连)”

孙中山说:“舆论界有人出任总统,也好。那下一任又是谁?”

蒋介石答:“赵元任(照原任)”

孙中山说:“很好,语言学家当总统。那第五任呢?”

蒋介石答:“赵丽莲(照例连)”

孙中山说:“太好了,连教育家也做总统了,那国家可真是越来越进步了。那第六任呢?”

蒋介石已经有点词穷了,于是随便应付地说:“伍子胥”(吾子续、蒋经国)

四、其他兼职

蒋介石除了以上这些正式职务,还有一大堆兼职,其中最搞笑的是身为国家元首的老蒋要求兼任四川省主席。

刘湘病逝后,老蒋原本打算让自己的心腹张群出任四川省主席,但是架不住四川省内大小军阀各个派系不服捣乱。摆不平省内势力找不到合适人选的老蒋决定亲自兼任,就这样身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国民党总裁的蒋介石同时也是四川省省主席。

老蒋亲自飞到成都听取各厅厅长工作报告、发表告川省同胞书,并且积极禁烟,改组四川省禁烟督办公署,同时兼任督办。

除以上重要职位外,蒋介石还兼任过以下其他职务,中央设计局主席、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联合办事处主席、三民主义青年团团长、中华基督教徒全国联合会名誉会长、中国边疆建设协进会成立名誉会长、三民主义教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滑翔机总会会长、三民主义学会名誉理事长、童子军总司令、中国童子军总会会长、中华复兴总社社长、励志社社长等,重点在这个“等”

 

全文完,如果喜欢还请点赞加关注哦!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