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不蹭ChatGPT的热度,就晚了

文 | 佘宗明

不是我不明白,是这世界变太快。

1年半前,TMT圈热炒的,还是元宇宙。

那时候,元宇宙动辄被视作下一代互联网、下个现象级风口。

结果由Facebook改名的Mata一波操作猛如虎,一年烧掉了137亿美元,市值烧没了2/3,发现元宇宙没那么性感,续命还得靠Facebook。

同样重注布局元宇宙(搭建了MR平台 Microsoft Mesh+收购了VR社交平台AltSpaceVR+构建了整合VR\AR体验的跨平台工具包MRTK)的微软,也用裁员宣告了对元宇宙的耐心已消耗殆尽。

元宇宙才“凉凉”没多久,ChatGPT又来了。

某种程度上,这验证了近来泛起的人类“科技大停滞”论断。

因为科技大停滞,所以人们需要找到“下一个iPhone”。

就目前看,ChatGPT的舆论热度高得有些惊人——在时下,看某个事物是不是流行,都不需要看舆情监测热力图,就看看你隔壁办公桌的阿强或你关注的生活方式类公号是不是也在聊它就行了。

看着网上各种分析ChatGPT的文章,我不由得感慨:

再不蹭ChatGPT的热度,就晚了——万一下个“革命性技术”又来了呢。

你没说错,这篇当然也在“蹭热度”之列。

01

这些年,被舆论热炒的科技动向,总是跟那些“革命性”叙事关联在一起。

拿ChatGPT来说,存在感极强的前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就说:ChatGPT出现的意义,不亚于互联网和个人电脑的诞生。

他此前还顺势拉踩了一把Web3和元宇宙:Web3没那么重要,元宇宙没革命性,人工智能(AI)最重要。气得一堆币圈玩家骂骂咧咧地退出了Windows系统。

他的下下任接班人、微软现任CEO纳德拉针对ChatGPT话题也说,“至少在从事技术工作的30年里,这是我从没见过的技术扩散,我也不认为这种扩散曾发生在工业革命时期。”“对于知识型工作者来说,这就完全等于工业革命。”

在网上,“开启AI新纪元”“生成式AI的豪赌”“全新的时代正拉开序幕”之类的说法,也蔚为风行。

就连一口一个“颠覆”的贾布斯,看完都会觉得现在“大词通胀”得太厉害。

事实上,两年前把元宇宙捧到天上的,同样是纳德拉们。

当时纳德拉说,“随着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融合,我们正在创建一个全新的平台层——元宇宙。”还畅想:“随着我们越来越多地将计算技术嵌入到现实世界,我们甚至可以将现实世界反嵌入到计算中。”

微软收购暴雪,也被看成是向元宇宙进军的重量级布局。

才过去1年多时间,ChatGPT就成了小甜甜,元宇宙转个背变牛夫人了?

当然了,这也难言奇怪:推出全新聊天机器人模型ChatGPT的OpenAI,本就算是“微软系”公司。2019年,OpenAI就曾获得微软10亿美元的投资,今年1月,微软又官宣向大火的OpenAI追加百亿美元投资。

更何况,前几天身为全球第二大搜索引擎的微软Bing就悄然上新——它集成了ChatGPT,将聊天框跟搜索栏结合到了一块。

500

▲集成了ChatGPT的微软Bing试水版上线。

有这层关系在,比尔·盖茨和纳德拉为ChatGPT站台,也就是自然而然了。

投了理想的王兴,投了哪吒的周鸿祎,在许多场合也没少替理想、哪吒说过话。

02

叙事即故事,故事即叙事。经济学家、“叙事经济学”提出者罗伯特·希勒就说过:精彩的、富有感染力的经济叙事往往不胫而走,比严肃刻板的论文和说教更容易被人理解、接受和传播。

那时下最受追捧的经济叙事是什么?

是以“新”和“旧”为主轴的二元对立叙事框架,在此框架下,人们热衷于看到那些去工业化的、面向未来的、革命性的、颠覆性的事物。

《流量地球2》中的行星发动机、太空电梯等,就满足了大众的这层想象;风行网络的元宇宙、ChatGPT,同样满足了很多人的这种想象。

那ChatGPT真的具有革命性吗?比尔·盖茨和纳德拉们追捧ChatGPT,就只是为了站台吗?

就业已呈现的形态看,它确实跟以往人们所认知的人工智能不一样。

这些年来,AI经历了先被追捧、后被看低的过程。很多人起初以为,AI会带来超级自动化场景。

可多年过去,“应用最广泛的AI技术是人脸识别”的现实,让不少人的想象落空,以至于如今它动辄落得个“人工智障”的诟病。

虽然抖音快手们成功将AI算法用在了信息流中,不过那也只是长尾场景容错率极高的领域,在自动驾驶等技术上,人类依旧在L2级别徘徊。

但ChatGPT显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不小的突破:比起以往的AI主要通过数据库比对提高识别效率,ChatGPT具有更强的自学习能力,可以基于大数据集自己生成内容。

尽管跟“小破球”里的Moss还有差距,但ChatGPT无疑让AI离图灵测试所说的技术奇点(即AI具有自主意识的节点)近了一步。

清华大学计算机教授黄民烈就说,ChatGPT已经超出了80%甚至90%人的对话能力,GPT-3的对话能力其实就已超出了人类平均水准。

抱歉这里得援引一段IT化表述:ChatGPT是基于GPT-3.5架构的大型语言模型并通过强化学习进行训练,GPT-3.5是在GPT-3之上,基于RLHF(人类反馈信号优化语言模型)算法,通过大量代码训练和模型微调,它在响应人类指令、复杂推理、代码生成和代码理解等方面的能力上得到了显著增强。

正因如此,ChatGPT推出仅两个月,在2023年1月末的月活用户就已突破了1亿,成为史上用户增长速度最快的消费级应用程序。

之前最快破亿的,是TikTok,用时9个月。

风口就是风口,ChatGPT一出,谷歌、Meta都不淡定了,纷纷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方面发力:谷歌旗下人工智能企业DeepMind发布了新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Sparrow,Meta也推出了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BlenderBot。

03

最牛的技术,若没法跟人们的生存现实链接,那也就很难成为社会热门话题。

ChatGPT的爆火,就跟刺激了大众情绪不无关系——它引发了许多人的“生存危机”“失业焦虑”。

有人调侃,据说胡锡进现在非常焦虑,担心ChatGPT抢了他的饭碗,毕竟“近期互联网上出现了……老胡也看到……知道大家很……”的胡锡进体很容易被学习复制。

胡锡进对此还做了回应,称“人工智能把一切都推入数字化的超级模式,谁算力大谁牛,就像导弹与反导上演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一样一样,但老胡是一门永远的155毫米榴弹炮,简单,不依附任何时髦的东西。”还说希望大家都不被人工智能“活埋”,成为爬出“万人坑”的幸存者。

500

▲胡锡进对外界调侃的回应。

这说得挺有道理:ChatGPT很厉害,在回答某些问题时,也只会说“无法发表主观评论,尤其是关于政治人物的评论”,说不出动辄鼓噪“击落××飞机”之类的狠话来。跟胡锡进比,它的回答风格太“老干体”了。

那可以改论文、敲代码、写文案的ChatGPT,以后真的会端掉无数人的饭碗吗?

某朋友群里部分同仁说的两句话,我深以为然——

AI消灭平庸。

现在AI才跨入主动型门槛,并不具备真正的创造性。

说得直接些就是:许多重复性的脑力劳动,如写网文、写周报等,都有被ChatGPT替代的可能。

就像现代工厂流水线用一堆机器替代了人力那样,未来许多程式化工作被ChatGPT代劳,没准也是企业主降本增效的方法。

但它并不具有人脑的自主性,它可以干很多事,但有些事是它干不来的,如背锅。

有大V就戏谑道:AI取代不了投行、律师、会计师、评估师……因为AI不能背锅。背锅才是核心竞争力。

几年前,就有人制造“AI机器人会不会替代记者”的话题了,但现在呢?

至少国内没哪家媒体的主编敢让AI写时政新闻,除非他(她)不想要职业生涯了。

更何况,“建(守)制(成)派”的力量永远不容低估。

以ChatGPT为代表的新技术,总是去中心化的,但权力诉求是中心化的——它不允许技术对社会疆域进行“再辖域化”。

之前元宇宙大火时,我曾写过:元宇宙的高沉浸感、24小时在线,怎么避开成瘾性产品面临的“防沉迷”监管?到时会不会出现一堆文章——《元宇宙,正在毁掉我们的下一代》?

ChatGPT火了,届时大概率会出现一堆媒体选题:怎么防止学生用ChatGPT写作业?怎么防止作者用ChatGPT骗稿费……

04

这倒不是说,ChatGPT就算再火,迟早要完。

比尔盖茨说:人们总是高估新技术出现的第一个五年,低估第二个五年。在今天,很多技术都是短期内被高估,长期内被低估。

ChatGPT就长期看也不容低估。

时下有些人对ChatGPT不以为然:它就是个“胡编”,连“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谁的作品都没整明白,可信度都存在问题,问完后还得二次验证,能整出什么风浪来?

可别忘了,ChatGPT也在进化,其知识积累速度比容量受限的人脑要快多了,如今它回答很多问题,都比网民跪求“不要建议”的专家建议要靠谱。

Gartner就预测,到2025年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产生的数据将占所有数据的10%,而2021年该比例不足1%。ChatGPT将来或成AIGC的主力。

但它的落地,注定是个长期过程——就跟元宇宙那样。

围绕元宇宙的泡沫很多,但元宇宙本身不是泡沫,只不过,距离落地还有很长的距离要走。毕竟,它必须依托于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如算力设施、网络设施)革新、接入平台切换(从现在的电脑、手机转向VR、AR、MR设备)等。

ChatGPT也一样。在中短期内,受限于内容准确性与丰富度,它依旧无法替代谷歌百度,形成“以传统搜索为主、ChatGPT类模型为辅的新搜索引擎形态”都得要很久。

不难预见的是,ChatGPT也会走元宇宙的路——先被热炒,之后降温。

现在就热炒ChatGPT噱头进而在资本市场讲故事的,无非是磨刀霍霍,玩“币圈的游戏”。

对此我只能说:

镰刀啊,请你慢点挥,等一等韭菜……被“元宇宙”概念股收割的那一茬,还没来得及再长出来呢。

全部专栏